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疾病药物市场,是肿瘤之后,全球排名第二的大类医药市场,年需求规模接近8000亿人民币,且仍将以超过3%的年复合增速发展。中国的市场规模也超过200亿人民币,但年复合增速预计达到26%,大幅领先全球增速,是一个正快速增长的蓝海市场。
近期,专注于自身免疫和肿瘤治疗领域,并进行差异化靶点布局的康诺亚发布了其2021年上半年业绩公告。
当中,又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地方?
1
加大研发,商业化可期
因为产品均处于临床研发阶段,康诺亚尚无营收,中报主要披露研发、行政方面的开支。
其中,研发费用由去年同期的3993.7万元增长至1.91亿元,行政开支由767.9万元增长至2683.6万元;全面亏损总额为36.3亿元,当中有34亿元是因为首次公开发售,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所产生,为非现金和非经常性,调整后金额变为1.31亿元。
图表一:公司财务摘要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格隆汇整理
生物医药公司,研发费用是重点。
上半年,康诺亚在研发方面花了1.91亿,同比大增378%,从研发管线看,康诺亚有十种可进入临床试验申请及临床阶段的候选药物处于内部研发阶段,其中五种处于临床阶段,两种已向国家药监局提交临床试验申请并获受理。其中,CM310有2项适应症推进到临床Ⅱ期。
图表二:公司管线概览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格隆汇整理
中报显示,用于治疗成年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CM310,有望明年上半年启动Ⅲ期临床,2023年提交上市申请;而CM310的另一个适应症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研发有望在明年上半年进入Ⅲ期临床,公司的商业化前景正变得越来越清晰。
图表三:部分药物近期进展及未来里程碑事件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格隆汇整理
除了自身免疫,在肿瘤领域的研发也取得新进展,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CM355的临床试验申请,已提交国家药监局并获受理。
2
硬实力如何?
说到生物医药公司的投资逻辑,离不开三点,一是研发上,靶点的选择独具慧眼,避开过热竞争,又不失市场需求,并有能力研发出来;二是要具备生产能力;三是有市场推广和销售能力。而其中第一点尤为重要。
在重要靶点的选择上,康诺亚并没有选择过度拥挤的PD-1、TNF-α,而是选择了IL-4Rα、CD47.IL-4Rα能够双重阻断白介素4 (IL-4)及白介素13 (IL-13)两种关键细胞因子的信号传导,从而治疗由它们引发的II型炎症,如中重度特应性皮炎、中重度嗜酸性哮喘,并有望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而另一靶点CD47,则最有希望成为新的免疫肿瘤靶点之一,通过干扰巨噬细胞上的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受体对CD47的识别,从而阻断癌细胞的逃逸,使得机体能够自动杀灭癌细胞。
其中,康诺亚为IL-4Rα国内首个获批临床试验的公司,也是国内最早进入CD47靶点研究的公司之一。而其他靶点,针对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为中国首个、全世界第三个获批临床试验;Claudin 18.2抗体偶联药物为首个在中国及美国获批临床试验;CD38是中国首款获批临床试验;还有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双抗CD20xCD3。
生物医药的研发,抢的就是时间,谁能最快研发出来,谁就最有希望获得市场增量。在靶点选择上,康诺亚聚焦于自身免疫、肿瘤治疗较为前沿的领域,显示出走差异化路线的能力,同时也是较早参与到这些领域的公司。
创始团队中,有国内外领导开发PD-1的研发专家;研发平台上,有创新抗体发现平台、新型T细胞重定向(nTCE)双特异性抗体平台、生物评估平台、高通量筛选高产抗体药物表达细胞平台,拥有独立完成从药物发现到临床前研究,到临床开发再到NDA/BLA申请,整个药物开发流程的专业知识及业务能力。
在生产上,康诺亚拥有1600L、符合中国和美国cGMP标准的产能,今年年初在成都获批113亩土地,计划总投资超70亿元,建成后将成为西部最大的创新药物研发及转化中心,提供超过7万升产能,其中一期建设产能16000L,先行为商业化铺路。
在筹备后期管线产品的商业化方面,公司也取得进展,与石药集团签署协议,授权石药集团在中国境内就CM310的哮喘和慢阻肺等呼吸疾病领域进行临床开发和商业化。
3
结语
港股自开放生物医药公司上市以来,生物医药一直是热门的投资赛道。市场最为关注的,无疑是每家生物医药的研发进度以及后续的商业化进展情况,研发进展理想,最后成功获批上市的公司,商业化前景和市场前景就会明朗化。
回到康诺亚,生物药企的三大核心--研发、生产和销售(授权合作),实力都不错,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研发资金上也有所保障。而随着研发进展的不断推进,商业化正一步步走来,生物药企的翻倍神话,看来并不是没有可能。
(文章来源:格隆汇)
文章来源:格隆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