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着“酱茅”之称的海天味业(股票代码“603288”)对外发布的2021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上半年主要业绩指标同比微增。《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海天味业股价持续低迷,总市值从今年1月初最高峰时的7000亿元下跌至目前的3700多亿元。从业绩增速下滑到高管减持、市值大跌,海天味业的一举一动,在资本市场都引起了投资者的高度关注。
半年报主要业绩微增调味品行业标杆未变
公开资料显示,海天味业是一家专业的调味品生产和营销企业,是商务部公布的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之一。目前生产的产品涵盖酱油、蚝油、调味酱等几大系列百余品种400多规格,年产值超过两百亿元。
半年报显示,海天味业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3.32亿元,同比增长6.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53亿元,同比增长3.07%,保持了公司业务的稳步发展。海天味业主营业务为食品制造业,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7.46亿元,同比增长6.81%,各核心品类均保持了一定的增长,其中酱油实现营收70.16亿元,同比增长5.84%;调味酱实现营收14.75亿元,同比增长6.96%;蚝油实现营收21.3亿元,同比增长6.62%。
分区域来看,海天味业将全国市场分为东部、南部、中部、北部和西部共五大区域。上半年北部区域实现营业收入31.13亿元,占营收比重为26.50%,居五大区域之首。仅次于北部区域的中部区域,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6.70亿元,占营收比重为22.73%,同比增长11.62%,增速居五大区域之首。南部区域、东部区域营业收入同比增速趋缓,分别仅为2.14%和3.28%。
分渠道来看,海天味业的线下渠道营业收入占比较高,但线上渠道营收同比增速明显。其中,线下渠道、线上渠道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14.95亿元、2.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60%、17.47%,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97.86%和2.14%。
海天味业在半年报中称,根据中国调味品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调味品行业的营业收入已超过3000亿元。近十年,调味品行业品牌企业日益强大,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品牌企业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也有了明显的变化。行业正处于产品不断细分、市场不断集中的成长阶段。
海天味业认为,受益于老百姓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带来的市场内需旺盛以及国家税改红利等多方面对调味品行业的支持,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市场渠道网络、生产规模、产品质量、技术与装备水平成为了中国调味品行业的标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
《经济参考报》记者也注意到,在销售渠道方面,海天味业通过多年的精耕,建立了全方位、立体式的销售网络覆盖,覆盖全国31个省份,产品遍布全国;在品牌美誉度方面,海天味业凭借自身强大的实力树立了自身品牌形象,获得了市场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凯度消费者指数2021亚洲品牌部足迹报告中,海天味业以6.2亿消费者触及数、79.4%的渗透率,位列中国消费者十大首选品牌的第四位。2021年,中国品牌力指数2021C-BPI榜单发布,海天味业分别获得2021C-BPI酱油、蚝油、酱料、食醋行业品牌排名第一的荣誉,其中酱油已蝉联11届榜首。
半年报称,海天酱油产销量连续二十多年遥遥领先行业;海天蚝油销量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并呈现出从地方性向全国化、从餐饮向居民的快速发展势头;海天调味酱处于领先地位,拥有适用范围广的全国性基础酱料,也有独具特色的地方风味酱料,多年来保持了稳定发展。
主营业务毛利率下滑半年报揭示相关风险
海天味业半年报显示,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为117.46亿元,其中营业成本为69.96亿元,毛利率为40.44%。记者注意到,海天味业在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微增6.81%的情况下,毛利率却同比减少了4.11个百分点。此外,上半年,海天味业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2.54亿元,也创下近五年最低水平,同比猛降83.85%。
《经济参考报》记者进一步研究历年财报发现,海天味业业绩自2014年上市以来一直较为亮眼。其中,2017年至2020年,海天味业营业收入始终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分别为17.06%、16.80%、16.22%和15.13%;净利润方面,2017年至2020年的增幅分别为24.21%、23.65%、22.66%和19.66%。相比之下,2021年半年报业绩增速,处于上市以来较低水平。从单季度来看,海天味业今年第二季度的财务表现更加令人担忧。数据显示,二季度海天味业实现营收51.74亿,同比下降9.39%;实现归母净利润13.99亿,同比下降14.68%;实现扣非净利润13.55亿元,同比下滑15%,这是海天味业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单季度业绩下降的情况。此外,从近三年财报来看,海天味业存货周转天数已从2018年的44.30天上升至2020年的53.30天。
对此,海天味业坦言,报告期内国内经济面临诸多考验,受疫情影响,居民消费仍然处于修复态势,调味品行业保持稳定发展的同时,也经受着一系列的挑战,消费需求呈现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就成本端而言,海天味业进一步指出,今年以来上游材料价格持续上升,企业生产成本面临较大经营压力,行业利润受到挤压,公司积极从采购、生产、技术等领域推动全方位降本增效。
鉴于此,海天味业半年报仍然重点揭示了新冠疫情反复带来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行业景气度下降风险等。其中,海天味业在谈及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时称,农产品是公司生产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其价格主要受市场供求等因素的影响。如果原材料价格上涨较大,将有可能对公司产品毛利率水平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面对海天味业原材料价格上涨且业绩下滑,不少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建议公司产品提价。海天味业官方曾公开回应称“2021年海天产品无提价计划”,并认为“不具备提价条件”。业内人士还分析称,除原材料端价格上涨销售端不提价外,社区团购的兴起也对海天味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董高监减持2.82亿元市值蒸发3000亿元
《经济参考报》记者梳理历年公告发现,自2014年2月11日首发上市以来,海天味业一共实施了三批次董高监减持计划,减持总金额高达2.82亿元。
其中,2018年6月27日发布的首次减持公告显示,董事吴振兴持有公司1387.222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0.51%;董事陈军阳持有599.0281万股,占比为0.22%;监事陈伯林持有409.8614万股,占比为0.15%,减持理由均为个人资金需求。后续公告显示,自2018年8月22日至2019年1月11日,吴振兴、陈军阳、陈伯林分别减持34.3577万股、8.0868万股和8.01万股,减持总金额分别为2452.43万元、586.09万元和599.87万元,减持价格区间为69.20元-79.08元。三人减持总股数为50.4545万股,减持总金额合计为3638.39万元。
2019年4月23日,海天味业发布了第二批董高监减持计划,因个人资金需求原因,公司董事吴振兴、陈军阳、叶燕桥、董秘张欣和监事陈伯林拟减持公司股份。此批减持结果显示,截至2019年11月14日,吴振兴、陈军阳、叶燕桥、张欣和陈伯林分别减持34万股、19.73万股、15万股、25万股和12.1万股,减持总金额分别为3567.70万元、2056.50万元、1495.08万元、2663.48万元和1159.37万元,减持价格区间为94.98元-116.37元。五人减持总股数为105.83万股,减持总金额合计为10942.13万元。
2020年12月9日,海天味业又发布了第三批董高监减持计划。截至2021年6月29日,副总裁吴振兴、黄文彪、管江华分别减持19.704万股、44.2294万股和13万股,减持总金额分别为2674.74万元、9210.56万元和1716.22万元,减持价格区间为131.80元-215元。三人减持总股数为76.9334万股,减持总金额合计为13601.52万元。
综上,海天味业7名董高监人员实施了三批次股份减持,总减持金额高达2.82亿元,其中黄文彪、吴振兴减持金额较高,减持总金额累计分别为9210.56万元和8694.87万元。
业内人士认为,董高监的减持会对投资者信心造成负面影响。《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在半年报发布后次日即8月31日,海天味业股价直接跌停,收报94.98元。今年1月8日盘中,海天味业股价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68.12元(前复权),总市值约7000亿元。而截至9月16日收盘,海天味业股价报收89.06元,相较年初的最高点已大幅下跌近50%,市值也较最高点蒸发了3000多亿元。针对海天味业存在的相关问题,《经济参考报》记者致电致函该公司采访,截至记者发稿时未有回复。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