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木求鱼】
孩子玩网游,并非问题出现的关键,关键是父母的教育没有及时、持续地参与进来。
木木
新闻出版署日前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通知》的最大看点,就是把未成年人可以玩网游的时间规定死了。
观察这个《通知》的角度当然很多,比如投资、企业竞争、网络技术研发、教育,甚至国家治理等。如果从教育的角度观察,《通知》等于宣告了相当一部分家长教育子女能力的丧失以及教育实践的失败,同时宣示了对这部分家长教育权的国家救济。政府如此深地介入家庭教育内部,在大逻辑上是说得通的,即孩子是父母、家庭的希望,更是社会、民族、国家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必须合力而为;但在“小逻辑”上讲,这大约也是无奈之举,通过约束网游企业,希望对家长有所助力,终究有点儿隔靴搔痒的感觉。
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父母显然是第一责任人;如果父母教育能力(主观能力、客观能力)缺失、教育意愿缺失,外人再怎么使劲儿,作用往往也有限。对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第一责任人角色,古人其实看得很清楚,“养不教,父之过”之类的古训,强调的都是这一点。
但在家庭教育实践中,对许多父母而言,承担起这个第一责任还是很吃力的。原因当然很复杂,有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也有各种各样的主观原因。比如,父母外出务工,子女独自留守,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往往就是缺失且难以补救的;比如,父母自己都三四十岁了,仍旧自认是小男生、小女生,很难想象其教育子女时能有成熟的心态和长远且有针对性的计划。
因此,改观孩子的教育,根本的着力点还在父母身上。不过,要想使父母承担教育责任的能力强起来,实在是一个极艰巨的工作,非整个社会共同长期努力不可。比如留守儿童的问题,显然就是一个社会性系统工程,比如父母的心态成熟问题,显然就需要大环境配合着移风易俗。
任何一个需要整个社会长期共同努力的事情,都注定是“老大难”问题,父母对子女教育能力、教育意愿上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是一个历史性难题。孟老夫子就曾经对此格外尖刻过一回,他说,“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孟先生对父母教育作用的看重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当年“孟母三迁”,最关键的并非迁居这种具体做法,而是迁前迁后的用心考虑和适时教育。父母要想在子女教育上产生效果,意愿和方法很重要;二者之中,方法尤难,需要父母耐心、有观察力、肯动脑子。这对父母的要求确实有点儿高。孺子之教,确实不易,难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具体到孩子玩网游这个事情,单纯围堵,肯定不是好办法,即使借助外力真能围堵得死死的,大把的时间空余出来,恐怕也要给孩子找点儿事干,而且教育引导也不能缺失,如果仍不闻不问,恐怕就会出现别的问题,没准儿还更严重。因此,孩子玩网游,并非问题出现的关键,关键是父母的教育没有及时、持续地参与进来。
毋庸讳言,对任何父母而言,养子女易,育子女难,除了自己要时时努力之外,当然也需要整个社会的通力合作,而社会合作的着力点,恐怕还是解决父母的一些实际问题,这才有助于提高其教育意愿和教育能力。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以上文章发表的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证券时报立场。
(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