港股“股王”回购 悲观情绪或近尾声

财经
2021
08/21
14:30
亚设网
分享


港股“股王”回购 悲观情绪或近尾声

短期看政策环境的变化,但长期仍然需要看企业的商业模式以及社会价值,且腾讯在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等核心业务上已经持续发力,并促使腾讯加速转型,这也将会是未来腾讯控股新的盈利根基。


港股“股王”腾讯控股,一直被视为中国互联网企业以及港股市场走向的风向标。2021年,以腾讯控股为代表的互联网科技企业,走出了一轮大起大落的行情,正当市场沉浸在今年年初极度乐观的氛围之中,市场风向却突然变脸,在随后的交易时间内,中国互联网企业出现了大幅下跌行情,市场投资情绪也从极度乐观转向了极度悲观之中。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市场从乐观转向了悲观,在7月份之后,市场悲观情绪更是出现了快速宣泄,这在A股市场以及港股市场的历史中,也是比较少见的现象。

腾讯控股从773.4港元下跌至420港元附近,跌幅超过45%。此外,包括阿里巴巴、美团、京东、拼多多等知名互联网企业,同样出现了大幅下跌的走势,短暂数月股价腰斩的现象也成为了一种常态化走势。

政策层面的变化,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价格变脸的导火索。不过,这种政策层面的变化,并不局限于反垄断以及监管收紧的因素,而且还体现在外部政策环境的收紧压力。由此一来,在内外部政策监管环境收紧的影响下,就成为了中国互联网企业价格变脸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在中国互联网企业特别是互联网巨头企业股价大跌的背后,市场更担心的是企业商业模式以及投资逻辑的改变。如果企业用互联网的逻辑进行估值定价,市场可能还会享受一定的估值溢价。但是,如果只是用公用事业股的估值逻辑进行定价,显然也会对现有的估值水平进行重构,估值修复压力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在这一轮下跌行情中,中国互联网企业的股价跌幅确实非常明显。以腾讯控股为例,这一轮的累计最大跌幅已经达到了2018年的跌幅水平,假如企业商业模式以及投资逻辑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那么腰斩的价格自然具有很高的投资吸引力。不过,对市场来说,最担心的还是投资逻辑与估值体系的改变,这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中长期的估值定价水平。

在腾讯股价腰斩的背后,市场习惯在下跌趋势中过度放大利空因素,却缩小了利好因素的影响。归根到底,在企业基本面与盈利增长能力并未发生实质性恶化的背景下,股价下跌更多体现在投资情绪的过度释放,因为在悲观情绪极度宣泄的过程中,往往具有一定的非理性,极度悲观的投资情绪会把股票估值压到极致,但这恰恰也是价值投资者低吸的定投良机。

几个月前腾讯大股东还在进行减持的操作,但时隔几个月,腾讯控股却宣布回购股份,在腾讯回购股份的背后,主要释放出两层信号,一个是稳定股价的需求,另一个是当前的股价已经达到管理者认可的水平。不过,从此次腾讯回购的股份数量来看,只是18万股,耗资7696.51万港元,对财力雄厚的腾讯来说,这一笔回购资金确实不算什么,但更重要的是为市场释放出公司稳定股价的信号。

多年来,腾讯控股的回购动作并不少见,且细心的投资者会发现,每当腾讯控股采取股份回购之际,往往处于公司股价筑底的阶段,且基本上处于阶段性的底部区域。

无论是企业经营还是公司股票价值,公司管理者的认知程度肯定高于普通投资者。对公司出手回购的操作,虽然数量不多,但更多还是传递出一种稳定市场的信号,投资者也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参考。

不过,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一方面需要观察公司进行股份回购的持续性,观察公司属于单次股份回购还是多次的股份回购操作,多次股份回购的稳定意味更为明显;另一方面需要观察政策层面什么时候会出现明确性拐点,包括反垄断、监管处罚等措施,政策层面出现明确性的拐点可能会是中国互联网企业价格拐点的重要参考信号。

另外还有一个信号值得关注,即腾讯在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的收入中,实现了较快的增长,今年二季度,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达到419亿元,同比增长40%,估计未来大概率会超越网络游戏业务,并成为腾讯控股的核心业务。

政策层面的变化会推动腾讯更好更快地变革。随着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比例的持续提升,未来腾讯对网络游戏等业务的依赖度会逐渐下降,并逐渐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科技核心竞争力。

短时间内,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市场投资情绪的骤变,悲观情绪的持续宣泄,也导致腾讯控股陷入了低估值陷阱,甚至市场可能会认为公司的投资逻辑以及商业模式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

但是,在悲观情绪过度宣泄之后,市场投资情绪终究还是会回归理性。短期看政策环境的变化,但长期仍然需要看企业的商业模式以及社会价值,且腾讯在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等核心业务上已经持续发力,并促使腾讯加速转型,这也将会是未来腾讯控股新的盈利根基,对腾讯控股中长期的估值定价不必如此悲观。

对当前的腾讯控股而言,TTM市盈率已经跌至了17.56倍,这也是历史上非常低的估值水平了,甚至已经非常接近公用事业巨头长江电力的估值水平。退一步思考,即使未来用最保守的公用事业股进行估值,目前腾讯控股已经达到了这一个估值定价状态,市场悲观情绪的宣泄或许已经接近尾声,但市场可能会用更多的时间来消化来自政策层面等领域的影响压力。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