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成都苑东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苑东生物”)最新的SGI评分出炉,该公司获得了89分的高值。从下图可以明显看出,苑东生物评分止跌反弹,二季度的发展比较乐观。
营收与净利润实现双增长 销售费用侵蚀利润
据了解,苑东生物隶属于医药制造行业,是一家以研发创新驱动,集化学原料药、高端化学药品研发、生产、销售全产业链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经营业务为化学原料药和化学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与销售。
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8亿元,同比增长14.65%;归母净利润为1.17亿元,同比上升36.32%;扣非净利润为8378万,同比上升30.07%。收入和净利润双增长,苑东生物表示,主要系公司化学制剂板块的主要产品伊班膦酸钠注射液等销量持续增长,依托考昔片中标第三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贡献新的增量所致。
不仅如此,如下图所示,苑东生物2016年—2020年的净利润分别为0.57亿、0.64亿、1.35亿、1.08亿、1.78亿,该公司的净利润增长十分明显。
苑东生物毛利率维持在88%以上,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是净利率相对来说,优势并不明显,如下图所示,前四个季度苑东生物净利率均不足20%,在行业内优势不太明显,本报告期内净利率才得以略微上升,增至23.53%。
半年报显示,苑东生物的销售费用2.22亿,同比上升2.46%。单看上升指数并无法看出任何端倪,但是对比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就会发现该公司存在的明显问题。苑东生物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4.98亿和1.17亿,销售费用约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44.5%,几乎相当于净利润的2倍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巨额的销售费用严重侵蚀了苑东生物的净利润。
另外,报告期内,政府补助1655万,占公司利润总额的比重为13.13%,若未来政府补助政策发生变动或公司不能满足补助政策的要求,也会对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
国家药品进行集中采购 机遇与风险并存
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1-5月我国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11162.30亿元,同比增长25.86%。实现利润总额2244.8亿元,同比增长82.88%。医药制造营业收入利润率约为20.08%,较上年同期提升6.38%。
医药行业增长较好,但是目前,国家持续推进集中采购等政策,据了解,第五批国采中选结果将在2021年10月起正式执行,随之第六批国家集采也将于今年年底启动。据国家医保局表示,2018年至今,已实施五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共覆盖218种药品,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4%,集采药品价格从国际最低价的2~3倍下降到与之相当的水平,节约药品费用已达1500亿元。
如今,药品集采成为常态化,集中采购后药品价格势必大幅下降,但是面对巨大的市场蛋糕,很多企业希望通过医集采大考,成功中标,进而实现“以量换价”。
苑东生物此次营业收入的持续增长就依托于考昔片中标第三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贡献新的增量。但是,集采犹如双刃剑,机会和风险并存。一方面,可以利用集采销售实现增量,提升二、三终端覆盖,完善商业配送体系构建全国分销网络,为产品拓展基层、 OTC 和第三终端市场奠定坚实的渠道基础。
另一方面,中标产品续标存在不中标或中标价格进一步下降的风险;公司其他产品面临参加国家药品集中采购不中标或中标价格大幅下降的风险。若在极端情况下,主要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且销量没有大幅上升,药品毛利率和净利率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对公司业绩也将会产生不利影响。
突破瓶颈,有两条路可走,要么自己中标产品价格更低,要么另辟蹊径研发出市场差异化产品出来。
研发投入占比高 国内医药行业创新发展在提速
苑东生物以自主研发为主,同时不断强化BD职能,通过外部引进、合作开发等多方式布局创新药,加快实现创新药研发的突破。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苑东生物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8.91%,占比较高且持续加大。半年报显示,该公司研发费用为9429万元,同比增长43.16%,主要是研发人员增加、试验实验费以及研发材料费增加。研发人员数量由252人增至324人,其中博士25人,硕士107人,本科161人,大专及以下31人。
据苑东生物近期公告显示,其核心技术人员刘华近日因个人原因申请辞职,期间主要负责公司原料药的研发工作及公司化学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日常运营管理工作,该公司表示刘华的离职不会影响公司在研项目的推进和实施。
目前,苑东生物在线项目50余个,创新药项目占比达20%,其中2个自主研发化学1类新药即将分别进入III期、II期临床试验;1个生物1类新药即将进入临床研究。 疾病领域,麻醉镇痛领域是苑东生物重点打造的产品管线,已上市麻醉镇痛及相关领域产品9个,在研20余个,其中新药5个、管制类特药9个。
当下,我国医药行业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根据 IQVIA 数据统计,我国的人均药品消费金额显著低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目前,国内药品生产的主要途径还是在国际原创新药基础上开发仿制药或改良新药,创新药在中国医药(600056,股吧)市场份额占比相对较小。
随着陆续出台支持国产创新药发展的政策以及药企药物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已经涌现出了像苑东生物这样一批本土创新医药企业,传统仿制药企业积极布局战略转型,创仿结合,相信中国医药行业的创新发展将会提速。
(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