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沪指下跌0.02%,下周A股将如何运行?我们汇总了各大机构的最新投资策略,供投资者参考。
海通证券:今年的第三股风正吹向低估的大金融和基建相关制造
今年市场已刮过两股风,3月底-7月的新能源产业链,源于新能车销量超预期,7月底至今的资源股,源于产品价格快速上涨。第三股风已来临,稳增长政策推进、中美关系出现积极信号,大金融和基建相关制造业有望受益。借鉴历史,牛市高点特征是众乐乐,均衡以待:硬科技、大金融、基建相关制造。
国君策略:结构性扰动而非系统性风险 持股以待十月行情
7月下旬以来,A股市场既有指数中枢的显著抬升,又有连续46个交易日的万亿成交表现。行情至此,新的动力与范式正在酝酿:1)国内消费、地产等数据持续走弱,经济下行预期的方向已成共识,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资产负债表的承压,将推动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与扩散。2)能耗双控背景下,原材料涨价对中下游企业盈利的挤压,短期虽难缓解,但考虑到稳增长与稳就业的边界,限产政策与供需矛盾最为突出的时点即将过去。3)海外方面,尽管美联储Taper步伐逐步逼近,但在充分预期的背景下,美股难以受到显著冲击,考虑到国内外货币政策存在相位差,国内权益市场更具内生性。叠加中美关系缓和、G20峰会将至,以及国内风险事件的有序处理,分母端逐步发力与预期修正,建议持股过节,静待金秋十月的拉升行情。
国盛策略:长假前后的布局思路
十一长假前后的股市表现有何特征?复盘过去15年的市场表现,我们发现:1、长假前的市场通常较弱,尤其是临近长假的一周,各宽基指数表现低迷,以震荡盘整为主;2、而长假归来后,股市的涨幅和胜率都大幅提升,十一后的一周股指以80-90%胜率收涨,且平均涨幅达到2-3%左右;3、如果把时间窗口拉长至1个月(30日),各指数在长假后的涨跌胜率降至70-80%,但权重指数的平均涨幅进一步抬升至3-5%。
粤开策略大势研判:从节前走势回测及三季报预告中甄选机会
下周A股就将迎来国庆节前最后一周交易日,从历史回测来看,过去十年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在国庆节前一周上涨概率均为60%,沪指上涨概率为40%。具体到行业来看,过去十年中国庆节前一周上涨概率较高的板块有汽车、农林牧渔、采掘、电子、食品饮料、医药生物、休闲服务、国防军工,上涨概率均超过60%,其中食品饮料和汽车板块过去十年国庆节前一周平均涨幅为0.97%和0.92%,主要由于国庆假期即将来临,为传统消费旺季,直接利好大消费板块。
东亚前海策略:从“估值切换”到“冬季躁动”
展望四季度,随着货币环境趋于宽松,商业银行信用投放加速,宏观流动性拐点有望在四季度中期出现。从企业盈利来看,三季报后市场有望对成长板块中期盈利趋势形成新的一致预期。从风险偏好来看,10月末的G20峰会和11月初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有望成为推动市场风险情绪改善的重要催化。从市场层面看,随着前期调整较为充分的消费板块估值切换行情的如期展开,叠加未来成长主赛道的冬季躁动行情,四季度市场中枢有望进一步上移。
开源策略:持周期股过节
周期股的调整并未超过我们的预期,交易风险已经得到释放,调整后我们此前强调的“波动管理”的必要性也在降低。下一场景,无论是双控纠偏还是需求回升,都将带来机会。调整结构,持周期股过国庆节。推荐的顺序及相关受益标的是:第一,全球和国内需求回升,原油链(中国石油,中远海能,招商轮船,杰瑞股份)、化纤(新凤鸣)、铜(紫金矿业)、银行(江苏银行)、航空(中国国航)、船舶制造(中国船舶);第二,能源转型下的全球长期“滞胀型”格局的品种:券商(兴业证券)、钢铁(新钢股份)、煤炭(兖州煤业)和黄金;第三,新格局下“公用事业”估值的价值修复:电力(华能国际),房地产(保利发展)。
兴证策略张启尧团队:聚焦科创 民心所向
今年尤其是二季度以来市场整体处于一个存量博弈的状态。资金在各个板块中来回涌动,带来风格的快速轮动、切换。此前7月份新能源、半导体、军工、科创等高景气赛道在经历大涨后,交易拥挤度也显著抬升。因此,我们提出“夏日避暑防过热”、科创板“底部的顶部”、“长牛的颠簸期”。而当前,又到了一个可以逢低布局、聚焦科创的时间点。
中信证券:强化价值配置 布局四季度行情
风格切换提速,淡化短期博弈,强化价值配置,布局四季度行情。第一,能耗双控约束下的限电限产在各地铺开,压制供给侧预期;地产信用重构影响地产建安投资,压制需求侧预期,市场对经济增速的预期下修。第二,预计政策将迅速应对,对限电限产的纠偏速度会加快,保供稳价政策的效果也会逐步显现,缓解基本面预期,四季度国内经济运行将好于三季度。第三,宏观流动性仍处于阶段性宽裕的窗口,局部地产信用风险释放下,宏观流动性将更宽松,预计四季度的全面降准将在10月落地。配置上,建议继续把握风格切换,淡化短期博弈,强化价值配置,布局价值板块中高景气的消费和医药的细分领域,并精选制造和科技板块中三季报有望超预期的机械、军工、半导体、锂电。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