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迎来车险综合改革实施一周年之际,日前,《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推动财产保险专业化、精细化、集约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发布,明确财险业到2023年底的高质量发展目标。这不仅体现出监管层对于加强财险市场发展顶层设计与整体规划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同时也彰显了对于推动财险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今年以来,受车险综合改革影响,2021年国内财产险市场保费增速显著低于历史年度复合增速,市场份额占比约五成,而非车险业务保费增速较上年有所提升,占比已提升至接近五成。此外,财产险公司分出保费增速仍高于原保险市场增速,非车业务延续了再保分出需求整体增长的趋势。
未来,财险业出路何在?新增量又在哪里?
01
主动迎“新”,七大方向描绘高质量发展路径
《指导意见》对于推动财产保险专业化、精细化、集约化发展进行了详尽阐释,从七个方面描绘了一幅清晰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图。
为摒弃过度依赖车险及铺设机构贪大求全,对于今后的工作目标,银保监会提出,到2023年底,需基本建成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财产保险市场体系:
行业经营成本明显下降,综合费用率较2020年底降低10个百分点以上;
市场业务结构明显优化,非车险业务比重较2020年底提升10个百分点以上;
行业经营效益明显改善, 承保盈利公司覆盖面较2020年底提升10个百分点以上;
行业运行服务效率明显提高,专业化、精细化、集约化水平有效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从提升供给专业化水平方面来看,银保监会要求丰富产品供给。
首先,适应社会发展新需求。鼓励保险公司聚焦新发展格局下经济社会发展演进,挖掘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带来的保险需求,围绕乡村振兴、智慧交通、健康养老、绿色环保、科技创新、网络安全、社会治理等事关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找准痛点难点,开展产品创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提供专业化、差异化、定制化保险产品。
其次,要升级保险服务。支持保险公司立足保险保障本源,创新拓展“保险+科技+服务”的模式内涵与实现形式,链接社会化服务资源,探索服务型保险产品,有效提升增值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鼓励保险公司积极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增强风险识别、监测、预警等风险管理专业能力,主动提供防灾减损服务,从源头降低风险损失,推动行业由转移分散为主的风险等量管理模式向风险减量管理服务模式转型。
同时,要优化渠道管理。指导保险公司做好销售服务体系总体设计,强化销售渠道差异化分类管理,提升分渠道需求分析、风险识别、产品定价等专业化水平,根据不同渠道消费者特点匹配差异化保险产品和服务,完善多渠道消费者信息触达方式,优化资源投入,提升销售产能,满足消费者多方位保险保障需求。
02
红利渐衰退,细分市场增长空间广阔
近年来,财险市场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但转型往往伴随着“阵痛”。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财产险业务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6922亿元,同比下降3.74%,其中,车险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343亿元,同比下降8.82%。与此同时,财险业综合成本率不断攀升。
面对保费规模的走低与利润下滑,走“专业化、精细化、集约化”之路已经成为大中小财险公司的共同心声;寻求非车险业务新的增长极,也成为所有财险公司的共识。
再来看头部险企业绩方面,2021 年1至8月,太保财险、人保财险、太平财险、平安财险保费同比增速分别为4.3%、0.7%、-1.7%、-9.2%;8月当月保费同比增速分别为-4.2%、-3.9%、-23.8%、-14.2%。
按照瑞士再保险分析,此前行业的高速发展靠的是政策红利、新场景和新领域,而现在新市场的红利已经逐渐衰退,但这也表明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即将开始,原来行业高增长、简单粗暴的增长模式劲头开始弱化。瑞士再保险预计,2021年中国保险市场保费增长3.6%,细分市场增长空间广阔,此外,服务产品化在短期处于低潮期,但看好新的增长曲线。
03
非车近五成,再保险市场发展提速
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稳步推进,中国再保险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主体不断增加。数据显示,我国再保险保费收入从2013年的1200多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超过1800亿元。2020年前11月,再保险公司分保保费收入更是同比增长28.80%,远超直保保费6.46%的增速。
作为“保险的保险”,中国再保险市场快速发展,发挥了在全球范围内分散和平衡保险风险的作用。随着我国再保险市场的扩大,监管规则也与之相匹配。今年6月,银保监会研究起草了《再保险业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加强再保险顶层战略管理,明确要求保险公司和保险集团制定再保险战略,并规定了相关内容和实施机制。与此同时,再保险公司增资动作频频,获批开业半年的中国农业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监高已陆续落定。
不仅限于内资,今年以来,中国再保险市场备受国际青睐,外资机构纷纷加快在华布局,深耕中国再保险市场。
日前,中国银保监会批复同意汉诺威再保险股份公司上海分公司增加注册资本金16.2亿元。增资完成后,该公司注册资本金将增加至57.25亿元。这是自2019年9月以来,汉诺威再保险股份公司上海分公司的第三次增加注册资本,累计增资金额已达41.8亿元。增资后仍由汉诺威再保险100%持股。
应该说,外资再保险公司的集中增资,既说明看好中国市场的业务增长,也是对中国保险业的强劲增长有信心。
今年年初,瑞士再保险在其发布的《Sigma》新兴市场研究报告中指出,按保费规模算,2035年之前,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市场。
受车险综合改革影响,今年以来,2021年国内财产险市场保费增速显著低于历史年度复合增速,但非车险业务保费增速较上年有所提升,占比已提升至接近五成;财产险公司分出保费增速仍高于原保险市场增速,延续了再保分出需求整体增长的趋势。
中再产险研究分析指出,国内市场方面,车险综合改革重塑行业经营模式,市场逐步消化保费规模下降的不利冲击后,承保效益的压力即将凸显。同时,各非车险种的承保利润率表现差异明显,传统险种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国际市场方面,虽然行业整体资本保持充裕,但受近年巨灾损失频发、新冠疫情损失冲击、低利率投资环境持续等因素影响,再保险公司普遍面临资本回报压力,将更加关注承保利润。中再产险预计,国际市场费率将延续上涨趋势,境外公司也倾向于将承保能力优先投放到发达市场。
显然,再保险分出合理安排能够扩大财险公司承保能力,使其能充分利用自身的承保能力来发展保险业务。另外,保险公司对其承保的风险进行合适的分保安排,能够避免风险集中或责任累积,稳定保险业务的经营成果。再保险业务的规范有序开展,将有力支持直保市场发展,进而更好地服务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
“环境、社会责任与治理”(ESG)已成为国际市场主题,保险业态机遇与挑战并存。保险业作为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发挥着保险保障、服务实体经济等功能作用,是绿色金融的引领者、探索者、推动者、践行者。在新发展阶段,保险业要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展望“十四五”,保险业在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将发挥更大作用。尽管行业增速放缓,但未来中国市场仍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增量市场。在灾害治理、一带一路、农业农村、社会治理、智能交通、健康医药、建筑质量等重点业务领域发展空间广阔,保险行业致力共同打造保险生态圈,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推动高质量增长。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NEW财金。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李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