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岳琦 实习生 罗石芊 每经编辑 梁 枭
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空中丝绸之路”备受关注,作为民航两翼之一的通用航空,不断发挥其优势,为打通“空中丝绸之路”的最后一公里贡献力量。
自“十三五”以来,在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努力下,我国通航发展大步向前,在多方面实现突破。但相比发达国家通航水平,目前差距仍然较为明显。如何壮大通航行业,找到未来发展方向,成为我国通航企业当前关注的重点。
在此背景下,第三届“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峰会于9月5日在北京召开。《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专访了本次会议的演讲嘉宾、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用航空分会总干事孙卫国。
我国通航企业已达523家
“2010年,《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印发,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通用航空的发展。应该说(现在)与十年前相比,通航的主要发展指标都有了较大提升。”孙卫国说。
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我国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全面系统地规划了我国通用航空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通用航空被列为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据孙卫国分享的数据,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通航企业已经达到523家,运营的通用航空器达到了2892架,累计飞行457.6万小时,无人机的运营企业已经达到了1.1万家,注册无人机52万架。通用航空机场已经超过了运输机场的数量,达到339个,全国已建成飞行服务站24个。
“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较大的差距。我认为,这些差距也是我们发展的动力。”孙卫国分析道,“美国现对公众开放的通用机场有5000多个,欧洲有4000多个,而我国到去年底只有339个;美国现有通航飞机21万多架,欧洲有13万多架,而我们的通航飞机还不到3000架。”
孙卫国认为,制约我国通航发展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如何提高低空空域资源的使用效率。第二个方面就是如何加快通航基础设施建设,比如通用机场。第三个方面是提高服务保障能力,比如说现在有飞机要飞,找谁去审批,怎样获取飞行情报,出去以后气象怎么样,也包括航油、航材的保障等。”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有关通航的规章标准。”孙卫国提到,我国通航过去主要是参照运输航空相关规章标准执行,“十三五”期间,民航局提出了“放管结合,以放为主,分类管理”的发展理念,正在抓紧制定符合通用航空特点和发展规律的规章标准,以解决通用航空无法可依的问题。
中小企业出路在创新
孙卫国认为,虽然通航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在短距离上,但与打造“空中丝绸之路”并不矛盾。“随着这些沿线国家的发展,他们对通用航空需求也会不断增长。”
目前我国通用航空市场使用的飞机主要以引进为主、国产为辅。奥地利“钻石”、美国“西锐”、欧洲“空客直升机”等众多的国外通用航空制造项目纷纷落户,中国正在成为全球通用航空产业链的重要一员。
“我觉得下一步通航发展到一定阶段,我们就要走出去,与‘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开展通用航空合作,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新格局。”孙卫国说道,“我们要逐步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把我们通用航空的资源,包括我们生产的飞机、通航方面的一些技术,包括人才培养等,都带到沿途的发展中国家,对‘一带一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而通航产业如何在未来开拓新的商业模式,推动民航“两翼齐飞”,孙卫国认为最主要的还是在如何激发市场活力、不断开拓市场上。
“下一步重点要在几个方面来推动通用航空市场的发展,首先要突出通用航空的交通属性,大力发展短途运输,解决边远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老百姓(603883,股吧)的出行问题;第二个是突出通用航空的社会公益属性,加快通航应急救援、航空医疗救护、航空消防等能力建设;第三个是推动大众个人消费,普及航空文化,壮大通航个人消费群体。”孙卫国还分析道,当前,我国个人消费在整个通航飞行小时中占比数量不到10%,比例较低。如果个人航空娱乐消费、通航短途运输等能达到60%以上,我国的通用航空就会有很大的发展。
我国通航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除了国企外,民营企业也是主力军之一。孙卫国认为,当前我国对外经贸合作和交流方面遇到了一些挑战和暂时的困难,但是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对中国通航界来讲,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我相信,中国通用航空国际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将会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为构筑空中丝绸之路贡献中国通航力量。”
此外,孙卫国认为,通航企业本身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企业综合能力,不断吸纳和培养专业人才,同时要注重科技创新,“我们要把以无人机为代表的新技术、新科技引入到通航发展中来,通过科技创新带动通航企业的发展,不断开拓新的发展模式、发展路径,提高通用航空的整体发展水平。”
针对通航行业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孙卫国提出:“我个人认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唯一出路在于创新。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挑战与机遇并存。如果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只会被快速发展的时代淘汰。只有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中小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