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寿安保刘志军:不惧短期调整 看好创新药和优质CIO企业

财经
2021
08/27
10:31
亚设网
分享

嘉宾介绍:刘志军,国寿安保基金基金经理,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学士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现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学硕士,具有医学和金融双重背景,拥有多年从业经验,尤其对于医药行业有非常深入的研究。

近期医药板块出现大幅回调,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后续板块将会如何表现?CIO领域的投资前景如何?有何看好的医药细分领域?对此,国寿安保基金基金经理刘志军跟大家分享精彩观点。

刘志军表示,近期医药板块调整,行业基本面变化不大,产业资本减持或许是原因之一。现在医药处于底部区域,后续往明年估值切换,龙头股会有一定稳定收益。对于CIO领域,其认为CIO主要提供技术服务获得收入,需要关注其业绩持续性。

以下为文字精华:

1、国寿安保刘志军:短期调整或因产业资本减持

主持人:最近医药调整比较多,原因是什么?

刘志军:这波医药调整是始于7月份,行业基本面上没有大变化,无论从政策上还有从医药行业的医药公司中报包括未来业绩都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产业资本减持或许是原因之一。很多医药公司它上市以来,有很多产业资本到期以后,可能会做一些减持。

还有一个角度就是今年整个市场我们其实从年初以来,我们认为今年这个市场是均衡化配置市场,所以二季度以来涨幅比较明显,可能确实有很多资金是想获利了结配置一些别的板块。所以展望后面,医药行业站在这个时点上看很多龙头公司的估值,看一些成长性的个股催化剂,包括创新药的这种发展来看,其实我觉得现在基本上是一个调整到位的阶段。所以我倒不是特别悲观,因为我觉得医药行业在未来其实还是一个比较好的投资领域。

就是今年很震荡,我记得一月份医药涨得非常好,二月份调整的比较剧烈,三月份开始医药的这种强劲基本面推动整个,大家对医药市场热情,等这个阶段的时候,可能风格又发生一些转换,去追逐别的一些科技领域可能比如说新能源,半导体这样一些板块。因为今年就是一个震荡的市场,均衡化配置的市场,不是一个增量市场,所以今年就是在几个板块里面去轮动。所以今年对我们来说做投资是比较难的一年,从年初以来就是这样。但是我们觉得医药你去看的话其实有很多好的医药公司上市,你可以看到医药里面次新股表现是非常好的,能抓到很多黑马公司,所以其实我们觉得在医药里面是能够取得正收益的,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2、国寿安保刘志军:医药板块处于底部区域

主持人:现在是一个上车好时机吗,您怎么看医药板块未来发展?

刘志军:首先讲一下我自己的判断,现在医药肯定是在一个底部区域,后面的话可能往明年在估值切换龙头股有一定稳定收益。第二点我觉得医药里面很多这种黑马公司出现,深入跟踪可以获得较好收益,这些公司需要专业的眼光去发觉它。其实很多热门公司反而不一定有好的收益,这个点我觉得确实是可能跟大多数投资人跟着去年这个逻辑演绎不太一样。

所以今年买医药确实对专业性要求很高,未来我们在医药领域去选黑马可能更多要关注成长性,科技壁垒高不高,这一块对研究难度是比较大的。但是这些股票它一定会有很多惊喜,所以也就是真正做到这种研究出价值的阶段。所以我觉得往后看就是总结一句话,白马股可能有一些估值切换收益,但是更多机会会出现在一些黑马领域。

大家可能在想医药这个短期起不来,很多时候其实人们都是在用线性思维做投资,更多的其实是抱了主观因素去思考。做投资一定要立体去看,我们一直是秉承着从企业基本面,行业基本面,以及市场角度去综合分析,你要从立体角度看这个东西,而且你要用波动角度看这个市场。所以我觉得大家其实很多时候,就像巴菲特说的,要在别人都很悲观的时候反而是你的机会。因为这个市场是一个波动的市场,他不是一个平静的市场,所以我们自己的话其实从刚才讲的,我们认为医药的基本面,它的业绩依然是很强劲的,我们认为医药里面有很多黑马公司可供我们选择。所以我觉得医药未来应该是比较可期的,我倒不对大家说起来、起不来,我自己个人认为并不一定是,不要抱这样的思路看。

3、国寿安保刘志军:看好创新药和优质CIO企业

主持人:您怎么看CIO未来投资前景?

刘志军:CIO是技术服务业,提供服务以后获得收入,服务背后可能是我的技术,但是更多可能是商务性合同。

这两年受益于创新药的景气,可能很多CIO公司雨后春笋一般诞生,业绩也非常好,还有背后资本的力量去推动一些企业快速发展。我把CIO分为两类,看好其中有技术含量,壁垒比较高,管理比较优秀的公司。我可能对另一些CIO公司并不会投入很多精力,因为有一些公司可能商务性更强,这会让公司在一些阶段业绩比较好,但是长期性比较缺乏。

所以我愿意选择好的有技术的管理优秀的CIO公司,考虑赛道比较好的龙头的,确实别人很难去超越它的这样一些公司。对一些商务性比较强的CIO公司则更加谨慎,因为商务性东西今天有明天可能就没有了。我从2013年、2014年就开始看CIO领域,也有很多公司是商务性公司,给你很高业绩,但是最后发现很多时候如果潮水退去的时候,可能就达不成预期。

所以对我来说我自己跟别人选股上是不一样的。第二点就是说大家讨论是不是CIO公司未来会比创新药公司大。这一点概率不是很大,我更看好是生物创新药的公司,对CIO公司为什么,其中一点就是生物医药公司不会把最好的那一块业务给别人。

第二点中国的企业更多是重复靶点的公司,更多的就是说要降成本,降成本的背后就是要自己越来越多这种把握性在我自己手里面,可能跟东方人思路关系更强,所以说可以看到很多Biotech公司往Biopharma转,自己要建工厂,这跟西方思路是完全不一样的。未来肯定是潮水退去,看哪些CIO公司更好一些,短期一些公司估值太高,不一定能持续,这是我自己一些理解。

我自己最近在重新整理对生物医药的理解,现在是两头抓,一头是抓最上游的,在CIO往上一类就是说生命科学领域,这一类里面能拿到核心黑科技的一些公司,也就是能解决卡脖子技术医药类公司,这一块是未来可能是新的增长点。也可以看到很多公司在抓紧研发这种基础科学,所以我觉得这一块机会会更大一些。

第二点就是抓一些终端公司,就是一些创新药类的公司。大多数可能同质化的公司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成长的可持续性,以及政策降价风险下的成本把控程度。所以我自己的思路就是往上走,再往上走不会出现太多的降价风险。再往下走就是有爆款出现的产品,所以两头抓把中间再控一下,所以在我自己最近的反思以及自己最近投资上做了很大变化。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