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9月招聘季,多家互联网企业推出“史上最大校招”,抢夺优质毕业生资源。
985高校研究生李桐生(化名)已斩获6个互联网大厂offer,分别为TP-Llink、大疆、字节跳动、腾讯、拼多多和百度,但他还在继续投简历,寻找最理想的岗位。
“从6月中旬开始,我就少量参加提前批简历投递、笔面试,8月中旬至今,我维持每周一到三个面试的节奏,当前正是最紧张的企业、求职者双方互选环节。”9月3日,李桐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与其他求职者相比,他的笔面试节奏并不算密集,但仍缺少时间复习和练题。
今年互联网企业秋招7、8月就已开始,比往年来得更早,抢人意图明显。腾讯、百度、阿里、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均称今年是史上最大规模校招。
其中,腾讯面向2022年应届毕业生开放7000余份offer,在去年5000份offer的基础上增加四成以上;字节跳动2022届校园招聘将提供超8000份offer;百度2022届校园招聘计划发放8000余份offer;京东宣布向2022届高校毕业生开放150种岗位;阿里计划向2022届应届生开放113种岗位。
“各大互联网公司对校招重视程度明显加大,这既是防守性招人,避免人才被竞争对手抢走,又是为此后的战略做人才储备。”9月3日,从事互联网猎头工作6年的方梅(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解释。
年薪动辄20万元起步
“年年都有史上最大规模校招的说法,但今年的阵仗似乎确实是更大了。”9月3日,一名互联网从业人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近期,OfferShow应届生薪资查询平台上,不少收到录用通知的应届生发布薪资待遇评级。按去年同级薪酬估算,今年华为本科生的年薪大多数在20万-30万元,研究生年薪多数在25万-45万元。
而根据今年春招与提前批的薪酬数据,今年腾讯为校招生开出的薪酬,年薪多数在20万-40万元,字节跳动和百度给技术类校招生开出的年薪多数在25万-40万元之间。
9月3日,腾讯员工陈思思(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研究生学历技术类校招生进入互联网大厂,普遍期望年薪在30万元以上。部分企业还会提供股票、期权、签字费、租房补贴等额外福利,年终奖、公积金计算方式也是校招生需考虑的因素。
同日,互联网从业者黄丛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某些加班严重的互联网企业会给出高于行业水准的薪资。去年他以985高校研究生的身份,拿到一家互联网公司超70万元年薪录用通知,代价是工作日晚上11点后下班、每周单休。
陈思思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即便互联网大厂普遍工作压力大,但密集的提薪对校招生仍有很大吸引力。以腾讯为例,公司每年会完成薪资普调,防止新员工薪资高于老员工的“倒挂”状况。
今年来,多家互联网大厂以不同方式增加员工收入。
7月,京东集团宣布,将用两年时间把员工平均年薪由14薪逐步涨至16薪。
同月,腾讯宣布,据公司股份奖励计划,将向满足条件的不少于3300位奖励人士授予240余万股奖励股份。据腾讯半年报,今年上半年,腾讯人均月薪达7.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万元。
除高薪酬外,多家互联网大厂也提供全面的员工福利。
腾讯校招信息称,采用弹性工作时间,提供健身器械、理疗、免费早餐和宵夜,并为校招新人提供1对1专属导师;阿里招聘官网称,其特色福利包括无息置业贷款、互助计划等,还有中餐补贴、股权激励、商业保险。京东招聘网站称;将为员工提供免费班车、免费员工餐、健身房、托儿中心、100万无息贷款。
产品和技术岗需求增加
互联网企业加大校招力度的同时,也在开放更多职位,产品类和技术类岗位需求明显增加。
例如,腾讯为校招生提供74类岗位,包括技术、产品、设计、市场及职能类,所属企业发展事业群、互动娱乐事业群、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等多个职能部门。
字节跳动向校招生开放研发、产品、运营、游戏策划等8大类岗位。其中,研发类岗位需求超4000个,产品类岗位需求是去年的两倍。
相比去年,阿里向校招生提供更多非技术岗位,包括产品、运营、设计、游戏等。还有45种岗位首次向应届生开放,包括量子计算科学家等尖端技术类岗位。
百度为校招生提供技术、产品等五大类型岗位,含芯片开发、量子计算、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岗位。
方梅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产品、技术类岗位需求量总体增大,是因大型互联网公司经历疫情初期影响后已找到业务增长点,需从招聘入手补充新鲜血液。从人员结构看,互联网公司员工偏年轻,一把手也逐渐从70后过渡为80后。在多数业务完成奠基情况下,大型互联网公司更青睐认同公司文化的校招员工,校招比例因此增加。
据方梅观察,校招岗位反映了互联网企业的发力方向。如字节跳动在搭建好游戏业务的基础上,需招聘更多游戏人才;从事前沿技术研究的腾讯AI实验室和阿里达摩院,前期已有经验丰富的人才奠定基础,目前正为商业落地做准备,是将校招生纳入人才储备的好时机;跟随国家政策变化,互联网企业更重视能发展国计民生、提升国家硬科技实力的赛道,华为海思、百度今年对芯片人才的需求增大,招聘方式也逐渐从“挖人”转向培养大量校招人才。
“整体看,由于未来具备不确定性,今年互联网企业未做大方向探索,招聘人才集中在已有业务或小类新业务,将潜力巨大的校招生作为储备性人才。”方梅表示。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