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低到高之后由快转慢 呷哺创始人操刀谋转型

财经
2021
08/28
08:30
亚设网
分享


从低到高之后由快转慢 呷哺创始人操刀谋转型

“火锅第一股”呷哺呷哺(00520.HK)正在进入一段深度调整期。


在经历高层变动之后,呷哺呷哺又因关店200家再次站上舆论风口。近日,其创始人、董事长贺光启重新上任CEO,并宣布了一系列发展规划及管理措施。包括关闭200家门店,砍掉升级的in xiabu xiabu品牌,推出全新副牌 “呷哺X”(暂定名)布局中端市场,高端品牌湊湊火锅将持续扩张、降低客单价等。

根据贺光启的说法,公司过去几年走了不少弯路,包括选址、管理、定位等违背了作为大众消费为主的餐饮品牌的定位,因此2021年不再拓展门店,同时关闭亏损的门店和品牌。对于具体的细节,《中国经营报》记者向公司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作为国内首家上市的火锅品牌,呷哺呷哺以高性价比、亲民路线走红。不过经过近几年的业务调整与品牌升级,其客单价逐渐升高,因此也受到部分消费者质疑。

“呷哺呷哺近几年一直处于转型升级阶段,或者说是处于一个战略迷茫期。该品牌凭借高性价比走红,定位偏快餐式火锅,但从近几年的选址及门店升级来看,有点儿逐渐偏离这个路线。同时火锅和奶茶二者不好兼容,尤其是在喜茶等一众网红茶饮品牌的冲击之下。”餐饮分析师林岳说。

战略改革

创始人贺光启的重新出山,意味着呷哺呷哺正在寻求新的出路。“近几年呷哺呷哺走了不少弯路,包括选址、管理、定位等违背了作为大众消费为主的餐饮品牌的定位。”贺光启近日坦言。

呷哺呷哺前高管万达(化名)表示,贺光启的初步思想是有道理的,但是关键还要看具体的改革和落实情况,并能全面应对各种需求和变化,单靠老板和传统管理团队是不行的。

按照贺光启的思路,目前公司的战略调整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首先是明确定位问题,呷哺呷哺餐厅将重新回归大众路线,将客单价保持在60元以内,高端品牌湊湊火锅将持续扩张,以及打造“奶茶+火锅”的消费场景。

同时公司废旧推新,砍掉定位不清的in xiabu xiabu品牌,并将在明年推出全新副牌呷哺X布局中端市场。此外,公司计划关闭200家因选址问题而处于亏损状态的门店,该数量约占呷哺呷哺总门店数的六分之一。

草菁菁蒙火锅总经理田阳认为,公司明确了问题所在就可以更好地“对症下药”。关闭200家店面无疑是“断臂求生”的行为,开拓这200家店有难度。不过,这也给投资者和消费者发出了崛起的信号,公司希望走出以往客单价高导致客流量流失的循环,重新开创品牌呷哺X也可以带给消费者新的形象。

不过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多品牌、多渠道、多场景布局,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公司资源分散。“奶茶+火锅”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兼容难度。比如选址的地方,品牌更具知名度的新茶饮随处可见,年轻人喜爱的新茶饮是多元化场景消费,而不只局限于火锅场景。

记者发现,以呷哺呷哺北京长安天街店为例,该店此前的位置为茶饮品牌“茶太良品”,2021年元旦前后双方互换位置。而在该商场内,还有喜茶、一芳水果茶、CoCo都可等。

万达表示,这个战略调整概念上有道理,但最终要落地,走高端或中端取决于店铺所在位置的客群需求。如果公司只是靠装修和换位置,前景还有待观察;如果靠服务,其他竞争品牌已经做到极致。未来的呷哺呷哺不能简单谈档次,火锅行业应该向一店一定位、一店一策、一店一特色发展,但连锁企业的整体后台和决策、设计、创意、物流、采购、运营规范等能力需要综合提升才能适应。

表象背后

“市场不会给公司太多时间思考,如果今年年底前关闭店铺完成,明年上半年的销售额会受影响,但可比利润会上升(因为前期疫情)。”万达说。

呷哺呷哺关店200家的战略决策源于止损的初衷,但同时也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万达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关店最直接的成本包括员工分流或遣散成本,与业主方的保证金损失,租赁违约成本,设备等资产设施损失,店铺常用的周转存货和辅料部分损失,关店导致区域供应商和服务商合同违约所导致的赔偿,销售规模下降引发物流供应链规模效应下降,前期装修成本的直接损失等。200家门店总损失可能达到几个亿,如果沟通良好,计划推进到位,可能会减少一半以上的亏损。

记者查询天眼查发现,呷哺呷哺关联数十条周边风险信息,同时多个子公司因餐饮服务合同纠纷、租赁合同纠纷、修理合同纠纷等被起诉。

万达表示,实际上呷哺呷哺面临的不仅是简简单单做高端还是中端的选择。现在创始人上任操盘,需要处理整个团队的事情,还要应对专业投资机构,这是一个难度很高的任务。如果招聘新人,信任和授权才是难关,与老板不能保持一致就不能持续。

而在此前的2021年5月,呷哺呷哺集团正式解除赵怡行政总裁职务,随后贺光启重新接任CEO一职。而在前一个月,湊湊CEO张振纬因个人原因离职。

记者了解到,贺光启上任之后,重点进行资源整合,改变“各自为政”的局面。为此,公司将在人员架构、优化餐厅模型、员工薪酬激励等方面推出新的举措。其中,呷哺呷哺与高端品牌湊湊在开发选址、产品研发、供应链、会员服务等方面融合打通,改变以往公司旗下品牌独立发展的局面。

此外,呷哺呷哺在资本层面也经历着考验。2021年年初,呷哺呷哺的基石投资者高瓴资本在持仓6年之后选择了清仓,共5772.05万股,套现超10亿。大摩也将9.25%的持股比例直接减持到0.93%,合计减持了9923万股。

万达表示,从投资逻辑和股价增长前景来说,获利遇到风险赶紧退出,锁定收益,避免下行期间的不确定影响,这是成熟机构的常规操作。“美国泛大西洋投资集团(General Atlantic,以下简称‘GA’)是在2012年呷哺上市前从英联投资(Actis Capital LLP)手中接盘的呷哺呷哺股份,然后直接促成了呷哺呷哺的上市,在呷哺呷哺的上市及后续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私募基金存续期大多数为5~8年,像GA这样坚持长期持有的并不普遍。不同于其他基金出于基金到期或者资金调配等原因频繁进出,GA的举动更具有定盘的作用。只要主要股东没有大规模退场,呷哺呷哺在资本市场的基本盘可以守住。真正的考验在于企业需要用多长时间、用多大代价、用什么姿态给投资者一个值得期待的展现,也给消费者一个可持续消费的理由。”

命运的转折:由快到慢

1998年,贺光启开创了“时尚吧台小火锅”的全新业态,呷哺呷哺的“一人一锅”玩儿法,更是颠覆了大众三五成群吃火锅的认知。加上三四十元的亲民客单价,让其迅速走红。

2014年呷哺呷哺一举拿下“火锅第一股”。据了解,巅峰时期的呷哺呷哺,部分门店甚至出现过翻台率高达7的情况,而目前火爆的明星餐饮翻台率也仅在2.5左右。总市值最高时达到了近300亿港元。

梳理其命运的转折点,实际上2016年的转型升级便开始有迹可循。2016年公司迎来了“十八岁成人礼”,彼时,消费升级的浪潮袭来,走大众路线的呷哺呷哺开始调整发展战略,进入“由快到慢”的时期。

2016年,呷哺呷哺推出新品牌“湊湊”,布局高端市场,主打“奶茶+火锅”模式,首店便选择在北京三里屯,此后还成为网红打卡之地。随后,贺光启宣布公司将从“快餐”转型为“轻正餐”,品牌开始往精致化、休闲化转型,包括对品牌形象、产品结构、门店环境、服务模式等各要素都进行了调整和升级。记者此前走访北京的呷哺呷哺门店,部分门店店面已升级,包括添加了新茶饮、新装修、新菜单等。至此,呷哺呷哺的定位和风格开始由快转慢。

但同时,业绩增长也开始慢下来。尽管湊湊目前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呷哺呷哺整体却遭遇营收增长瓶颈。

经历一系列升级调整之后,呷哺呷哺的客单价得以不断提升。根据历年财报显示,呷哺呷哺的客单价已经由当初的三四十元上涨到2020年的63.2元。记者查询大众点评,北京龙湖天街店客单价为74元。

水涨船高的客单价让呷哺呷哺出现客流下滑。历年财报显示,2016~2020年,呷哺呷哺的翻台率逐年下滑,分别为3.4、3.3、2.8、2.6、2.3.2018~2019年的利润降幅达到了37.7%,2020年呷哺呷哺实现营收54.5亿元,同比下降9.5%,净利润相比去年同期的2.9亿元下降96%。

“呷哺呷哺近几年战略方向有些迷茫。品牌凭借高性价比走红,定位于快餐式火锅,但是从近几年的选址以及门店升级来看,有点儿逐渐偏离这个路线。首先是定位,从一开始的大众化、快餐化转变成休闲正餐,客单价也相应逐年上涨。同时四五十元的客单价,其选址应该减少或者避开部分高档商场或购物中心,降低成本。不过,公司有一定的品牌力和运营能力,目前也在做战略调整,未来发展还是要集中资源,打造出一个强势品牌。”林岳说。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