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找了一个大底。”8月25日,一位富二代王诚(化名)向记者感慨说。
从8月中旬起,他开始抄底互联网中概股与港股科技股。在他看来,在SEC暂缓中概股IPO登记等因素的共振下,中概股与港股科技股有点跌过头了。
“事实上,身边不少富二代朋友都在越跌越买。因为大家都觉得大跌之后必有大涨。”王诚说,他自己逾百万元抄底资金不算多,有些富二代朋友的累计抄底资金达到500-600万元。
所幸的是,过去两天中概股与港股科技股大幅触底反弹,终于令他们迎来扬眉吐气的时刻。
“目前不少朋友的抄底投资已浮盈至少5%。”他透露,这令他自己这个圈子里的朋友对抄底抱有更高的预期,部分人直言抄底回报率不到25%,绝不离场。
记者了解到,随着本周中概股与港股科技股大幅反弹,不少借道港股通涉足港股投资的私募基金也迎来新的募资窗口期。
“在周末打开申购前,部分高净值客户已早早预定了认购额度,其中不乏出资数百万元的投资者。”一位境内私募机构渠道部主管向记者透露。这些高净值客户认为遭遇大跌的港股科技股正处于价值洼地,赶紧入场或许能博取超额回报。
一位互联网券商人士向记者透露,本周以来不少大户(资金量超过百万美元的个人投资者)正在增仓中概股相关ETF产品,个别大户一口气认购逾百万美元ETF产品份额。这背后,是他们认为华尔街投资机构迟早会重返中概股市场,提前投资布局可以“坐等”他们入场,进而“坐享”更高的抄底回报。
富二代们的“坚守”与“收获”
王诚透露,7月下旬起他身边不少朋友已开始着手抄底互联网中概股与港股科技股。
“当时大家都觉得这些股票有点过度下跌,都在等待底部出现。”他回忆说。随着7月底相关部门提出要完善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这些富二代开始纷纷入场。在他们看来,监管释放的上述信号,表明中概股“最坏的日子”正悄然离去。
但是,最初的抄底并不成功——由于8月SEC再度重申暂停中概股IPO登记导致众多中概股股价持续大跌,不少富二代的抄底浮亏达到15%。
王诚告诉记者,他们之所以对抄底获利自信满满,是因为他们与不少金融机构人士沟通了解到,众多互联网中概股与港股科技股尽管遭遇监管风险,但业务营收依然保持稳健增长,令股价迟早会收复失地。
甚至不少圈内人认为,当前中概股与港股科技股大幅下跌,主要是受到市场交易情绪低迷影响。一旦市场投资信心恢复,这些股票价格将很快迎来触底反弹。
所幸的是,他们的等待很快收到回报。随着本周多家中概股公布超预期财报数据,过去两天中概股与港股科技股迅速大幅反弹,令他们的投资逻辑迎来了“收获季”。
一位互联网券商人士向记者透露,在抄底资金里,不乏从加密数字资产撤离的富二代资金。由于近期加密数字资产遭遇从严监管,不少富二代从加密数字资产撤离数百万美元资金,转而抄底买入互联网科技中概股。如今他们也获得了逾7%回报。
“但是,随着近日比特币价格重回5万美元上方,个别富二代抱怨抄底中概股的回报率不如比特币。”他直言。但是,多数富二代则保持平常心——他们认为相比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资产价格高波动性导致利润快速流失,抄底中概股的胜算更高且能获取相对稳健的回报。
高净值客户争相“抄底”抢购私募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概股与港股科技股持续反弹,涉足港股投资的私募基金的募资窗口期也悄然开启。
“前两个月中概股与港股科技股持续大幅回落期间,尽管不少高净值客户看好抄底机会,但真正出手申购私募基金份额的不多。”一位财富管理机构产品部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本周以来中概股与港股科技股骤然大幅反弹,一下子激发了他们的投资热情。
本周以来,他们推荐的多只私募基金(涉足港股投资)都反响不错——不少高净值客户早早预定了数百万元认购额度。
但他发现,不是所有的私募基金都获得高净值客户青睐。目前颇受他们追捧的私募基金,都具有三大特征,一是行业头部机构发行管理,二是此前港股科技股大跌期间净值回撤幅度相对较小,且长期年化回报跑赢行业平均水准;三是其重仓股不涉及面临较高政策风险的个股。
“事实上,我们也不愿吸收很多冲着抄底而来的高净值客户资金。” 上述境内私募机构渠道部主管向记者直言。因为他们担心这些资金偏重短期投资获利,等到下一个申购日就赎回离场,影响私募基金的长期投资策略。
他透露,目前他们已要求负责产品代销的财富管理机构协助做好客户遴选工作,尽可能选择持有长期投资理念的高净值客户资金。毕竟,当前中概股与港股科技股大幅反弹所带来的投资回报,更像是“择时交易”的功劳,但要博取长期稳健的可观回报,还得靠择时交易——通过精选个股长期持有“获利”。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