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夕:那只菜鸟,扎根在实体经济之中

财经
2021
09/03
14:34
亚设网
分享

阑夕:那只菜鸟,扎根在实体经济之中

文丨阑夕

经济学家科斯在1937年提出了「交易费用」的理论,被认为是解释了现代企业的生存本质。

简而言之,就是想要把农场里刚刚挤出来的一桶新鲜牛奶,送到几千公里之外的城市里一户家庭的餐桌上,其成本是昂贵到奶农无力承担的,所以才由市场创造出了诸多分工角色,负责完成这项看似简单的工作。

自古以来,谁能把其中的摩擦成本降至最低,谁就能够拥有从生产到销售的竞争力。但近20年来,互联网接过了衔接生产、消费两端,支持实体经济循环的接力棒。

现在,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当下,就更是如此:互联网要从消费端,走向产业端。所以也能看到,产业互联网这个关键词,愈来愈多地出现在互联网公司的财报和通稿里。

···

菜鸟成立的时候,在物流领域还没有产业互联网的概念,大家都在用2B或是2C来粗略区分物流的业务方向。

这家公司到底是做什么的,可能连物流行业里的从业者也很难用一句话说清楚,菜鸟所受到的关注度,也远远不及由天猫淘宝组成的电商板块,和手握支付宝的蚂蚁金服。

这里其实涉及到物流这门生意究竟有多大价值的问题,在大多数人眼里,物流行业就是收发快递的工作,越快把货就到就行,以及路上别丢别摔,这就决定了物流公司劳动密集型的本质,堆砌人力是重中之重。

过去的几年,外界对于菜鸟的印象大体是:民营快递、物流公司相互竞争谁能更快一秒的把包裹交到用户手中,而菜鸟为它们提供技术服务,比如标准化的电子面单。这是菜鸟的A面,作为互联网技术的一面。

但是,你如果认为,菜鸟仅仅是一家做“连接”的技术公司,那就错了。除了技术,菜鸟也拥有遍布国内和全球的物流设施体系,以及物流解决方案,直接为生产企业提供服务。当然,这种服务是以物流供应链模式,而非快递模式进行。这是菜鸟的B面,作为物流服务的一面。

阑夕:那只菜鸟,扎根在实体经济之中

△菜鸟深入全国各大制造业产业带,贴身建立原产地仓,帮助工厂直连消费者

根据阿里的财报显示,菜鸟的上一季度收入,在剔除了与阿里巴巴集团关联交易的收入部分之后,超过了116亿人民币,与京东物流处于同一级别。

这就很有意思了。

···

前不久,菜鸟公布了公司定义:一家客户价值驱动的全球化产业互联网公司。产业互联网,这是一个与消费互联网对应的关键词。

菜鸟的「增长密码」,就是源于这里。

毫无疑问,电商行业的上半场主角当然是消费互联网。用了十几年的时间,中国的物流从业者们已经逼近了现代运输系统的极限,根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快递服务满意度调查」,全国80%的寄件都能在56小时内送达,而全年包裹总量则已突破800亿大关,超过美日欧的总和。

加上价格优势,可以说中国的消费者之所以能够如此频繁的买买买,正是因为享受到了整个基础设施提升的红利,但是反过来,也是基于这种对时间效率的无限渴求,以至于对消费互联网的改造空间已经相当有限。

再想快下去,可能只有提高飞机的飞行速度了。

与此同时,和收件时间这个指标相比,还有另一个宏观数字更加重要:社会物流总成本占据GDP的比例,它的意思是说,在生产了一块钱的商品之后,需要花多少钱才能把商品送到消费者那里。

中国的这个数字,大约是15%,而美国是8%左右,这就会让很多人感到迷惑,为什么明明我们的快递费要比美国低那么多,但是物流成本却会高出美国2倍?这里当然有产业结构差异的原因,毕竟中国是“世界工厂”。

也有中国物流自身的原因。如果说快递解决的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那么前面还有99公里的工作,是用户无法显性感知到、但又聚集了最重的负担,比如库存周转、多级流通、仓储管理等等,其损耗成本,终将体现在商品价格和企业利润上。

所以,菜鸟希望换个方向发力。除了继续服务好消费者以外,菜鸟用产业互联网的思路,让数字化技术走进产业,直接帮助实体经济解决问题。

···

对于生产端的实体企业来说,做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巨大的折磨。

北京的创业者林上康,从普华永道辞职创业,做了一个品质家具的品牌“优梵艺术”。他把工厂设在了国内最大的家具产业带佛山,然后专注于在网上卖家具,以连续三年复合增长率超200%的速度,迅速跻身天猫TOP5家具品牌。

长得太快了,成长的烦恼随之而来:供应链跟不上,仓库不够用了。四处找仓、找配,一次次化解危机之后,林上康意识到,这不是长久之计。

家具走的是大件物流,比快递要原始很多,供应链也比其他行业“落后”很多,生产、入仓、配送等环节割裂,工厂不知道每天的货要送哪里,仓库不知道每天的出库任务。

菜鸟接手后,把合作重点放在了供应链协同上。具体来说就是,想办法让工厂、优梵、菜鸟、物流合作伙伴四方踩到一个鼓点上。菜鸟给优梵艺术的货品都贴上了电子面单,让供应链数字化,实现仓内精细管理、在途运输可视。

短短半年,优梵艺术的仓库从原本的9个缩减到3个,仓库团队从80多人压缩到20多人,人工成本、管理成本下来了,效率上去了。

家具行业的一个突出痛点是破损率高,一仓发全国,物流链路长,远至黑龙江、新疆,途中多一次装卸,破损率就成倍上升。通过整合专线运输,菜鸟增加了直达线路,减少中转环节,提升全链路时效,破损率明显下降。

通过技术改造,物流成本也有望大幅降低。双方合作新建的仓库、搭建立体货架,库内利用率提高一倍,仓储成本降至原来的三分之一。

在中国的供给侧,生产与物流、消费的融合程度非常低下,彼此严重脱节。菜鸟把数字化技术带到产业,打通生产、物流、消费的供应链,直接帮企业降低不必要的物流成本,把企业从痛苦的供应链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专注生产、研发和营销等最擅长的领域。

阑夕:那只菜鸟,扎根在实体经济之中

△2021年5月,非洲留学生参观菜鸟建于云南哀牢山深处新平县的物流上行中心,农民将水果从田间地头送到该中心后,可实现拣选、分级、销售、物流一条龙??

通过与企业共建数字化的供应链,这家产业互联网公司已经积累下了服务生产端的经验:通过全渠道库存共享、智能销量预测、智能分仓等数字化供应链技术,菜鸟能帮助企业将库存周转天数最多下降40%,帮助企业将支撑同等销量的备货资金从2.5亿下降至1.5亿。

现在,社区零售、直播带货、工厂电商等新营销渠道层出不穷,这就需要从生产的源头进行通盘规划,建立敏捷供应链。未来我们甚至可以想象,汇集了电商和线下渠道消费者的需求之后,产业互联网将能够反向指导工厂,实现按需生产。

如果此前的消费互联网是C2C、B2C,那产业互联网就是B2B、M2C甚至C2M。产消匹配、产网融合,这是产业互联网应该有的样子。

···产业互联网,还意味着巨大的基建投入,产建一体。

阑夕:那只菜鸟,扎根在实体经济之中

△菜鸟位于金华市的电商产业园,围绕物流支撑、云计算、跨境资源、金融支持等角度,为金华、义乌制造业产业带的工厂提供综合服务?——为中小生产者提质增效。菜鸟向制造业产业带上游延伸,开设产地仓,帮助生产者与市场直接连接。目前已在全国31个制造业产业带开设70个原产地仓。——向农业产业带延伸。在农产品(000061,股吧)核心产区开设上行物流中心,菜鸟提供货品分级品控和物流,帮助乡村振兴。已经在云南、湖南、广西、山西、陕西等农产品核心产区建立农产品上行物流中心,并通过与各地的服务商合作,承担了淘特平台上大量农产品的上行。——向跨境产业链延伸。菜鸟正在海南推进建设中的全球加工中心,不仅把海外成品引进来,还要把半成品引进来,在海南本地加工,形成产业内移。——物流产业的长期投入与建设。菜鸟地网在全国和海外布局,为产业供应链准备了遍布全球的物流设施。···在中国,互联网之于实体经济的价值何在,其实经过了很多轮次的探讨。后来发明了「互联网+」的概念,把互联网想象成一双人造翅膀,可以插在各行各业身上原地起飞。但事实并非如此。真正意义上的产业互联网,把数字化技术直接运用到制造业和农业,重构社会生产的方式,这需要产业互联网公司干重活、需要长期的基建投入。绝非一个万能的超级软件,直接“+”各个行业这么简单。所以,这么多年来产业端的骨头难啃,并非是毫无道理的,它既没有那么快捷的变现空间,也远离极客们汇聚一堂的时髦会议,所需要的长期投入更是让普通公司望而生畏。而为实体经济减负脱困,就是为了把更高的价值还原到每一家工厂、每一个产业带,让他们真正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好处——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最终促进整个产业的降本提效、高质量发展。

中国有十四亿人口,任何微小的改换,乘以如此宏大的基数,都是不容小觑的巨变。

在物流领域,菜鸟这种产业互联网的叙事兴起,当然离不开新的时代使命,“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硬件和软件建设,发展流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

杭集的牙刷、诸暨的袜子、高阳的毛巾、澄海的玩具、仙居的杨梅、南澳的海鲜、盐边的梨子、兰溪的西瓜,是数字化架起了桥梁,让这些郊县和农村能够融入全国乃至海外的经济大循环,共同分享技术变革的回报。

无论是菜鸟还是其他所有深耕其中的企业,都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向着田间地头、向着工厂车间、向着一切生产的源头去,让供给侧的生产者站着把钱挣了。

而服务于实体经济,服务好实体经济,一定也是未来产业互联网创造更大价值的标志,没有之一。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阑夕。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董云龙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