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目前已经培育了三批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各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万多家,入库培育的企业11万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长期深耕细分领域,专业化程度高、创新能力强,从事细分市场10年以上的企业超过74%。
近期A股市场中,被各类投资者和市场研究机构竞相追逐的标的,不是以贵州茅台(600519,股吧)为代表的“茅资产”,也并非以宁德时代(300750,股吧)为代表的“宁组合”,而是专精特新概念股。政策利好持续释放,产业升级不断推进,加上制造业部分领域表现亮眼,专精特新主题正乘风口而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9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发表视频致辞时宣布,继续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这为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海通证券(600837,股吧)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表示,北交所定位于服务中小创新企业,与沪深交易所相互补充、错位发展,与“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基调相契合。
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我国近年来特色最为鲜明的产业政策之一。自2012年工信部首次提出专精特新概念以来,国家政策多次提出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今年2月,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2021年至2025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分三批(每批不超过三年)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带动1万家左右中小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月,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明确,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为国内市场领先的“小巨人”企业,聚焦重点行业和领域,引导“小巨人”等各类企业成长为国际市场领先的单项冠军企业。
9月8日,央行发布《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20年)》,提出5项对策建议,进一步拓展普惠金融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其中就包括完善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服务体系,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
多项支持政策接连出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正步入发展快车道。日前,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介绍,工信部目前已经培育了三批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各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万多家,入库培育的企业11万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长期深耕细分领域,专业化程度高、创新能力强,从事细分市场10年以上的企业超过74%,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在97%以上,平均研发经费占营收的比重超过7%,平均拥有有效专利超过50项。
中金公司研报显示,据初步统计,A股上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约300家,大多分布在机械、基础化工和医药生物三个行业。从研发投入、盈利能力等指标看,专精特新类上市公司相比其他非金融类上市企业具备一定的优势。
在新三板66家精选层企业中,目前有12家为专精特新企业,占比18%。开源证券中小企业服务部负责人彭海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未来的北交所上市公司中,专精特新企业的数量及上市速度均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表示,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北交所是上交所科创板、深交所创业板之外,资本市场体系的又一补充举措,三者将错位发展,互联互通,共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在中国市场学会金融委员、允泰资本创始合伙人付立春看来,北交所的设立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带来了全面系统的影响。“北交所的设立必然伴随着后续一系列与专精特新企业相配套的政策出台,不仅将给予中小企业更高的市场地位,也将进一步健全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全链条制度体系。”付立春告诉《金融时报》记者。此外,随着在北交所上市企业示范效应显现,其他优质中小企业也将朝着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专注做好主业,激发中小企业的活力和发展动力,进而推动中小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中金公司研究部执行总经理李求索表示,当下中国制造业正在逐步从“三低一弱”(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质量、弱品牌)走向“三高一强”(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质量、强品牌),这一产业升级的时代背景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搭建了广阔发展舞台。
时代搭台、政策助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梁志峰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将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和支持力度:一是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二是针对短板弱项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三是加强精准服务支撑。
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关键,但同样也离不开强大的龙头企业。梁志峰表示,在提升产业链协同性方面,支持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深化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鼓励产业链中占主导地位的“链主”企业发挥引领支撑作用,开放市场、创新、资金、数据等要素资源,促进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更好地融入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
(马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