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在哪?基金的收益就是落不到基民的口袋里!

财经
2021
09/09
12:30
亚设网
分享

股票VS基金,是普通投资者最常持有的两类投资产品,常常因为谁更能赚钱引发激烈争论!

不过近年来,公募基金的地位水涨船高,“炒股不如买基”的认知被不断巩固。公募基金背后的管理人常常有着超乎平均水平的学历背景、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深耕市场多年的投研团队,如此强力合作之下,成果自然丰硕。

据数据统计,2021上半年上证指数、沪深300分别上涨3.4%、0.24%;而股票型、混合型基金的上半年平均收益率分别为8.31%、7.66%,明显远超市场平均水平。如果将时间线拉长,截至2021年6月30日,主动权益类基金近三年、近五年平均收益率为94.22%、109%,依然超越沪深300指数同期48.79%、65.64%的涨幅。

如果指数的增长还不够有说服力,那么另一组数据想必会让诸位对公募基金的赚钱能力有着更为深刻地体会:2021年第二季度,公募基金赚8779亿元,创历史新高!

但非常可惜的是,在基金大赚八方之时,基民的收益却没有想象之中丰厚;“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这一饱含悖论的现象竟已成为市场上的常态。近日,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基金业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更是首次严正地提出了这个问题。

那么究竟为什么呢?笔者认为,这一“怪像”,可以从投资者本身、市场风格、和公募机构三方寻求答案!

基金需要长期持有,但真的很难做到

每当提起基金与基民之间相去甚远的收益时,常有好事者将“追涨杀跌”、不坚持长期持有的大帽子扣在投资者头上。我们曾论证过基金持有时长与获得正收益之间关系,结论是两者之间成正比,即持有基金时间越长,获得正收益的概率越高。

但是市场的走势并非一条平滑的直线,而是遍布震荡与波动,常呈现出“层峦叠嶂”的崎岖之势。在发生剧烈回撤之时,被“损失厌恶”心理裹挟的投资者们很难“心如磐石”般地坚持长期持有,大多数选择割肉止损。

而且,近年来,市场风格切换过快,热点此起彼伏却又如昙花一现,对于普通的投资者而言,找到一条能坚定走下去的赛道,实在是非常困难。正如以下系列图片展示一般,短短一个月之间,市场热点循周更迭、从未重复;更没有板块能够长久地独领风骚。

问题在哪?基金的收益就是落不到基民的口袋里!

(数据来源:统计区间:2021.8.2-2021.8.27)

轮动过快的市场风格常令投资者目不暇接,在行情呈现“一山更有一山高”的态势时,对于坚定地长期持有,真的很难!

市场上基金同质化严重,

分散资金、降低投资效率

公募基金的赚钱效应毋庸置疑,但公募基金为基民博取收益的成果却有待商榷。正如易会满在会议上指出那般,“公募基金行业在回报投资者、服务投资者方面仍有较大改进空间”。

时至今日,公募基金已经成为中国证券市场举足轻重的参与者、引导者。而在笔者看来,公募机构的蓬勃发展实际上失之均衡,常常更追求数量、而忽略了对质量的把握。

截至8月末,市场上活跃的股票型、偏股型和灵活配置型基金共有4614只,而同一时刻市场上的股票却仅有4545只。可以想象,大部分基金的持仓都有着大面积的重复;当收益来源大致相同时,投资们自然会被选择困难症苦恼。

即便如此,市场上仍有新基金不断涌现,据万得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9月4日市面上正在发行的基金便有146只。此外,有的基金经理管理的几只基金之间,重仓极度重复,甚至90%以上的重仓股是相同的。如此一来,基金之间的同质化愈发严重,更为抱团埋下了伏笔。

一方面不断推出新的基金,以各类营销手段吸引投资者关注;另一方面又不在基金质量上下工夫,新瓶装旧酒已是业内常态。常说投资要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但如果篮子本身难以形成差异化,这种分散操作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几番回合下来,投资者受伤的资金被不断分散、投资效率也不断走低,难以形成规模化效益。

想要基民切实地享受到市场飞速发展带来的红利,需要两厢合力。内,当然是从投资者本身出发,不断地打磨心态、夯实知识储备,能在市场的波动前镇定再镇定;而外,则寄希望于投研能力深厚的公募机构,为投资者打造真正优质基金、引导投资者科学投资、提升体验。

(文章来源:理财周刊)

文章来源:理财周刊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