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病毒性流感药物奥司他韦曾经是市场上的紧俏药物,如今似乎江河日下。
奥司他韦的生产厂家之一是东阳光长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阳光药”)。8月31日晚间,A股公司东阳光(600673.SH)宣告,将向关联方出售东阳光药,原因是,东阳光药上半年亏损超过5亿元,且未来业绩不确定性显著。本次的接盘方为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及/或其控股子公司(简称“广药公司”),是东阳光的关联方。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东阳光药是东阳光向医药产业转型的重要载体。2018年,东阳光通过发行股份作价32.21亿元收购东阳光药50.04%股权,由此开启医药产业转型之旅。没想到时隔三年,公司就退货了。
东阳光的前身是成量股份,1993年登陆A股市场,上市28年来,公司四次更名,多次寻求产业转型,但经营业绩整体上并不突出。
东阳光兴家立业的“本行”是电子新材料、合金材料等业务。东阳光称,本次出售东阳光药后,公司不再从事医药产业,集中资源聚焦“本行”。
并购标的变脸无奈剥离
为了迅速扭转经营不利局面,东阳光果断止损。
8月31日晚,东阳光发布关于筹划重大资产出售暨关联交易的提示性公告,公司拟将控股子公司东阳光药转让给广药公司,转让的股权比例为不超过51.41%。
东阳光专注于药物开发、生产以及中国境内的药物销售等业务,产品涵盖抗病毒、内分泌、心血管等疾病治疗领域,主要包括治疗病毒性流感的药品可威(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和可威颗粒、治疗内分泌及代谢类疾病的药品尔同舒(苯溴马隆片)、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品欧美宁(替米沙坦片)等。
东阳光解释了本次交易的背景及目的,那就是,东阳光药的经营业绩有些糟糕。公司称,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民众防护意识提升,流感传播减少、医院人流量明显下降。因此,东阳光药核心产品可威销量出现明显下降,尽管已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但经营业绩尚未出现好转迹象。鉴于东阳光药所处的经营环境已发生较大变化,面临较大的变革压力,未来业绩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此,公司决定将其剥离。
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预计也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拟受让东阳光药的主体是广药公司,广药公司与东阳光同受实际控制人张寓帅、郭梅兰控制。
值得一提的是,3年前,东阳光也是从实际控制人张寓帅、郭梅兰手中收购东阳光药的。
此次收购始于2017年2月,2018年8月才正式完成。当时,东阳光作价32.21亿元收购了东阳光药50.04%股权,交易溢价率达1.8倍。此外,早在2011年,东阳光曾出资2.39亿元受让了东阳光药6.8%股权。
收购之时,双方约定,东阳光药在2018年至2020年实现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5.77亿元、6.53亿元、6.89亿元。东阳光药实际实现的扣非净利润为9.33亿元、18.26亿元、2.92亿元。2020年,其净利润大幅滑坡。
而根据公告,2019年至今年上半年,东阳光药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2.24亿元、23.48亿元、2.02亿元,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19.19亿元、8.39亿元、-5.07亿元。
从2019年的盈利19.19亿元到今年上半年的亏损5.07亿元,东阳光药的变脸幅度之大实在让人意外。
毫无疑问,剥离东阳光药,是东阳光止损的有力措施。
聚焦主业回归初心
寻求外延式拓展实现高速发展的计划失败,东阳光决心重新聚焦“本行”,回归初心。
上市28年来,东阳光曾多次求变。
1993年9月17日,东阳光的前身成量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当时,公司主营业务为量具刃具的生产制造,控股股东为成都成量集团。上市当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5亿元、净利润0.26亿元。但是,上市次年,业绩就开始下滑,且连续三年下滑,到1996年,其净利润下滑至0.02亿元。1998年,公司首次亏损,亏损金额为0.37亿元。1999年至2001年,公司均表现为微利,处于保壳状态。
2001年,东阳光迎来第一次重大变革。公司实施重大重组,深圳阳光实业借壳重组,公司更名为阳之光。但是,到2007年,公司经营业绩仍无明显起色。2008年开始,略有所改善。
更名阳之光后,公司又进行了三次更名,分别为东阳光铝、东阳光科、东阳光。在此期间,公司相继涉足铝业、水力发电、煤业、电子新材料、合金材料、医药等。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尽管频频进行产业布局,东阳光的经营业绩数据仍然不是很理想。
2008年,公司净利润为1.19亿元,到2016年,净利润为1.09亿元,在这期间,净利润年度最高为2.87亿元、最低为0.72亿元。其中,2012年至2015年,公司实现的扣非净利润连续四年下降,从2012年的1.42亿元下降至0.26亿元。
直到收购东阳光药后,东阳光的经营业绩数据才好看了许多。2018年、2019年,公司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10.91亿元、11.12亿元。不过,好看的业绩数据只是昙花一现。2020年,其净利润为4.16亿元,同比下降62.63%,扣非净利润为-1.02亿元,同比下降111.08%。
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58.90亿元、0.84亿元,同比变动1.72%、-66.81%,扣非净利润为0.27亿元,同比下降85.91%。
根据半年报,今年上半年,虽然控股子公司东阳光药出现亏损,但公司的电子新材料业务、合金材料业务、化工业务市场行情需求大幅增长,价格上涨。电子新材料、合金材料营业收入分别为20.64亿元、22.20亿元,同比均增长超过40%。化工产品收入10.50亿元,同比增长高达94.65%。不仅营业收入增长,且三大业务的毛利率均上升,其中,化工产品毛利率上升18.97个百分点。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东阳光决定放弃医药产业,专注电子新材料、合金材料。
东阳光在公告中称,电子新材料、合金材料等业务作为公司兴家立业的“本行”,一直是公司坚实稳固的业务支柱。公司通过置出医药板块,使用回笼资金优化公司现有资源配置,聚焦兼具较好前景和自身优势的电子相关领域,以增强期核心竞争力。
只是,东阳光能否达到预期,仍然具有不确定性。
(文章来源:长江商报)
文章来源:长江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