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 图虫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作 者丨卜羽勤、实习生王耐
编 辑丨钟映佳
9月19日,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在“伦敦政经-牛津中国论坛2021”上指出,城市评价体系或者说发展结果应该是多元的,地区发展、城市发展应该更加差异化。
人才是城市创新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薛领认为,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政府要换位思考,站在个人发展的角度思考创新问题和城市发展问题。
“但(政策)不能太过功利,不能今天出台政策,马上就发布住房补贴等福利,更重要的是背后的人才环境和营商环境。”管清友强调道。
城市高质量发展要体现差异化
“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包括发达经济体,地区差距是世界性难题。”管清友认为,无论从国内大循环角度还是从共同富裕角度,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都是一个必然要做的政策举措。现在大家都去拼GDP、拼总量、拼规模,但在新一轮发展中更重要的是质量。管清友强调,在城市高质量发展中也要体现差异化,评价体系或者说发展结果应该是多元的,地区发展、城市发展应该更加差异化。“一方面要抓住国家战略机遇和关键机会,让大局赋能城市发展,另一方面要也要挖掘城市差异。”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薛领认为,城市差异并不限于经济增速、经济规模的差异,还包括城市发展目标和城市定位的差异。追求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质量,不仅要追求量,还要追求质。管清友举例道,对于在转型的资源型城市,原来工业基础不错,最近这两年重化工业受到的冲击特别大,加上环保、双碳目标的要求等,导致一大批企业“死”掉了。在发展中就可以积极帮助老的企业升级。这一过程中确实有企业在国家、地方以及自己努力之下解决了“卡脖子”技术问题,也诞生了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一些企业上市融到钱后持续发展,地方政府拿到税收,通过产业链招到商,又吸引相关的人才进入,形成了正循环。“引才”不能太过功利城市发展的差异化也会影响人才的选择。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朱平芳坦言,人才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人才不集聚,地方发展就慢,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
对于政府来说,如何让人才选择留下来是一大关键问题。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薛领认为主要有两大标准:发展机会多,地方品质好。对于城市而言,不可贸易、不可转移的东西是最大的竞争力,而人才集聚的地方则是创新和繁荣的基础。地方品质就是公共服务、是基础设施、是绿水青山、是城市文化。所以,要想留住人才,政府要换位思考,站在个人发展的角度思考创新问题和城市发展问题。
确实现在不少西部、中部城市存在留不住人的现象。管清友认为,大城市是一种选择:机会更多一些,规则更明确,压力也更大。中小城市是另一种选择:机会少一些,压力也小,生活性价比很高。“(选择要)取决于大家自己的理想、事业心、自身诉求。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各安其位,把理想、事业、生活能够比较好地结合起来。”
此外,城市发展是可持续的,吸引人才也是可持续的。城市需要一套人才吸引机制。管清友也强调,虽然很多地方都出台了人才新政,但不能太过功利,不能今天出台政策,马上就发布住房补贴等福利,更重要的是背后的人才环境和营商环境。
本期编辑 刘巷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