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委陶玲:银行理财已度过最困难的时期,资管业将迎“蝶变期”

财经
2021
09/17
14:33
亚设网
分享

2021年年底,资管新规过渡期将正式结束,明年开始,资管行业将迎来真正的考验。

9月17日,在2021中国资产管理年会上,金融委办公室秘书局局长陶玲发表了题为“在严监管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演讲,回顾了银行理财的过渡情况,并展望中国资管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2021年年底,资管新规过渡期将正式结束,明年开始,资管行业将迎来真正的考验。陶玲表示,过去三年多时间是资管行业的“纠错期”——行业回归初心,新的监管制度不断出台,机构整改持续推进,影子银行规模大幅收缩,存量产品风险正在有序化解。未来将是资管行业的“蝶变期”,从机构到监管,都将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金融改革开放而成长。

通过三年多的治理,资管行业去通道、去杠杆、去资金池,扭曲被纠正,向实体经济的投资更加精准有效。目前,银行理财子公司(下称“理财子”)面临的挑战已不再是过去几年的“如何过渡存量资产”,而是如何转型并迎接同业竞争。

“在整个金融体系中,资管行业面临的竞争最为直接和激烈。截至2021年6月末,银行理财余额26万亿元,公募基金23万亿元,双方的差距正在缩小。当前,银行理财已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理财产品转型和存量业务整改已进入收尾阶段。未来,谁能把握客户需求,持续打造资产的组合能力,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陶玲表示。

目前,居民财富管理存在巨大刚需。在陶玲看来,高质量资管行业的标准之一是,做好广大居民的财富管理者。当前,中国已成了全球第二大的财富管理市场。 2020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万元,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在此之外,还有广大的中低收入群体,他们也需要表达简单、理解容易、操作便利、购买和退出顺畅的普惠型理财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GDP同比增速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均有所放缓的背景下,居民储蓄增速却逆势上升,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资管新规及配套细则强化了对银行理财、信托等影子银行的规范,使居民的投资回归储蓄存款。但这也表明,对于普通投资者,保值增值仍是其对于资产配置的最基本诉求。前一段时期,结构性存款销售火爆,也印证了这一点。

“在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过程中,既要实现投资者风险自担,又要保证较为稳定的投资收益,是必须面对的挑战。银行理财距离这种转化最近,需要发挥创新创造力,按照风险-收益匹配原则,开发风险适配性的理财产品。”陶玲称。

此外,高质量资管行业的另一标准在于做好资本市场的稳健投资者。中国拥有全球第二大的股、债市场。就债券而言,陶玲认为,资管产品是债券市场的重要投资者,如何把控信用风险等则是关键。

未来的一个关键趋势在于,股票市场将越来越成为所有资管机构的重要竞技场所,这将考验理财子等机构的管理能力。目前,各类基金产品持有股票市值10.8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的12.5%。过去,银行理财做的权益类投资比较少,理财子设立后,对股票市场投资力度正在加大。

事实上,银行理财除了面临来自公募基金的同业挑战,国际化也是另一个机遇和挑战。陶玲提及,截至2021年6月末,境外主体持有境内金融资产余额达到10万亿元,同比增长43%。一些外资资管机构在中国设立子公司,五大商业银行也都设立了合资理财公司。因此在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资管行业也需要主动对标先进经验,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未来的监管也需要与时俱进。陶玲表示,监管要更加突出风险为本。首先,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产品风险与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是打破刚兑、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基础。对此,要切实加强信息披露监管。

监管的另一个重点在于控制机构的流动性风险,资金池、期限错配最终都表现为流动性风险。同时,也要强化风险隔离监管,隔离不同投资者的风险,隔离产品风险和机构风险,隔离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风险。

她也表示,监管政策正在成为影响市场预期的核心因素。“监管者要主动加强与市场的沟通,向社会传递清晰信号,提升监管的确定性,兼顾当前和长远,强化政策出台的统筹协调,避免非预期影响。”

(李悦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