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幅大、涨势猛、涉及面广,本轮国际集装箱市场运价上涨程度前所未有。而“疯狂运价”也引发业界争论。
有货方代表认为,国际集装箱海运市场高运价已构成暴利或属于垄断,政府部门应尽快加以干预,以确保国际贸易的顺利开展;船方代表则认为,高运价是市场供求状况产生的正常现象,政府无权直接干预市场价格。
多位国际海运人士今天(22日)表示,应当对国际海运市场高运价的成因进行细致调查与科学分析,同时继续推动物流供应链的畅通,这是从供求关系入手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
运价指数创历史新高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贾大山介绍,较之以往,本轮运价涨幅大。截至今年8月底,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已达3079点,较2019年同期上涨269.5%,较2020年同期上涨240.1%,创历史新高。
此外是涨势猛。贾大山说,年初至今,CCFI指数上涨1420点,近8个月上涨点数甚至高于本轮上涨前的历史最高值(1336点)。2020年以前,集装箱市场运价上涨主要集中在部分航线和部分时段,本轮则出现普遍性上涨,欧线、美线、日韩线、东南亚线、地中海线等主要航线运价较2019年末分别上涨410.5%、198.2%、39.1%、89.7%和396.7%。
贾大山分析说,从需求端看,今年以来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国际贸易迅速恢复快速增长,即使与2019年同期相比,集装箱运输需求增长约6%。
从运力看,同期运力增长约7.5%,但由于疫情影响使船舶运转效率出现明显下滑,特别是堵港延长了船舶在港停泊时间,船舶平均在港停时增长约2天。特别是北美港口,船舶在港停时超过了8天,且拥堵状况还在持续。周转下降打破了原有的平衡,与2019年供求基本平衡略有富裕的状态相比,出现约10%的供给不足。
贾大山说,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船员供给持续紧张。菲律宾、印度等海员大国疫情形势复杂,加之船员换班和隔离问题,全球海员缺口问题更加突出,导致集装箱海运市场船员成本持续上升。此外,各国在港口加大输入型疫情防控力度,延长了船舶在港停泊时间,拉低了集装箱供应链周转效率。
航运企业收益爆发式增长
与运价同步攀高的是航运企业的收益。
数据显示,从2020年到今年上半年,受益于运价的大幅度上涨,航运企业都取得了经营业绩的爆发式增长。2021年上半年,11家A股航运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06.4亿元,同比增长57.8%;实现净利润409.0亿元,同比增长393.0%。A股航运上市公司利润创10年来最好季度表现,而且从去年三季度以来,持续保持每季度100亿元以上的净利润表现。
有人用“疯狂运价”形容航运企业的高收益,进而对运价上涨提出质疑。不过,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朱作贤并不赞同这种说法。他解释说,根据《价格法》规定,商品与服务价格分为市场调节价、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三种,集装箱海运市场的运价属于市场调节价范畴。
朱作贤认为,对于高运价应当保持必要的警惕心,仔细审视其背后是否存在隐形垄断行为或其他不正当行为,但不能直接进行否定性评价。无论是“暴利”还是“显失公平”的法律规制,其所注重的都并非利润额的多寡,而是取得高额利润的手段是否正当与合法。
国际海运承载着我国大量的外贸物资运输。摄影/章轲
贾大山也认为,尽管航运企业在经营效益上取得爆发式的增长,但从全局角度和历史长周期的角度,航运企业的高收益状况与其周期性产业的特征关系紧密。
贾大山解释说,由于航运业是一个重资产、重投入的行业,所以在市场失衡状况下的高收益意味着企业将进行下一轮新的运力投放,以平抑当前紧张状况。同时必须预见到,未来可能因为更多运力投放带来的供给过剩,从而使得当前相对景气的市场逐渐滑落低谷。
未来市场将如何发展?
国际海运承载着我国大量的外贸物资运输。统计数据显示,从2019年疫情爆发前到2021年7月份,全球贸易中超过80%的货物通过海运完成,而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货物中,海运完成的比例更是从疫情前的94.3%提升至目前的94.8%。
贾大山认为,如果疫情得到解决,相关环节效率得到恢复,供需关系紧张状况也将明显缓解。但他同时表示,即使供求关系全面恢复到2019年水平,由于各类要素成本的上涨,运价仍难以回到2016年到2019年的水平。
对于未来国际集装箱出口市场运费的走势,不同机构的预判存在差异。
上海航运交易所预测,国际集装箱运价仍将保持高位运行至年底,甚至在局部时段可能继续创出新高,中远期发展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全球航运咨询公司德鲁里预测,市场高峰可以延续到2022年2月初,新造船订单热潮预计要2023年才能结束;马士基、中远海运集团等预测,市场高峰可延续到2022年第一季度;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预计2021年底即将迎来市场运费高峰的“拐点”,市场运费届时将逐步步入回调空间,但不排除突发事件可能对市场造成的诸多不确定性影响。
朱作贤表示,交通运输部、商务部等有关部委已经从扩大集装箱产量、引导班轮公司扩充运力、提升物流服务效率等诸多方面落实了积极的推动政策,应当继续坚持相应的鼓励与引导措施。
(赵艳萍 HF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