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9月18日电 题:《白雪:美国CPI涨势高位趋稳,9月官宣缩减可能性较低》
作者 白雪(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分析师)
美国劳工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8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3%,略低于前值5.4%,符合预期,为连续第4个月保持在5%以上;8月CPI环比上涨0.3%,较前值0.5%有所回落;8月核心CPI同比上涨4.0%,不及前值4.3%;8月核心CPI环比上涨0.1%,不及前值0.3%,环比增幅创2021年2月以来新低。
7月以来,美国CPI及核心CPI环比涨幅连续两个月降低,是否意味着美国2021年持续高企的通胀压力得到缓解?对后续美联储货币政策有何影响?
美国8月CPI同比绝对水平仍保持高位,反映供给短缺、运输瓶颈问题仍未缓解,由此带来的成本压力仍在推高消费品与服务价格。8月美国能源、二手车和卡车价格同比延续了7月的两位数增长水平,叠加食品、新车及高权重的房屋租金同比增速较高,令8月CPI同比增速绝对水平仍保持高位。供给短缺、运输瓶颈等此前引发高通胀的主要因素仍未得到缓解,由此带来的成本压力仍在支撑相关消费品与服务价格。调查显示,美国国内和国际供应商的交货延迟问题仍然严重,且国内制造业、建筑业等大多数行业的生产延迟情况也十分普遍。交付延迟带来的供应短缺及贸易运输困境反映于生产者物价指数(PPI)中,可以看到,美国8月PPI同比创11年以来新高,其中能源、运输和仓储服务价格涨幅最大。同时,生产成本压力传导至下游,也推高了相关消费品与服务价格。这一点也在美联储9月“褐皮书”调查中得以证实:8月原材料及劳动力等短缺仍是难题。
疫情阶段性反复叠加政策刺激退坡,令需求边际回落,带动CPI环比涨幅放缓。7、8月美国CPI与核心CPI环比涨幅连续两个月回落。7月以来美国国内疫情发生阶段性反复,叠加财政政策刺激退坡对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影响,令需求边际回落,带动价格上涨压力边际缓解。疫情反弹令美国外出就餐、旅游、二手车消费等服务、出行类消费明显走弱,对出行服务价格的短期边际拖累。
短期来看,美国年内通胀仍将维持高位,但增长动能或将趋缓。美国干旱带来的粮食减产预期及投机行为,将持续推高粮价和食品通胀上行压力,随着下半年食品价格高基数效应减弱,食品价格同比料将走高,这将成为支撑高通胀的结构性原因之一。另外,预计供应短缺问题难以消退,加之地产价格上涨、薪资预期提高等中长期涨价因素的拉动效应可能进一步凸显,这将支撑美国年内通胀同比保持高位。不过,耐用品价格或将掣肘后续通胀增长动能。在2021年大量购置、消费需求释放之后,政策刺激退坡将可能令以二手车为代表的耐用品价格延续环比下跌趋势,从而平抑通胀涨幅;同时,疫情的不确定性对交运等服务价格也可能继续形成拖累。总体看,在需求弱化和高基数影响的共同作用下,后续美国CPI同比水平虽可能维持高位,但增速或将趋缓。
政策方面,高通胀难以构成近期货币政策走势的决定性因素,9月官宣Taper(缩减)的可能性较低。价格压力趋稳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美联储“通胀暂时论”的观点;但在平均通胀目标的框架指导下,无论短期内通胀趋势如何演变,可能都难以构成左右货币政策路径的决定性因素。从8月杰克逊霍尔会议释放的信号来看,疫情走势以及劳动力市场复苏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才是影响Taper路径的主要因素。鉴于近期通胀与就业数据同步走弱,我们预计,9月官宣Taper计划的可能性偏低,后续美国疫情表现或将主导美联储“收水”节奏。美联储可能在11月宣布、12月开始实施Taper,或12月宣布、2022年初开始实施,具体时点仍将取决于未来2-3个月美国疫情及就业数据表现。(中新经纬APP)
(张泓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