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宇杂谈】
政府规范行业,也是倒逼中介挥别粗放经营、野蛮生长,走上靠服务和能力生存的救赎之路。
李宇嘉
近日,杭州官方二手房平台上线了新功能,个人可以发布房源,买卖双方可以不用通过中介进行二手房交易,平台不收取费用。这则新闻从官方报道到热搜话题,再到坊间传播,最后到笔者耳朵里,就变成“要取消房产中介”了。很多亲戚、朋友、熟人一脸疑惑地问我:“真的吗?”我苦口婆心地用大白话告诉他们,房产交易很繁琐、撮合难度大,没有中介真不行。
其实,这是个幼稚的问题,居然很多人轻易就被标题左右了。这就说明,很多人不太明白二手房交易流程,甚至连常识也不了解。如此看来,我们暂不谈二手房市场有多么复杂,坑有多少,“互不信任、陷阱太多”的市场印象是多么顽固,必须要中介代理来降低风险和缓解焦虑。
当然,房产中介不会被取代,并不代表没问题。二手房已成为楼市调控的重点,不单杭州推出这个新模块,深圳、上海、成都、西安等热点城市都在准备这么做。这里要讲的是,“消灭中介”的火爆舆情,背后的变革“大势”就是,所有的民生行业,都应回归服务百姓的本源,而不能偏离本源。往大了说,不搞资本运作、垄断经营;往小了说,不能故意设障,雁过拔毛。
目前,全国80%的二手房交易,需要中介机构来代理完成。当下,二手房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市场秩序混乱,信息不对称严重,交易成本居高不下,民生福利受损,整个行业仍处在相对粗糙的阶段,运营规则还在原地踏步,一定程度背离了民生的本源。
近年来,虽然这个行业诞生了像贝壳这样极大地推动行业进步、建立行业标准的独角兽公司。各大龙头中介普遍建立了“线上+线下”的信息匹配机制,老百姓(603883,股吧)买卖房子比以前更便利了,但这很大程度上利好B端,是商业模式的进步。从民生角度看,交易成本依然居高不下。比如,一套300万元的房子,中介费要5-10万,如果要融资赎楼,资金中介也要来割一刀。
而且,尽管现在发布房源和租售信息的平台很多,很容易获取,但纷杂凌乱,真真假假充斥其间,购房者甚至无所适从,信息不对称(比如“假房源”、交易陷阱等)的隐性成本还很高。对很多老百姓来讲,买二手房还是个体验感差、交易周期很长、成本很高且非常麻烦的事情。
过去,管理部门更强调房地产“增量市场”,这对增长、投资有好处,所以住建局原来叫建设局。对二手房这个存量市场,一直放任自流。调控重点转向二手房时,发现最基本的管理平台还残缺不全。既然回归民生本源,管理规则就得变了,关键是把基础设施的短板补上来。二手房市场监管最基础的秩序就是交易管理系统,对“人”“房”“合同”的全过程监管。
政府建这个平台,并非取消中介,而是把基础设施建立起来,这是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职责。买家在平台上选好房源并和业主敲定后,同步在平台寻找线下看房和“跑流程”的中介。这样,买家既获得了房源保障和交易背书,也获得中介个性化的服务,这就是“降成本”。平台逐步完善和搭载新功能(如资金监管)后,不仅成本会下降,交易体验感也会明显提升。
民生福利改善的另一面,就是中介回归经纪代理的本源。这并不意味着中介生存空间收窄了。当下,房源选择范围很大,能帮客户选择到心仪的房子,中介依然能获得溢价收益。比如,对片区规划、公共配套、房源特征等全面掌握和了解,这是个技术活儿,也是中介提升职业素养的路径。再比如,房产是大宗交易,需要互相信任和撮合,都需要中介精细的服务。政府规范行业,也是倒逼中介挥别粗放经营、野蛮生长,走上靠服务和能力生存的救赎之路。
(作者系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以上文章发表的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证券时报立场。
(董云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