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和白酒股抱着“哭了一宿”的医药股,还没缓过神来,又迎来一个不好的消息。
日前,我国最大的化学制药企业之一,A股上市公司华北制药收到国家药品集采首张“断供罚单”,被列入“违规名单”:未来9个月不能参与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活动。
这将给华北制药带来多大影响呢?有悲观的网友发文称,“周一开盘跌停跑不了”。数据显示,华北制药最新市值为174亿元。截至一季末,股东户数为105151户。
A股首例!华北制药断供集采被列入“违规名单”
自国家集采制度建立以来,第1家因断供国家药品集采而被处罚的企业出现了。
8月20日,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关于将华北制药列入违规名单的公告。公告指出,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品种布洛芬缓释胶囊的中选企业华北制药,在山东省未能按协议供应约定采购量,经相关部门多次约谈协商,供应情况仍未改善,该企业于2021年8月11日提出放弃中选资格。
根据有关规定,经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成员单位集体审议后,决定将华北制药列入“违规名单”,取消该企业自2021年8月11日至2022年5月10日参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活动的申报资格。
上述处罚对华北制药来说,意味着什么?按照目前的集采一年两次的常态化节奏,华北制药不仅失去了布洛芬缓释胶囊中标资格,还将失去可能在年底进行的第六批国家药品集采申报资格。
据健康时报,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医疗行业中心总经理王宏志表示,“一个企业被列入违规名单应该说属于一个极为严重的处罚,因为我们的医药市场至少有70%的市场份额在公立医院市场,这样的处罚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就意味着他在被罚期间失去了非常大的一个市场份额。这对于一个企业的损伤可能是致命的。”
华北制药紧急回应
8月22日晚间,华北制药紧急发布公告,解释了为何断供布洛芬缓释胶囊,以及断供事件的影响。
先来看看影响。华北制药表示,公司布洛芬缓释胶囊2020年销售收入为50.22万元,占公司2020年度营收的0.0044%;2021年1-7月,该产品销售收入293.81万元,不会对公司当期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但是,华北制药也表示,鉴于国家第六批药品集中采购的拟集采产品等信息尚未公布,公司尚无法预测至2022年5月10日国家组织的药品集中采购活动及入选产品的销售情况等对公司的影响。另外,由于该产品(布洛芬缓释胶囊)扩产项目目前尚未审批完成,项目审批时间、能否获批、后续其他省份供应情况等存在不确定性。
简单来说,就是布洛芬缓释胶囊的销售收入很小,不会对华北制药今年前7个月的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但是,由于被列入违规名单,会影响公司参与国家第六批药品集采,这个影响规模,就无法确定了。
这对公司的股价又会带来多大影响呢?有悲观的网友发文称,“周一开盘跌停跑不了”。还有网友表示,周一医药板块会继续趴窝……
为何布洛芬缓释胶囊会出现供应问题?来看华北制药的解释:
2020年8月份,公司布洛芬缓释胶囊在国家药品集中采购项目中,以最高价中标,中选价格为每盒8.04元(0.3g*30粒/盒),平均0.268元/粒,单价不到三毛钱,中选地区包括山东省在内的7个省市。2020年11月,各省陆续执行国家集采结果。
华北制药称,中选省市首年约定采购量共为7975万粒,协议期限3年,自执行中选结果至2021年8月20日,公司实际供应量为1585万粒。其中,山东省协议约定采购量为2511万粒,自执行中选结果至2021年8月20日,公司提供山东省实际供应量为365万粒。
布洛芬缓释胶囊中选后,虽然公司积极采取了相关措施,但由于现有产能不足,责任单位(生产单位)重视程度不够,相关注册和变更政策调整,加之疫情影响(2021年初石家庄市新冠疫情出现反复),导致公司无法保障正常供应。
事情发生后,华北制药立即启动追责程序,对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等有关责任人予以免职等处理。同时,立即组织制定整改措施,加快推进设备及工艺变更工作,提高产能,并组织实施公司所有国采中选品种的供应情况的风险排查,确保做好后期的供应保障工作。
下一步,华北制药将加快推进布洛芬缓释胶囊扩产项目的审批进度,力争9月底前完成审批,扩产后预计年产能力达1亿粒,并加强与该产品其他中选省份的沟通,全力以赴保障该产品在其他中选省份的供应。
华北制药为了尽量降低对山东省集采供应的影响,2021年8月,经与山东省医疗保障局沟通,由公司提出放弃中选资格,山东省邀请其他企业对该产品补标。近日山东省医疗保障局已按照相关流程确定了替补企业,由替补企业继续供应。
华北制药股价何去何从?
华北制药是中国最大的化学制药企业之一,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公司前身华北制药厂是中国“一五”计划期间重点建设项目。1953年筹建,1958年建成投产,结束了我国青、链霉素依赖进口的历史。1994年,华北制药在上交所挂牌上市。目前,华北制药的员工有1万余人。
财务数据显示,2020年,华北制药营收为114.93亿元,同比微增0.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732万元,同比下降43.46%;扣非后净利为亏损6191万元,上年同期盈利1.15亿元。
报告期,华北制药抗感染类、化学药制剂产品收入降低,一是由于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及疫情防控常态化,医院及门诊临床受到严格管控,疫情缓解后医院及门诊仍控制接诊流量,造成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化学制剂产品市场相对低迷,临床用药量降低;二是受国家集采、政府带量采购政策影响,中标价格低;部分地区丢标、弃标导致销量减少。
今年一季度,华北制药的业绩仍未好转,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5720万元,上年同期盈利6671万元,业绩亏损主要系:因石家庄新冠疫情影响,综合费用增加。华北制药的半年报,将于8月25日披露。
华北制药最新股价为10.12元/股,最新市值为174亿元。截至一季末,公司的股东户数为105151户。自去年8月高点20.21元/股以来,华北制药股价累计下跌49.93%。
医疗股重挫,机构资金疯狂出货
上周五,医药股和白酒股集体暴跌,让“医药配白酒,抱团哭一宿”成了网络上流行的段子。
8月20日当天,龙头股恒瑞医药5年来首次跌停,通策医疗、安图生物等个股也纷纷跌停,迈瑞医疗更是暴跌17%,爱美客跌9.55%,药明康德跌5.93%。
前一天晚上,恒瑞医药披露的业绩不及预期,是该公司股价下跌的元凶之一。半年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恒瑞医药的净利润26.68亿元,同比仅增长0.21%。一季报显示,恒瑞医药实现净利润14.97亿元,以此计算,恒瑞医药二季度净利润约为11.71亿元,环比减少逾20%。
药品集中采购,给恒瑞医药的业绩带来较大影响。在半年报中,恒瑞医药表示,自2018年以来,公司进入国家集中带量采购的仿制药共有28个品种,中选18个品种,中选价平均降幅72.6%,对公司业绩造成较大压力。公司第三批集采涉及的6个品种销售环比减少57%。与此同时,国内创新型生物医药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研发、人力、生产等各项成本快速上涨,生物医药创新面临严峻挑战。为此,公司迫切需要集中资源在创新和国际化方面实现快速突破。
与此同时,集采的范围正在从药品扩展至耗材、体外诊断等领域。8月19日,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服务中心发布《安徽省公立医疗机构临床检验试剂集中带量采购谈判议价公告》,采购范围主要包括肿瘤相关抗原测定、感染性疾病实验检测、心肌疾病实验诊断、激素测定以及降钙素原(PCT)检测等五类化学发光高值试剂产品,这宣告常态带量采购终于开始涉及体外诊断(IVD)领域。
因市场预期相关产品价格或大幅下降,8月20日,体外诊断概念股迈瑞医疗放量大跌17%,单日市值蒸发近700亿元至3381亿元。此外,万孚生物跌15%,新产业跌14%,安图生物、金域医学跌停。其他医疗股也受到波及,通策医疗跌停,爱美客、戴维医疗、维力医疗等跌超9%。
盘后龙虎榜数据显示,机构资金疯狂出逃医疗股。当天,机构席位净卖出迈瑞医疗17.21亿元,净卖出通策医疗5.35亿元;此外,南微医学、万孚生物、国际医学分别遭机构净卖出2.35亿元、1.73亿元、5967万元。
浙商证券医药研究团队点评称,此次安徽政策打响了化学发光试剂集采实质性第一枪。从规则来看,由于谈判成功产品企业或相应总代理可享受上年80%的保底采购量,且未纳入谈判议价范围的同类产品仍需联动降价,类似于此前冠脉支架集采“不中标,无市场”,预计各厂商中标意愿强烈,谈判价降幅或将较大。从化学发光试剂各环节价格来看,根据亚辉龙招股书,术前八项试剂盒出厂价格约为3.6元/人份,整体化学发光试剂毛利率在80%以上;而根据部分医院试剂采购公示,入院价在7元/人份左右,最终检测费用在单项20元左右。“悲观预期按照入院价降幅70%,出厂端及渠道端按照1:1分摊,则厂商该产品毛利率将由原来的80%降至30%左右。”
浙商证券称,在此次安徽化学发光集采政策实质性影响及“从0到1”的情绪影响下,短期建议通过集采概率相对较低的差异化标的进行避险;长期来看,政策对同质化产品的集采更凸显了创新型产品的价值,同时可提前预判并布局行业并购整合后的胜出者。
上投摩根中国生物医药混合基金经理方钰涵表示,医保谈判等政策扰动,往往是长线配置的较好买点。近期受政策及部分细分领域估值较高等因素影响,板块波动较大。但从做配置的角度,市场恐慌之时通常是配置的好时机,下半年医保谈判或者出现政策扰动之际,往往是较高好的买点。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