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21个月,“两船”重组终于又迈了一大步。
8月25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工作媒体通气会,中国船舶集团副总经理钱建平在会上透露,“两船”重组境内外反垄断审查工作已全面完成,“两船”重组各项工作进入到实质性操作阶段。
除此之外,8月2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船舶集团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国船舶集团的总部将迁往上海,并加大在沪发展力度,加快在沪产业布局调整,大力推进船海创新资源在沪集聚发展,努力提升船海装备产业发展能级以及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助力上海城市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据钱建平介绍,中国船舶已经推进实施了集团总部机构改革,船海服务业和智库咨询机构专业化重组整合,地区公司区域化整合实体化改革,新组建重大工程管理中心、未来发展研究中心和装备保障中心等重要改革事项,扎实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后续将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重组、科技创新体系重塑、上市公司整合融合等深层次改革工作,以改革激发活力、挖掘潜力、增强动力,为建设世界一流船舶集团奠定坚实基础。
事实上,今年以来,央企专业化重组、地方国资改革、央企民企股权转让,以及央企自身进行的股权激励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逐渐落实,央企国企领域改革动作频频。从中国西电和国家电网重组、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重组、鞍钢和本钢重组、中国宝武和山钢重组,到中国普天整体并入中国电科,中国船舶集团深入推进实质性整合……央企重组整合大动作不断。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政府治理领域专家王鹏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央企重组不仅会打通产业链,也会为双循环提供内在的产业支撑,同时减少竞争消耗,优势互补,增强企业国际话语权和产业主导权。
央企重组动作频频
据了解,此次大动作距离“两船”的首次合作已有21个月。早在2019年11月26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重组而成的中国船舶集团就已正式挂牌成立。2021年7月,“南北船”旗下中国船舶、中船科技、中船应急、中船防务、中国重工等9家上市公司发布的控股股东股权无偿划转公告称,中国船舶集团将成为公司的间接或直接控股股东。
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表示,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企业集团层面战略性重组进入新的加速赛道,先后完成了一批资产规模大、影响深远的重组项目,共涉及6组12家中央企业。“在中央企业集团重组过程中,资本市场普遍反映积极,各方面给予充分肯定,社会反响较好。”翁杰明说。
而“两船”重组工作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的消息并不意外,在国家央企重组大背景的不断推动下,众多央企开启了优质重组之路。
“两船”“两钢”“两化”……越来越多的新代表词出现在大众的视野,越来越多的央企选择了强强联合,以此加快资源整合,强化技术创新,增强央企在化工、能源等关乎国家发展命脉的重要领域的竞争力。
据悉,下一步,国资委将聚焦服务国家战略部署,稳步推进物流、输配电装备制造等领域资源整合,以解决企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核心竞争力不足等问题,还将结合产业发展实际,适时组建新的中央企业集团,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计民生、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的行业领域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国资委将指导中央企业在结构调整与重组中,加快同类业务横向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纵向整合,并同步做好管理、技术、市场资源等整合协同,切实发挥协同效益,释放重组红利,实现‘1+1>2’的重组目标。”翁杰明表示。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攻坚之年,中央企业重组整合也正进一步提速,新的央企集团呼之欲出。
翁杰明表示,国资委以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并购、“两非”(非主业、非优势)剥离和“两资”(低效资产、无效资产)清退、“压减”为五个着力点,有效推动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不断优化。
减少同质化竞争,提升国际地位
央企重组的每一小步,对于国家央企国企改革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大步。
虽然“两船”重组只是进入到了实质性操作阶段,而非重组已达尾声,但意义却非凡。
翁杰明在此次通气会上表示,中船集团与中船重工重组,是应对国际造船业整体产能过剩,提升我国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的积极举措,对国际造船市场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两船”重组整合了行业优势资源,舰船研发制造进展大大加快,企业经营效益大幅提升。重组后的新集团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居世界造船集团第一,企业市场地位更加稳固、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对记者表示,“两船”合并的重要意义主要在于提高了其海外业务竞争能力。近年来国际造船行业总体上出现产能过剩,两船合并可以整合优势资源,减少内部恶性竞争,扩大企业规模和抗风险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据了解,中船集团与中船重工重组后的新集团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居世界造船集团第一,企业市场地位更加稳固、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此外,“两钢”“两化”的重组也意义深远。鞍钢与辽宁省最大国有企业本钢强强联合,打造出真正的中国“钢王”,增强了中国钢化的影响力,有效提升了国家钢化产业在国际上的地位;中化集团、中国化工通过重组实现强强联合,切实增强中央企业在种源、化工等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保利集团重组中丝集团、中国电科重组中国普天,有序推动国有资本向优势企业集中,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可以说,央企重组是国家结合当下国内外局势,深思熟虑之后提出的可行性极强、后果优势明显的重要政策。
在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股东合伙人孙连才看来,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央企要进行前瞻性布局,集中优势资源突破“卡脖子”技术和基础性产业,因此,必须要在国际上有话语权,再将发展经济的技术和数据掌握在自己手中。王鹏则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央企重组是为了减少同质化竞争,补齐产业链短板,增强抗风险能力。央企重组不仅会打通产业链,也会为双循环提供内在的产业支撑,同时减少竞争消耗,优势互补,增强企业国际话语权和产业主导权。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