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化药集采已举行过五批六轮,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品类也从冠脉支架向人工关节扩展,下一步生物类似药、中成药等也将被纳入。
聚焦集采升级
自2018年以来,国家集中带量采购已举行了五批六轮。随着机制不断成熟,集采也步入常态化制度化阶段,从化药到冠脉支架、人工关节等高值医用耗材,再到胰岛素,集采频次在增加,品类也在不断扩充。未来还会纳入中成药、生物类似药、体外诊断试剂等更多品类。毫无疑问,集采已成为解决“看病贵”问题的长效机制,这对企业是把双刃剑,短期内可能会经历阵痛,但从长远看会推动企业走上创新升级高质量发展之路。
随着今年初国办发文明确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实施以来,集采加速向纵深化发展,集采品类也不断扩围,从化学仿制药开始,到高值医用耗材(冠脉支架、人工关节),以及即将被纳入的生物类似药、中成药及中药配方颗粒等。
目前,化药已经完成了五批国家集采,第六批已经启动。其中,今年6月公布中标结果的第五批集采是历次规模最大的,涉及公立医院采购金额550亿元,61个品种中选。既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消化道系统疾病等常见病、慢性病用药,也有肺癌、胰腺癌等重大疾病用药,患者的受益面和获得感明显增强。
在7月8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负责人王国栋指出,从五批集采来看,共涉及到218个品种,这218个品种按照集采前的价格计算,占到了公立医疗机构化学药采购金额的30%。算上这次集采,按约定采购量计算,预计每年可节省药品费用926亿元。
通过国家集采大幅砍药价,群众负担大为减轻,药品流通环节中的灰色空间被挤压,企业研发投入增强,公立医疗机构也被逼改革、进一步合理用药。
不过集采也导致部分企业仿制药利润大幅下滑。如近日市场热议的恒瑞医药(600276,股吧),自2018年集采以来,恒瑞进入国家集采的仿制药共有28个品种,中选了18个品种,中选价平均降幅72.6%。这也导致其利润进一步下降,恒瑞医药今年上半年净利润盈利约26.68亿元,同比增加0.21%,几乎接近零增长。
此外,除了上述多个品类已经或即将纳入国家集采外,当前需求量巨大的体外诊断试剂(IVD)也开始被纳入地方集采。
8月19日,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服务中心发布《安徽省公立医疗机构临床检验试剂集中带量采购谈判议价公告》,采购范围主要包括肿瘤相关抗原测定、感染性疾病实验检测、心肌疾病实验诊断、激素测定以及降钙素原(PCT)检测等五类化学发光高值试剂产品。
上述消息披露后,8月20日,A股体外诊断相关概念股集体暴跌,其中,龙头股迈瑞医疗(300760,股吧)放量大跌17%,单日市值蒸发近700亿元。万孚生物(300482,股吧)跌15%,新产业跌14%,安图生物(603658,股吧)跌停,透景生命(300642,股吧)、浩欧博跌超10%。其他医疗股也受到波及,通策医疗(600763,股吧)跌停,爱美客、戴维医疗(300314,股吧)、维力医疗(603309,股吧)等跌超9%,药明康德(603259,股吧)跌近6%。当天,整个医疗板块市值蒸发近4000亿元。
如何面对不断深入的集采挑战?恒瑞医药或许已经给出了参考答案,该公司自6月份开始进行组织架构调整,仿制药销售人员转岗的转岗,裁员的裁员。在节流的同时,持续加大创新药研发,其首次在财报中详细披露目前在研创新药管线,全面聚焦创新与国际化,积极应对行业挑战。
但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即将开启的第二批高值医用耗材国家组织带量采购,市场也给出了不同的反应。8月23日,据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的《国家组织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文件》显示,人工髋关节、人工膝关节集采将于9月14日在天津开标。
受此影响,截至8月24日收盘,骨科高值耗材相关港股全线上涨,其中,爱康医疗(01789.HK)股价上涨7.64%、春立医疗(01858.HK)上涨2.25%、微创医疗(00853.HK)上涨6.53%、威高股份(01066.HK)上涨1.82%。其他板块的相关上市公司也有一定上涨,例如,大博医疗(002901,股吧)(002901.SZ)股价上涨0.41%、三友医疗(688085.SH)上涨1.44%、中航高科(600862,股吧)(600862.SH)上涨3.34%。
首创证券发文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带来市场规模增长,集采后的产品渗透率持续提升,国产关节龙头有望快速成长。
对于骨科高值耗材纳入集采,一位医药行业资深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高值耗材一般指安全性要求高、生产控制严格、限于某些专科使用且价格相对较高的消耗性医疗器械。
近几年我国骨科高值耗材发展迅速,在逐步拉近与跨国企业距离,甚至在某些细分领域也占有一席之地,所以龙头企业尤其是一些商业化不强的创新医疗(002173,股吧)器械企业能够通过集采,迅速打开市场通道。“说到底,更多的是靠高质量获得市场。”
无论是医药还是器械,甚至后续的生物药,最终市场需要的是高质量、高价值的产品,企业只有在这条道路上进行转型,未来才能长久可持续性发展。
(作者:朱萍,彭欣怡 编辑:徐旭)
(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