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开学季高发骗局 捷信助力大学生金融素养教育

财经
2021
09/29
10:34
亚设网
分享

开学季来临,又一届莘莘学子满怀憧憬迈入大学,开启人生的新篇章。然而,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高速发展,大学校园也在不断滋生新的金融骗局,以“助学金”钓鱼、电信诈骗等手段实施的“杀生型”金融诈骗屡有发生。

作为值得消费者信赖的金融服务伙伴,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信”)在开学季特意为广大学生群体盘点校园高发金融骗局,提醒大家提高警惕意识和防护能力,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安心开启逐梦之旅。

识别校园花样骗术 学习金融反欺诈“第一课”

为持续推动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强化消费者金融风险识别和防范意识,今年9月起,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及国家网信办联合开展2021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并特别强调要围绕“一老一少、在校学生”等重点群体进行知识普及和风险提示,切实加强其防诈骗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青年群体由于热衷新鲜事物,加上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较薄弱,容易成为不法分子实施欺诈的对象。去年,中国青年网对全国1万余名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41.53%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或身边人曾遇到过金融诈骗。这其中,电信诈骗、钓鱼网站等诈骗类型最为多发。面对花样百出的诈骗套路,涉世未深的大学新生如何准确识别诈骗手法,将是步入大学校园后的“第一课”。

为此,捷信提醒广大大学生要树立反欺诈意识,提高金融风险鉴别能力,注意甄别各类诈骗手法。首先,钓鱼诈骗是大学校园内频发的骗局之一,不法分子冒用辅导员、学校等名义,向大学生发送“缴纳学费、住宿费或办理助学贷款”等诈骗信息,引诱其点击短信中的非法链接,并通过预先设置好的钓鱼网站骗取受害人钱款。此外,网络电信诈骗也严重危害了大学生的财产安全。不法分子以“只需一部手机,轻松日赚几百元”的幌子作为诱饵,吸引想勤工俭学的学生投入骗局中,更有一些骗子冒充监管人员或互联网平台客服人员,谎称受害人名下支付账户必须注销,否则将影响个人征信,来诱骗其将资金转入指定账户中。

捷信提醒,广大学生群体需不断强化自身金融知识及安全防范意识,注意妥善保管自己的个人身份信息,切勿随意透露给他人,以防被他人冒用去实施诈骗行为。如遇相似情况,切记首先与老师、学校或官方工作人员进行核实,不可轻易点击不明链接或进行风险操作,牢记工信部联合公安部启用的涉诈短信预警号码“12381”和国家反诈中心统一预警专号“96110”,如若收到“12381”发来的涉诈预警劝阻短信或“96110”打来的电话,应当提高警惕并及时中止正在进行中的付款行为,谨防陷入金融骗局。

享受美好校园时光 从树立理性消费观开始

身处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大学生群体时常面临各类诱惑,他们好奇心强、拥有超前消费意识却无固定收入来源,极易陷入金融风险中,因此,树立理性消费观也尤为重要。

捷信提醒,在甄别金融风险的同时,捷信提醒所有大学生朋友树立合理的消费意识和正确的金钱观,抵制盲目消费和过度消费,以免影响个人征信以及今后的经济生活。首先,个人消费时一定要提前规划,量力而为。无论是银行借贷、还是使用信用卡均需按时还款。如果逾期,逾期记录将记录到个人信用报告中。个人信用报告是记录你借债还钱、合同履行、遵纪守法等信息的文件,是属于你的“经济身份证”,良好的还款记录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个人信用记录,方便日后买车、购房等经济生活。与此同时,在享受金融服务时,还应选择正规机构及渠道获取金融产品和服务,并注意查验相关机构是否具备经营资质。

大学校园生活是广大学子逐梦之旅的重要阶段。守护国家“中坚”力量的成长,一方面需要大学生们加强金融防范意识,树立理性消费观,提高相关法律知识水平,另一方面也需要正规金融消费机构肩负起正确引导的企业社会责任。作为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捷信始终关注下一代人才的成长与生活,秉持正规、有序、合理的经营理念,积极引导大学生群体理性消费,未来也将持续助力提升大学生群体的金融风险辨别能力和防范意识,为他们筑起金融安全“防护网”。

(王治强 HF013)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