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出结果:十年间林地、草地等合计增2.6亿亩

财经
2021
08/26
22:35
亚设网
分享

新京报讯(记者 张畅)由国务院部署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于2018年9月启动,经过三年的努力取得重大成果,自然资源部于今日(8月26日)公布结果。

据介绍,“三调”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全面查清了全国国土利用状况,建立了覆盖国家、省、地、县四级的国土调查数据库,全面掌握了全国主要地类数据。其中,耕地12786.19万公顷(191792.79万亩)、园地2017.16万公顷(30257.33万亩)、林地28412.59万公顷(426188.82万亩)、草地26453.01万公顷(396795.21万亩)、湿地2346.93万公顷(35203.99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530.64万公顷(52959.53万亩)、交通运输用地955.31万公顷(14329.61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628.79万公顷(54431.78万亩)。

调查过程中,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在调查关键节点时,先后开展4轮“三调”专项督察,覆盖了394个县级调查单元,在确保数据真实准确方面发挥了重要制衡作用。自然资源部公开通报了5起弄虚作假和152起调查不认真不到位、审核把关不严等典型案例。国家统计局组织开展的第三方数据质量综合评估结果显示,调查误差均满足设计控制标准,认为“三调”数据结果可靠。

从“三调”数据看,“二调”以来的10年间,全国耕地地类减少了1.13亿亩,在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严格落实了占补平衡的情况下,耕地地类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结构调整和国土绿化。过去10年的地类转换中,既有耕地流向林地、园地的情况,也有林地、园地流向耕地的情况,结果是,耕地净流向林地1.12亿亩,净流向园地0.63亿亩。耕地流向园地等农用地中,有的破坏了耕作层,有的没有破坏,“三调”专门对此进行了调查标注,全国共有8700多万亩可恢复为耕地的农用地,还有1.66亿亩可以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为耕地的农用地,如果需要,这部分农用地可通过相应措施恢复为耕地。因此,只要统筹安排,严格管控,完全可以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10年间,生态功能较强的林地、草地、湿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等地类合计净增加了2.6亿亩,生态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全国有2.29亿亩耕地流向林地、草地、湿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等生态功能较强的地类,而又有2.17亿亩上述地类流向耕地,反映出生态建设格局在局部地区不够稳定,一些地方还暴露出生态建设的盲目性、生态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必须坚持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统筹生态建设。

新京报记者 张畅

见习编辑 刘茜贤 校对 李铭

(王治强 HF01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