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领先的碳信用资产开发和碳资产管理平台中国碳中和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碳中和”,香港上市代码01372),在日前公布了业务转型以来首份中期财报。
整体来看,集团的资产负债表发生了大幅改善,盈利结构亦跟随发生了较大幅度的改变,全球碳中和业务分部成为了贡献盈利的核心驱动力。
这些表现不但能够如实的反映出集团经营发生的重大变动,而且连同其获取盈利的逻辑也出现了较大的改变,因此最终决定了这份中期财报所呈现出主旋律是:本质上的变化。对于这一点,投资者不可不察。
(1)业绩反转,主业清晰化,全球碳中和业务快速步入可持续发展阶段
首先在业绩方面,中国碳中和上半年录得营收小幅上扬,但毛利却大幅提升,中期毛利实现同比增长149.6%。反映出集团业务的转型已经成效初见。
实现业绩反转的背后,是新晋为主业的全球碳中和业务以及公司新建立独特商业模式的逐步清晰化。
值得指出的是,在这份中期财报中,中国碳中和主营业务之一的全球碳中和业务首次实现正盈利,并贡献了较大部分的当期利润。按照中期业绩公告所示,由全球碳中和业务分部所贡献业绩占比约高至96%,而从分部业务所得总业绩来看,在全球碳中和业务带领下,2021年中期实现了巨大的反转。
跃升为亚太地区最大的碳信用资产持有者之一的中国碳中和,首次在这份中期财报介绍了外界一直持续关注的全球碳中和业务分部的工作团队,这些团队或事业部均与公司碳中和业务线条一一对应,对进一步想了解清楚公司战略布局存在莫大帮助。
据资料显示,公司碳中和业务分别由以下三大事业部团队所带领:
负碳排放产业事业部:对应自然和技术两条路径开发碳信用资产,分别是新型植树造林和碳汇开发,以及负碳技术开发与应用,即CCUS(碳捕捉、碳利用和碳封存)技术。
碳资产开发与经营管理事业部:负责碳咨询和碳中和规划,以及碳资产开发与管理,包括了碳信用和碳资产的托管、投资、交易全环节资产管理。
碳中和投资事业部:负责相关领域投资和产品开发。
据此,在2021上半年,中国碳中和透过建立独立专业的团队并在多个碳中和领域领军人物和资深专家的带领下从多维度开展其全球碳中和业务,创立起独特的市场定位,这是集团业务取得实质性良好进展,并一举奠定其稀缺性和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础。
此外,管理层亦对全球碳中和业务表示出可持续发展的十足信心,正如公告提及,“本集团将通过不同管道购入碳信用或者在不同的场景开发碳信用资产,并以ToB及ToC并行的业务模式促进碳信用需求,积极交易和使用碳信用资产,并预期在二零二一年下半年开始实现持续的收入”。
由此可见,实现业务全新转型后的中国碳中和,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其全球碳中和业务已快速步入正轨,也再次验证出集团独一无二商业模式的正确性,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巨大前景价值。
集团的实践结果证明,是模式的改变,才使得中国碳中和能够在短时间内“重生”,并在上半年交出一份“改头换面”的良好的成绩单,说明了一切都向着美好的方向前进,因此公司商业模式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并不为过。
中国碳中和将有望凭借独一无二的商业模式,即聚集于负碳排放领域(包括自然和技术两个路径)进行碳信用资产开发,再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其碳资产管理业务当中实现价值最大化,碳信用资产开发与以碳咨询和碳中和规划为切入点的碳资产管理与运营一体化模式互为驱动,形成产融两端相互结合的“一二级市场打通,反哺产业前端”创新发展模式,该模式将帮助中国碳中和实现持续发展,并在强大竞争力水平的高收益业务发展路径上维持快速奔跑,快速的跻身成为资本市场“碳中和”领域的领先企业。
(2)资产负债表大幅改善,净资产已经重新转正
按中期业绩公告所示,2021上半年中国碳中和的总资产规模较2020年底增加了76.1%,总负债规模也较2020年底下降了47.6%,从而使得资产负债率跟随地发生大幅度的下降。
除了资产负债率大幅度改善之外,笔者特别关注到公司的净资产(即股东权益)所呈现出积极变化的一面,将2020年底出现的较大负资产情况,快速扭转约94%,考虑到报告期后事项,即在2021年7月26日,公司发布公告称成功向不少于六名承配人配售4200万股配售股份,本次配售对应涉资金额约2.3亿港元,因此,在配售后公司的净资产已经重新转正,将对后续业务经营和资本运作构成重大利好支撑。
而截至2021年6月30日,集团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较2020年底增加了99.4%,达到了9920万港元(单位下同),占总资产比例约22%。
以上数据清晰的反映出集团迎来了资产负债表大幅度向好改善,抗风险能力提升,并未业务发展预留了较为充足的支持资金这一积极局面。
(3)推动碳资产管理业务迎来新突破,为盈利作出界定或成为行业实践的重要范例
中国碳中和这次公布的中期财报,笔者认为,也给资本市场,及碳交易和碳资产管理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启发或贡献,这是一个有着积极意义且极其重要的信号。公司在这一份财报中首次给所持有的碳信用资产确立了如何界定盈利的基础范式。
简单来说,对于专门从事碳资产管理业务的企业如何确认其收益,针对这一类新兴的且逐步被认可为全球大类资产类别的碳信用资产如何录入并评估其财务价值,中国碳中和确实在中国资本市场开创了先河,或将推动国内碳资产管理业务迎来新突破。这也是对公司所从事碳资产管理业务在是否能实现业绩方面得到了验证,亦证明了业务发展逻辑的可行性,以及其对应的未来巨大的市场机会。
期内,集团的全球碳中和业务所实现盈利主要来自于其所持有的碳信用资产——存货的公允价值产生变动所带来的收益,据财报显示,其存货的公允价值增加了约1.28亿港元,这是参考了独立专业合资格估值师「国富浩华」对公司所持碳信用资产所进行的评估估值计算结果而作出的审慎调整,「国富浩华」为业内排名靠前的专业资产评估咨询机构,因此是可以认为其作出的评估具备可信度、权威性和参考性的。随着未来相关期货合约逐步履约,碳信用资产价值也会跟随市场行情价格的变化而变化,进而带来资产价值重估的机会。
随着全球各国在碳中和落地方面的深入推进,预期全球碳信用资产将长期看涨,根据IMF的权威指引,预计到2030年推动碳价提升至每吨75美元或更高水平,该价格水平对比于当前交易价格水平是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无疑这将对公司继续持有对所持碳信用资产未来的公允价值评估产生积极预期,代表这未来仍有机会为其创造业绩贡献。
据中期公布的资产负债表,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存货的账面价值为1.81亿港元,这些存货包括现货碳信用资产(不包括期货碳信用资产)按公允价值列账,碳信用资产的确认和取得来自于生物质能发电、垃圾填埋发电、煤层气发电等各种项目产生的国际核证减排量,这些国际核证减排量是符合GS黄金标准和VCS核证排标准,意味着未来可随时在国际碳交易市场进行交易。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笔者认为,由于碳资产管理和运营业务为公司全球碳中和业务板块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在该业务发展之下所发生的存货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价值收益,应被归类为经常性利润,而不是非经常性利润的范畴,另外一点则是应把这部分业务分部产生的利润,理解为经营性利润,而非投资利润。
在这种财务逻辑下可发现,公司在2021年中期的经调整的扣非净利润,仍然实现了大幅度的扭亏为盈,再次印证开篇所表述的业绩反转判断,对公司经营而言,是一次深刻的本质的反转。
结尾部分
展望未来,笔者还在这份具备特殊意义和信号的中期财报中挖掘到新的价值信息。
中国碳中和在业绩公告内容中表示,除了在未来继续寻求机会加强现有业务分部,或将发展潜在新业务来构建多元化发展前景,增强股东回报机会,管理层亦对业务组合进行了策略性检讨。据此,潜在的多元化发展路径和新的业务发展机会,或会在未来加速推进落地,这是这次中期财报中隐藏的“彩蛋”之一,投资者可在未来密切关注。
(文章来源:格隆汇)
文章来源:格隆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