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上海,实习记者 徐川)讯,自9月以来,河南、山东、吉林三省先后披露中小银行专项债券发行计划。据财联社记者统计,截至目前,已有17个省级行政区已发行或拟发行中小银行专项债,合计规模1953亿元。
同时,专项债的注资方式主要分为地方平台间接入股与可转股协议存款。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前一方式地方金控平台需要发挥资金管理的职能,而后一方式应用更广泛,资金来源也相对稳定。
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工作虽已取得积极进展,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1)》指出,受到疫情影响,中小银行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仍然承压,补充资本需求较大,通过市场化方式发行资本补充工具仍面临较大困难。
发行显著提速 2000亿专项债额度所剩不多
我国中小银行呈现出机构数量多、覆盖范围广、立足当地、扎根基层的特征,是为各地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力量。但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导致中小微企业的经营压力陡增。为保护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生存发展,中小银行的支持作用不可或缺。
因此,为增强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能力,去年7月召开的国常会决定,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此后,多地政府将中小银行专项债的发行工作提上日程。
2020年12月,以广东、内蒙古、山西为首的五个地方政府走在前列,率先发行支持中小银行发展专项债券;进入今年下半年后,尤其在8月份发行明显提速,天津、江西、河北、陕西等多地相继已发行或拟发行中小银行专项债;自9月起,河南、山东、吉林亦加入其中,山东已于9月13日完成专项债的招标工作。
人民银行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1)》称,财政部安排了2000亿元专项债券额度,支持20个地区的中小银行补充资本。截至2021年9月14日,已有17个省级行政区披露了发行中小银行专项债的相关事宜,累计发行规模已达到1953亿元,这也意味着仅剩3个地区尚未披露,2000亿元的专项债券额度也即将用罄。
在募集资金投向方面,山西银行、温州银行、天津滨海农商银行、衡水银行均作为唯一对象,获得了各自省份的专项债“独家”注资。而其余大部分省份的投向覆盖较广,从目前已披露的情况看,河南省以257亿元成为发行规模最多的省份,共覆盖22家农商行与18家农信社;而甘肃省的注资对象最多,拟发行126亿元专项债,用以补充省内13个地级市(州)共计48家农村金融机构的资本金。
业内人士表示,各个省份发行中小银行专项债,资金补充多少、如何分配、何种补充方式等,需要根据各地方政府的财政、辖内中小银行的经营等具体情况而定。
注资渠道各异 中小行资本补充需求犹盛
去年7月的国常会亦指出,“允许地方政府依法依规通过认购可转换债券等方式,探索合理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的新途径。”但从后续的实际情况看,专项债的注资方式各有不同。
“从已发行的债券情况看,目前地方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主要采用的是间接入股注资和可转股协议存款两种路径。”业内人士表示,由于间接入股注资需要有国资平台发挥资金运营管理的职能,因此该模式对地方平台提出了一定要求。
该业内人士介绍称,间接入股一般表现为财政部门通过地方金控平台向商业银行注资。披露信息显示,山西金控(山西银行)、温州国金(温州银行)、辽宁金控(辽沈银行)、河南投资集团(多家农信社与农商行)均采用了上述方式。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可转股协议存款”使用范围更加广泛,涵盖了广西、内蒙古、四川、福建等多地。以泉州农商行为例,项目实施方案显示,由泉州市财政局以10亿元专项债券资金直接认购泉州农商行转股协议存款方式注入资金,专项债券资金将用于补充该行的其他一级资本。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上述方式的存款资金规模一般较大、存款期限较长,对银行机构而言,资金来源相对稳定,也有助于中小银行机构提升抗风险能力和服务小微企业能力。
周茂华进一步表示,但银行转股协议存款成本一般较高,比如银行要交纳存款准备金,补充规模受地方财政实力制约,地方政府与部分中小银行如何高效达成业务协议等都值得关注。因此,商业银行应与地方政府充分协商,制定出标准化、细致的管理方案,明确各方权责义务。
银保监会最新一季商业银行指标情况显示,二季度农村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2.14%,较一季度提升了0.02个百分点,却仍落后于其他各类型的银行机构,可见中小银行,尤其是农村金融机构的资本补充需求仍然旺盛。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1)》认为,要进一步完善银行补充资本的市场环境和配套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在下达的额度内依法依规发行专项债券补充资本,指导支持中小银行用好用足现有市场化渠道,探索开发创新型资本补充工具,健全可持续的资本补充体制机制。同时,将中小银行改革和补充资本相结合,推动中小银行厘清定位、完善治理、加强风险管控,形成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