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20cm涨停——沾上工业母机概念的“风口”,维宏股份在近一个多月时间内股价暴力拉升,大涨了近两倍。
又来一张监管关注函——股价创下了近四年半新高后,维宏股份实控人汤同奎要减持套现,交易所出手了。
“风口”撞“枪口”
9月1日晚间,维宏股份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董事长汤同奎计划减持公司股份。
根据公告,汤同奎将在未来6个月内通过大宗交易或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 6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0.66%),减持原因是“自身资金需求”。
按理说,公司实控人或董监高计划减持股份,发布预披露公告本是按章办事,无可厚非。
然而,就在次日,维宏股份便领到了深交所的关注函,并要求在一天之内就进行回复,关注函要求公司在9 月 3 日前将有关说明材料报送并对外披露。
在这背后,维宏股份究竟“所犯何事”呢?
原来,一个月前,深交所曾于8 月2日发出关注函,要求维宏股份核实公司董监高及大股东未来 6 个月是否存在减持计划,是否存在炒作股价配合减持的情形,但公司没有对前述问题进行明确回复。
查看公告发现,维宏股份并没直接回复深交所的此前追问,而是非常“讨巧”地表示:若未来公司收到或知悉上述人员的减持计划,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业务规则要求及时披露。公司将会持续关注相关主体的减持计划,督促相关主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业务规则要求,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很显然,这样的“小聪明”给汤同奎逢高减持留了一条缝隙,但却撞了监管的枪口,并“激怒”了深交所,可谓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深交所要求,详细说明维宏股份在8月2日关注函回复期间,对公司大股东、董监高未来6个月减持计划进行核实的过程,并报备核实底稿,同时结合上述情况说明公司未在8月5日回函中对实际控制人减持计划进行披露的原因。
与此同时,补充披露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未来六个月的减持计划,不得使用“暂无”“不排除”等模糊性表述。
热炒工业母机概念
汤同奎着急减持的背后,是维宏股份借工业母机概念“风口”而出现的股价暴涨。
自7月28日开始,维宏股份的股价开启了暴力拉升态势。7月28日至8月12日,短短半个月内,公司股价大涨168%,并创下了四年多以来的新高。截至9月2日收盘,维宏股份报收68.12元,总市值62亿元。
在此之前,维宏股份的股价已经持续低迷五年之久。今年2月,公司股价一度逼近公司上市时的开盘价,较历史高点深度下跌接近九成。
近期,维宏股份出现暴力拉升,源于沾上工业母机概念,公司屡屡发布“利好”消息刺激。
7月28日晚,维宏股份发布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17亿元,同比增长156.54%;实现净利润4412.69万元,同比增长989.18%。
7月29日、7月30日,维宏股份分别进行投资者接待活动。在互动交流环节,公司董秘刘明洲表示:“公司持续加大在激光领域的投入,技术不断得到突破,产品性能不断提升,获得了更多国内高质量头部客户的认可,市场占有率提高。”
券商研报也同步跟进。7月30日,中信建投发布研报称,公司在激光切割与车铣复合机床等多领域发力,激光方面在缩小与国内激光数控系统龙头的差距,南京开通(即“南京开通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仅半年度就大幅超额完成全年业绩对赌等。
自7月29日起,维宏股份股价急速拉升,连续三个交易日获得20cm涨停。在此番股价异动之前三个交易日,成交量显著放大,疑似有资金抢先入局。
很快,监管方面就关注到异动情形。8月2日,深交所发出关注函,要求公司进一步说明“激光领域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获得头部客户认可”等回复是否存在夸大性陈述,信息发布渠道是否合规,是否违反信息披露公平原则;是否存在炒作股价配合减持的情形。
资料显示,维宏股份上半年业绩大增,主要得益于今年2月份将南京开通纳入合并报表。今年上半年,南京开通实现营业收入6668.42万元,实现净利润1340.23万元。南京开通纳入合并范围营业收入方面影响78.82%,原业务主体销量增加影响77.72%;归母净利润影响270.06%,原业务主体销量增加影响719.12%;扣非净利润影响260.47%,原业务主体销量增加影响599.61%。
今年1月,维宏股份以现金1.25亿元溢价4.5倍购买南京开通100%股权。据此前公告的财务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南京开通营业收入分别为4542.20万元、4057.07万元和4108.89万元,净利润分别为83.52万元、267.21万元和385.57万元。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强劲增长的背后,是维宏股份近年来业绩的“过山车”。
自2016年以来,维宏股份的净利润增速波动剧烈,要么高增长,要么深下跌,起伏不定。
与此同时,公司营业收入近年来也在2亿元上下波动,但仍拿出过亿元资金用来炒股。
据2020年年报披露,维宏股份去年购入股票的金额达2.37亿元,但亏了870万元。今年上半年,公司购入股票的金额达3818万元,又亏了113.54万元。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