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供给侧改革方向上浓墨重彩的落笔:北京证券交易所宣布设立。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在于,提升直接融资比例,降低债务融资杠杆。北交所的设立,是基于深化新三板改革的背景,是资本市场更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内在需要,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下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伴随科创板的设立、证券法的修订、退市新规的推出等一系列政策落地,资本市场深化改革迎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一方面,改革下的制度结构相互衔接,北交所上市公司由创新层公司产生,维持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与北交所“层层递进”的市场结构,同步试点证券发行注册制。另一方面,北交所坚持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既与沪深交易所、区域性股权市场坚持错位发展与互联互通,又与新三板现有创新层、基础层坚持统筹协调与制度联动。
政策、产业、微观企业三维共振:不能低估对“专精特新”的支持力度,更不能低估其战略意义。注册制下的北交所,打通新三板创新层,与新三板精选层转板相比,有望上市流程简化、时间缩短,对于处于初创阶段的新兴产业而言,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融资通道,这会加大科技类公司的长期供给,优化A 股的产业结构。当前政策的扶持、产业结构转型的需要、微观创新企业发展的诉求,三者很好的形成了共振,其合力及其意义有望超出市场预期。在此背景下,北交所提供了新的上市通道,提高了股权流动性,有助于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推动A 股科技成长板块估值与海外市场接轨。
“震荡不长久,此后是拉升”:市场在六月拉开序幕,在九月迎来黄金时间。“震荡不长久,此后是拉升”,虽有波折,但我们一直坚信方向终会到达。7月下旬以来,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调整,但再次回到3500点以上。震荡的背后,主要在于宏观信号与噪声的混淆。回顾市场,我们看到了双减、房地产政策叠加反垄断引发对未来政策风险扩散的担忧,但与此同时也看到了培育内需、强化基础研究、兼顾公平与效率等一系列政策的落地。我们认为,在调整与反弹的过程中,积极的信号正在逐步形成:尽管经济动能弱化,分子端盈利有所承压,但宽松及其背后的无风险利率的下行有望超出预期。拨云见日,我们对市场的研判一直把握无风险利率下行这一核心,而这一因素一直被市场所低估。除此之外,风险偏好将伴随信用扩张的预期进一步修复,这将成为额外的推动力量。
行业配置:风格上把握中盘蓝筹,行业上关注券商+新基建。越到2021年四季度,伴随市场盈利增速趋弱,新能源、半导体盈利的相对优势就愈发凸显。但拥挤的交易下,科技成长并非全部。行业推荐:1)资本市场改革、宽松预期叠加基本面边际改善:首推券商;2)能源新基建(BIPV/特高压/风电/充电桩);3)产业周期向上:光伏/锂电;4)中期供需超预期的周期赛道:玻璃/纯碱/钢铁/铝等。
(文章来源:国泰君安)
文章来源:国泰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