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最贵的面膜,熬最深的夜”,一句戏谑但又很现实的网红段子,道出了当下很多人的现实生活和对健康的担忧。
健康,一个看似轻而易举,但在当下又很“奢侈”的资本,成为人们最想得到的财富。
如何为健康保驾护航?如何预防健康风险?如何应对亚健康甚至患病的现实?保险业开始了一系列为健康保驾护航的工作。
尤其是“健康中国”战略发布后,商业健康与健康管理正在加速融合。
目前,市场上很多健康险都在竞相提供健康咨询、体检、绿通、慢病管理等服务,但是“各说各话”之下,“保险保障+健康管理”缺乏统一的标准。
目前,保险业的健康管理正在走标准化路线。
9月17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联合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发布《保险业健康管理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为保险业提供了统一的健康服务规范内容,为健康管理划定了统一的标准。
“到2025年,初步建立健康管理标准体系。”五年后的目标,激励着保险业在健康管理这条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远。
健康管理标准化
五部分搭建“顶层设计”
作为健康管理服务建设的规划蓝图,《指南》的出台为保险业的健康管理指明了方向。
《指南》主要包括健康管理服务分类的标准化、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和系统建设、健康管理服务产品设置、健康管理服务商的遴选、健康管理服务质量的评价、市场上的健康管理服务应用项目,及关键疾病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指南》从“基础共性标准”、“产品与服务标准”、“行业应用标准”、“关键疾病健康管理标准”、“服务供给标准”五个部分为健康管理服务标准化工作做了顶层设计。
具体来看,基础共性标准部分规划了健康管理服务业务方面的基础建设指引,包括基础、三大服务领域、服务信息技术标准方面的内容。
○ 产品与服务标准部分,按照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促进、疾病预防、慢病管理、就医服务、康复护理七大类健康管理服务,将目前保险市场中使用的90项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归类,形成比较全面、系统的分类。
○ 行业应用标准部分,按照七大健康管理服务分类要求,将保险业中的健康管理服务对号入座,使行业监管规范有据可依,业务组合条理有序。
○ 关键疾病健康管理标准部分,针对肿瘤和慢病两个保险业最为关注的疾病领域,制定不同细化类型的健康管理服务标准。
○ 健康管理产品与服务标准部分,从服务构成和服务方式两个维度,推出13种服务构成和5种服务方式,同时定义出标准化的健康管理产品,为健康管理服务和产品的评估以及合格服务商的评价建立基础。
身为保险业健康管理统一标准性文件,《指南》的制定,不仅有利于“健康中国”大战略的推进,而且对《健康保险管理办法》也是一个强有力的补充。
2020年初
银保监会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鼓励保险公司将健康保险产品与健康管理服务相结合,提供健康风险评估和干预、疾病预防、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维护、慢性病管理、养生保健等服务。
2020年9月
银保监会再一次发布《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健康管理服务的通知》,给地方监管局、保险业协会、险企等分别下达了任务,要求各机构在健康管理服务上做出成效。如今,《指南》落地,保险业的健康管理标准化服务有了实操依据。
但需要注意的是,《指南》仍在不断完善中。依据保险业健康管理标准研制方向明细表看,在五大类健康管理服务中,当下完成了第一类中的基础指引部分,仍有很大一部分工作需要填充。
“事前”预防有四步
需规范服务项目
说到健康管理,其实包含了事前预防和事后服务两个阶段。
所谓事前预防,就是做好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促进、疾病预防等多项工作,为健康护航。而这正是《指南》中“行业应用标准”部分的前四个健康服务管理类别。
众所周知,当下社会,大健康产业已成为热门。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各种健康体检、健康保健也备受关注。而在保险公司推出的系列健康险产品中,也将“事前”的健康管理、预防作为重要的服务内容,以增加竞争力。
例如,一些重疾险产品中,保险公司会给投保人提供免费的健康体检服务,投保人可按照保险公司告知,到指定的体检中心做健康检查。这一部分工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保险公司承保的风险,但对于投保人来讲,也是提前预防疾病的有效方式。
还有公司为客户提供了免费的健康咨询服务。例如,近日,阿里健康联合众安保险推出的一款家庭权益共享保险“全家保”家庭百万医疗保险,可以为保险用户家庭提供无限次在线问诊、高端体检、癌症早筛、家庭特惠药房、陪诊陪护、儿科专家电话极速问诊等服务。
“平安健康节”中,平安人寿依照不同的健康场景,如运动、母婴、美颜三大体验馆为有健康管理需求的用户提供运动测评、育儿包、亲子运动视频、皮肤检测、医美体验等多样化服务。
可以说,在“事前”的健康管理服务中,为吸引消费者关注,各家险企频出奇招。
不过,《指南》发布后,健康管理的“事前”准备有了统一的规范。
例如,健康体检规范方面,可根据行业需要制定相应标准,其中包括基因检测、筛查体检、普通健康体检、体检报告解读、居家检测、海外体检;健康咨询规范包含健康咨询、心理咨询、第二医学意见、在线(远程)问诊、专家咨询、电话医生、就医咨询、中医药服务、医保咨询等。
慢病管理成热点
遵循11项服务规范
保险是为了预防风险。而风险一旦发生,保险还可以发挥补偿作用。
《指南》内容显示,保险可为已患病人群提供慢病管理、就医服务、康复护理三大服务。其中,慢病管理作为近年来保险布局健康板块发力的重点,备受行业关注。
有数据显示,在中国有超过20%的人患有慢性疾病,近75%的老年人群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而慢性病及并发症是造成我国居民最主要的死因,导致的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
其中,导致65岁以上老年人死亡的前三大原因分别是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三种疾病占到老年人群死亡的70%以上。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达58.3%,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9.4%。
面对慢病市场,保险发挥的余地很大。为此,近年来不少保险机构开始在慢病管理方面下功夫。
例如,2018年,平安人寿针对血糖异常客户启动专项保险产品“糖保保”,2019年,智云慢病大数据中心、阿里巴巴慢病管理在线支付平台,以及轻松集团联合社会健康组织推出全球首个慢病管理联盟,当时众惠相互负责开发的“惠享e生百万医疗”将慢病患者的投保年龄延长至70岁,还推出了慢性肾脏病互助计划等等。
越来越多的保险机构聚集,预示着慢病管理将成为各险企进军的另一片“蓝海”。但在众多的慢病管理服务中,似乎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化体系,每家险企都有自己的说法、做法,“你说你的,我说我的”。
《指南》发布后,保险业要形成统一的健康管理服务标准。例如,慢病管理规范有11项,就医服务规范有23项,康复护理规范有6项。具体来看,慢病管理规范包括医嘱管理、药品服务、器械服务、来电关怀、用药提醒、健康指导、妊娠管理、就医指导、家庭医生、心理指导、专病健康教练。
在慢病方案中,包括了冠心病管理方案、 脑卒中管理方案、慢阻肺(COPD)管理方案、慢性肾衷管理方案、心律失常管理方案、糖尿病管理方案、高血压管理方案、职业疾病防治管理方案、吸烟管理方案、超重管理方案、阿尔兹海默症护理方案、其他疾病管理方案。
另外,在防癌方案中,《指南》也给出三大标准项目,即防癌筛查方案、防癌管理方案、分器官防癌方案和服务。
服务商不可随意选
需认准资质、评级
健康管理需要险企与其他健康管理机构的配合,才能完成一个体系的工作。为此,健康管理服务商也成为这一环中不可缺少的存在。
据悉,此次《指南》对健康管理服务供给也提出一定标准:
○ 对健康管理服务商进行分类,并对每一类的服务商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求服务商向行业提供基本的和关键的服务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规范。
○ 为保险客户提供服务的服务商,需要在保险行业进行备案和评估,并且根据行业健康管理服务业务的发展情况,对健康管理服务商进行认证和评级,行业制定评估、认证和评级的标准。
所以说,以后在选择健康管理服务商时,险企不可太过随意,需要考虑成本,更要权衡质量,未来,需要认准资质、认准评级,选择合乎规范的服务商来合作。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A智慧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