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客户端9月10日电 题:《程实:金融联动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作者 程实(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9月5日、6日分别印发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两个方案在短时间内密集出台,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进入关键时刻,也说明了中央政府对于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重视。
香港的金融服务业和澳门的旅游服务业在大湾区内拥有领先优势,但在土地资源和人口条件的约束下,都遇上了发展瓶颈。深化香港与前海、澳门与横琴的合作,扩大服务业腹地,有利于港澳解决市场狭小的发展难点,为大湾区发展贡献力量。其中,粤港澳三地的金融联动将成为双合作区建设的重要内涵,可以推动大湾区达至更高水准的开放、形成更具竞争力的营商环境。
首先,推进大湾区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拥有香港和澳门两个离岸中心,正是大湾区发展的最大优势。2020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促进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创新水平、切实防范跨境金融风险等五个方面提出26条具体措施,旨在进一步推进金融开放创新,深化内地与港澳金融合作,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持引领作用。
实际上,香港和澳门作为离岸中心,各自有不同优势和定位,在金融支持大湾区发展方面可以做出特殊贡献。其中,香港作为比拼纽约、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一直为中资企业走出去和把资金引进内地发挥极大作用。澳门的金融服务业相对薄弱,但作为对接葡语国家的视窗,在促进与葡语国家的商贸往来和引进投资人方面可发挥独特作用。
其次,粤港澳大湾区着力打造科创和高端制造业中心,香港和澳门可为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金融支持。在发展初期,这些科创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研发资金,迫切需要资金支援。在跨境金融开放措施的支持下,大湾区内地企业可以通过香港和澳门打通境内境外融资渠道。
《意见》中提到,允许港澳机构投资者通过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参与投资大湾区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香港和澳门面向国际机构投资者,具备与国际接轨的专业性和监管制度,在募集资金方面具有天然优势。通过QFLP把境外资金引导到大湾区内,有助解决科创型企业在发展初期对研发资金的需求,提升研发效率。当企业迈向成长期以至成熟期的阶段,企业可以通过香港和澳门的金融市场进行发债融资或上市募资,进一步扩大业务和市场份额。除了引导境外资金投资大湾区内地企业外,《意见》中还提到,有序推进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和合格境内投资企业(QDIE)试点,支持内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境外投资。这有利于促进投融资便利化,并引导资金支援实体经济和企业发展。
再次,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措施,提升了企业在港交所上市的吸引力。在“沪深港通”的安排下,在港上市的中资企业可以接触到国际资本的同时,有望接收到内地资本投资,在走出去的同时,收获更多资金关注。大湾区内拥有一批高端制造业企业资源,鼓励符合资格企业赴港上市,可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支援企业发展的作用。“债券通”北向交易的开通,也为境外资金提供了投资境内公司债和企业债的便利渠道。即将开通的“跨境理财通”容许大湾区内地居民及港澳居民通过当地银行跨境购买理财产物,将进一步启动和引导区内资金。在支援企业发展的同时,并将带动区内资产管理业务成长,满足区内高收入人群跨境投资的需求。
最后,深化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和鼓励资金跨境双向流动的金融开放措施有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倡议,为企业打开境内境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降低汇率和利率风险。从经验看,互联互通的措施在推动资金跨境双向流动的同时并没有产生重大风险,未来也有进一步深化空间,包括扩大投资标的范围和适时开通“债券通”南向交易等。作为全球领先的离岸人民币中心,香港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上更大有可为。在现有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启动以人民币计价的证券和期货市场,并大力发展以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交易,争取定价权。(中新经纬APP)
(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