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网购迷药,制造车祸杀妻骗保,总计保费达2900多万!
“一点不夸张。
找户口本没找着,找出这么一大摞各个公司的保险单......”
而警方通过调查发现,这已经是第二次了……
近期,CCTV 今日说法讲述的这一案件引起热议,话题#今日说法#冲上热搜第一!截至目前,话题阅读近24亿。
2018年1月27日晚,辽宁省锦州市重观路环岛发生了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一辆北京牌照的车撞上了路边的挡墙。
车几乎报废,车上的一对夫妻,妻子死亡丈夫受伤。
事故发生的环岛位置非常偏僻,周围没有村庄,仅一公里外有一家殡仪馆,环岛距离辽宁锦州市中心足有十公里。偏僻的环岛,深夜驱车来到此地的夫妻,没有遗留任何刹车痕迹的现场,这场没有目击者的事故疑点重重。2021年7月,辽宁省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在车祸中幸存的丈夫死刑。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一个抱枕,救了丈夫一命
事故的遇难者是妻子严坤,事发时她坐在后排,不幸当场死亡。驾驶车辆的是丈夫周进,他伤势严重,双腿骨折。
事发当天,夫妻俩已在周进老家辽宁锦州待了十多天,准备返回两人在北京的家。
事故发生地是一个三岔口的环岛,事发时,肇事车以几乎垂直的角度撞上环岛外侧的挡墙。交警现场勘验后,确认撞击速度在80公里/小时以上,且现场没有刹车痕迹。
通过对周进进行血液检测,警方排除了驾驶人酒驾的可能。
以这么快的速度在环岛内行驶,并不符合常理,针对这个结果,警方做了大量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车撞上挡墙,极有可能是人为操控。
通过再次对车辆进行勘验,警方又发现许多匪夷所思的地方。最值得注意的,是挡在周进和方向盘中间的一个抱枕。按照常理,抱枕不该被放在这个位置,但正是这个抱枕,救了周进一命。
2000多万巨额保单浮出水面
由于案件疑窦众多,交警无法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此时家属提出,想尽快让严坤入土为安。按照相关规定,警方要求家属提供户口本、结婚证等证件。
在寻找证件的过程中,家人意外地在严坤家中找出大量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单,单子整整装满了一个20寸的行李箱。
保险单数量多、保费数目大、保额也高,且丈夫周进和妻子严坤互为受益人,如果妻子严坤意外死亡,丈夫周进能获得2000多万元的保险赔偿。
巨额的赔偿金加重了交警的怀疑,交警来到医院,向丈夫周进了解车祸现场情况。
病床前的周进表情自然,语言通顺,没有表现出异常。
可交警把他的话与侦查线索对比后,却发现不少端倪。
比如周进说,当时妻子严坤把热水洒到了他腿上,他一慌神才造成车祸,但交警在周进车里发现的水杯,盖子都盖得严严实实的。周进还说,当天曾和妻子一起在高速路的服务区吃晚饭,但服务区的公共视频显示,下车的只有周进一人,妻子严坤并未跟随。很明显,周进对警方说谎了。
撞车前,丈夫一直猛踩油门
家里的巨额保单、幸存丈夫的谎言,一切都昭示着这场事故并不简单。
妻子严坤的尸检结果显示,严坤之死符合交通事故致多发组织器官损伤死亡,但是从体表来看,事故发生前,严坤很可能处于不清醒或昏迷状态。
法医又采集了死者的血液和胃容物,果然检测出两种神经抑制类药物:卡马西平和氯氮平。这两种药物,人服用一定剂量就会陷入昏迷。
大量的保单、昏迷的妻子,调查至此,警方已有理由怀疑,周进为获取保险赔偿金制造了这起车祸。
因此,交警把案件移交公安局的刑侦部门。移交案件时,交警还提到一个细节,就是关于汽车的黑匣子。
这个黑匣子学名叫作气囊控制模块,当车辆发生碰撞的时候,气囊控制模块能够对碰撞的猛烈程度进行分析,来判断是否需要打开安全气囊。如果需要,气囊控制模块会打开安全气囊并记录相关数据。
有关部门对黑匣子的数据进行了读取,数据显示,事发前4.2秒,汽车车速从82公里/小时加速到88公里/小时,发动机转速则由2400rpm直接飙到了4000rpm。
这些数据指向一个事实——撞车前,周进一直在猛踩油门。
开车的丈夫周进猛踩油门撞到墙上,坐在后座的妻子严坤体内的药物又是从何而来?家人曾告诉警方,严坤患过癫痫病,曾服用卡马西平治疗,她的体内有卡马西平不足为奇。
但是,氯氮平和卡马西平是两种相反的药,前者能够诱导癫痫病的产生,可以说是严坤的禁药。它如何进入严坤体内?这个问题在周进的手机里找到了答案。
丈夫网购迷药迷晕妻子
根据已掌握的证据,警方怀疑丈夫周进涉嫌故意杀人和保险诈骗。
在案发后的两年里,周进因为在车祸中受伤严重,前后做了十次手术,从未离开过医院。2019年10月,警方对嫌疑人周进进行抓捕,在他手机里发现了一条可疑的微信转账记录。
记录显示,案发的几个月前,周进给一个叫“情趣小妞”的人从微信上转了530元。他承认,自己转账是为购买“情趣小妞”售卖的药物三唑仑。
通过层层追查,警方找到三唑仑的供应链源头侯某。侯某说,由于国家对三唑仑管理严格,他根本拿不到三唑仑,所以一直用氯氮平冒充三唑仑高价卖出。正因如此,2019年1月,侯某被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以销售假药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同时,警方查找到的快递信息显示,周进确实从侯某手里买过氯氮平假冒的三唑仑,而氯氮平就是导致妻子严坤昏迷的药物。
这并不是第一次
但事实上,这并不是周进第一次试图谋害自己妻子严坤。
早在2017年,周进就曾在远离辽宁锦州市中心的滨海路,试图以撞电线杆的方式杀害严坤。
当时的严坤同样在药物作用下处于昏迷状态,但好在电线杆是空心的,坐在副驾的严坤又系了安全带,并未出什么大事。
四处欠债终致家破人亡
第一次没有得手,周进就一直在寻找第二次机会。
几个月后,同样是在深夜,在偏僻的公路,他亲手制造一场车祸,杀害了自己的妻子。
严坤和周进是二婚,在外人看来,两人十分恩爱。周进经常带严坤和两人的家人一起出国旅游,欧洲、美洲、东南亚,两人足迹曾遍布世界各地,生活看似非常美满富足。
但实际上,2017年,周进股票赔了300万元,生意也十分惨淡,根本负担不了这些开销,经常接到银行的催债电话。巨额保费加上旅游花费,周进的欠款曾达到600万元之巨。于是,他萌生了杀妻骗保的想法。
2018年1月27日晚上,周进为获取高额的保险赔偿金,弥补高额保费和股票亏空,骗严坤吃下提前准备好的所谓三唑仑,把车开到漆黑的环岛,踩下油门,朝着墙撞了上去。
2021年7月16日,辽宁省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以故意杀人罪、保险诈骗罪,判处周进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周进提起上诉。
泰国“杀妻骗保案”曾轰动一时,保额共2676万,被告改判死刑
提到杀人骗保,2018年天津男子泰国的“杀妻骗保案”曾轰动一时。
2018年10月27日,天津男子张某凡与妻子及一岁多的女儿去泰国普吉岛游玩。2018年10月29日,张某凡涉嫌在酒店里将妻子杀害。
犯案后张某凡对女方父母谎称小洁是溺亡。后被女方父母发现可疑之处,并发现其伪造妻子签名购买千万保险并将自己列为受益人的情况。
泰国时间2018年11月1日下午,张某凡被泰国警局扣留,11月2日凌晨0点40分左右,张某凡招供承认杀妻,理由是“不想过了”。
该案件引发舆论大讨论的地方在于,在杀害妻子之前,张某凡陆续为妻子购买多份保险。
根据天津市公安局出具的“张某凡涉嫌保险诈骗案(涉案保单)”明细目录显示,张某曾以自己和妻子的名义,在11家不同保险公司购买大额保单,投保额274649元,保险额总价值2676万元,被保人显示均为受害人,而受益人均指向张某本人,险种涉及11种。
最新:被告改判死刑
2021年4月27日,国内多家媒体援引被害方代理律师消息称,天津男子张某凡涉嫌在泰骗保杀妻一案,近日泰国中级法院改判被告人死刑。
法院认为,根据警方、检方和受害人代表律师提供的证据证明,事发后被告企图掩盖杀人事实,不构成减刑条件。
此前的一审判决中,被告张某凡被判处无期徒刑,2020年3月23日,该案被害人家属委托律师向泰国第八区中级法院提起上诉,2021年1月7日,中级法院改判张某凡死刑,目前张某凡正在向第八区中级法院申请,请求中级法院给他机会向最高法院继续上诉。
图 / 图虫
改判死刑四大理由
媒体报道称,由于疫情原因,普吉法院于2021年3月2日采用视频方式,向被关押在监狱的被告张某凡宣读了中级法院的判决书。死者亲属的代理律师、泰国尼采国际律师事务所主任方文川律师没有收到普吉法院宣读判决通知,因最近收到被告请求高级法院上诉的文件才知情,方律师马上委托该案检方向法院申请判决书,于2021年4月26日收到判决书原件。
据律师披露,判决书总共有32页,中级法院改判死刑的依据主要基于四点:
首先针对被告所述其并非故意杀死妻子的说法,中级法院法官认为,被告身上伤痕不多,酒店房间也只有翻找东西的痕迹,酒店工作人员出庭作证时,证明被告声称受害人死亡的泳池只有1.30-1.40米深,受害人完全可以在泳池中站立,而且受害人家属证明受害人从小就会游泳。基于泳池深度和受害人的游泳技能,中级法院法官判定,受害人很难死于泳池。
第二,针对被告在初级法院辩护自己为激情杀人的观点,中级法院法官认为,根据警方、检方和受害人代表律师提供的证据证明,事发后被告企图掩盖杀人事实,一直在说谎和隐瞒,等警方出示事实证据后,被告才不得不承认激情杀人。被告声称被告受不了受害人的不断抱怨,双方发生激烈争吵,被告才发怒失去理智动手在泳池伤害到受害人。
中级法院法官认为被告自己承认其从受害人背后卡住受害人脖子,多次把受害人的头按在水里,最后一次按在水里时间长达约3分钟,等受害人昏迷了,自己回到房间,任由受害人淹在泳池20多分钟后,被告才把受害人从泳池拖出来放在泳池边。被告的种种行为和迹象让法官更相信检方及受害人家属代表律师的控告理由,中级法院法官判定,被告与受害人之间没有发生激烈争吵,受害人是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被害死的,不存在激情杀人的事实。
第三,针对被告在初级法院辩护没有想杀害妻子骗取保险的观点,中级法院法官认为,被告在出事前不久,在短时间内连续多次购买大金额人寿保险,总金额达人民币2049万元,受益人均为被告自己,而受害人是有父母的,但是受害人父母对此一无所知。每年保险费相当高,金额达人民币202,902元,远远超出被告和受害人的总收入,这是违背常理的,正常人没有必要购买如此大量大金额的人寿保险。尽管被告辩护自己年收入达20万人民币,但是没有出具相关证明。为了成功获得保险,被告还伪造收入证明,伪造受害人签名,受害人签名肉眼就能识破是伪签,故中级法院法官判定被告杀害妻子,目的是为了骗取巨额保险金。
第四,针对被告在初级法院否认汇款给网红30万的观点,中级法院法官认为,被告没有否认汇款事实,只是声称汇款30万元人民币是宣传自己的费用,法官认为这种解释没有事实依据,没有可信的理由。中级法院法官判定,被告对妻子不忠,开销远远超过其收入,故计划杀死妻子,图谋巨额保险金。
基于上述主要因素,第八区中级法院认同初级法院依据刑法289(4)有预谋有计划蓄意杀害他人,判决被告死刑。
一审未判决死刑
2019年1月24日,泰国检方以泰国刑法289条中的蓄意谋杀罪向泰国法院起诉嫌疑犯张某凡,但在最终量刑时,初级法院为张某凡减刑了1/3,故没有判决死刑。宣判后,被害人家属委托律师上诉请求中级法院重新评估初级法院给予被告减刑是否合理。
中级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为了谋取巨额保险金,有计划、有预谋地残忍杀害死者,被告和死者是夫妻,而且二人已经育有1个孩子,被告的行为灭绝人性。案发后被告始终否认蓄意杀人事实,被告给警方的供词和庭审证词对本案调查和审理均没有起到任何帮助,所有案件事实依据均来自泰国和中国警方及受害人家属提供的证据材料和侦讯调查结果。被告没有认罪悔罪的态度,反而采取隐瞒事实、说谎作假的态度。
因此,中级法院不认同初级法院给予被告减刑的判决,同意受害人家属代表律师的上诉请求,不予以被告减刑,改判被告死刑。
曾引发全国保险机构大排查
泰国“杀妻骗保”案轰动一时,保险公司也加紧风控排查。
随后,在保险公司的排查中,一人投保多份保险大额意外险合同的案例,还真有被牵出来的人。
今年2月份,一家寿险公司的核保负责人将李明(化名)列入了投保关注名单,同时列入关注名单的还有李明的妻子。
1969年出生的李明,自2018年12月底起,短短2个月在26家保险公司连续投保超26份保险,除了少数几份定期寿险,其余多为高额意外险、驾乘险,单人累计保额超6000万元。
券商中国记者采访了解,李明的投保行为已经被多家保险公司发现,多位保险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确有排查一事。由于是夫妻共同投保,李明夫妻合计意外险保额约1亿元。投保人短期在多家保险公司突击投保如此高额意外险相当罕见,该行为引起了保险行业高度重视。
上了关注名单之后,李明开始被一些公司拒保。
这种行为并非第一次。
2018年,也曾有投保人在短短两个月投保了4000万元保额的意外险,保险期间三个月,被投保的保险公司当时非常紧张,但所幸后来并没有出险。
互联网保险成欺诈高发区
一个普通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如何被买千万额度的保险?
随着高保额保险产品的出现、互联网网保险的普及,“谋财害命”在保险理赔的幌子下变得更加容易。
根据《保险法》,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未经被保险人同意并认可保险金额的,合同视为无效。
但是,在投保操作中,券商中国记者发现,如果有人存心想绕过被保人投保,上网购买保险就可以。
有保险公司人士告诉记者,一年期以内的短期险种一般不会通过电话回访,超过一年期的保险则一般需要进行被保险人电话回访。
实际上,近年来曝出的恶性伤人骗保案,也出现过犯罪分子恶意绕过被保人告知环节投保的情形。
高额保险的风险防范问题,在全世界都是难题。
一位资深保险人建议,行业要建立反欺诈信息-共享机制,例如个人短时间内购买的保险累计保额达到一定额度就自动增加核保条件。此外,保险公司将风险管理前置,更加关注承保时的道德风险问题。
如何减少道德风险,广东连越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周庆元律师建议:
首先,要从源头抓起,实行严格的入口管理,比如完善投保告知义务相关规定,把目前单纯的询问告知模式更改为特定情形下的询问告知与无限告知相结合投保前告知模式。
其次,加强保险公司内部经营管理,规范保险销售行为,增强对非正常手段获取业务佣金行为的惩罚力度,消除隐患。
第三,构建反保险欺诈业内信息共享机制,提升行业整体反保险欺诈的工作效率。
第四,加大对保险欺诈者的惩罚力度和保险欺诈人员违法成本。
周庆元律师表示,应该通过制度的构建,让犯罪分子 “不能”、“不敢”、“不愿”进行保险欺诈。
小贴士:个人名下保单怎么查?
中国保险业协会推出的中国保险万事通已经实现个人保单查询工功能。
可以通过微信添加“中国保险万事通”公众号查询。
来源 | CCTV《今日说法》、央视新闻、21世纪经济报道(jjbd21;李玉敏)、券商中国
本期编辑 刘巷 实习生 王绮彤
男子网购迷药、制造车祸杀妻骗保!保额高达2900万,丈夫曾欠款600万...警方发现:这已是第二次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