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惠保两月赔付过亿VS大多不足50%,惠民保距离“最理想健康险”还有多远?丨寿险新趋势瞭望③

财经
2021
09/29
10:34
亚设网
分享

爆发于2020年的惠民保,在进入2021年后,依旧势不可挡。就在近日,多个城市相继发布惠民保项目,德州惠民保、威海威你保、济宁济惠保、自贡贡惠保等纷纷正式官宣。

尤其是4月上海发布的沪惠保,739万人参保,首年参保率高达38.49%,创下中国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首年参保人数之最。沪惠保影响下,北京7月上线北京普惠健康保,强劲的宣传势头之下参保人数已超240万。

据业内不完全统计,迄今已有24省85地的172款普惠险产品上线,9200万人参保,累计保费收入110亿元。其中,仅上半年的参保人数和保费收入便已经超过2020年全年。

与去年相比,2021年的惠民保无疑更具看点,诸多地区惠民保项目已经进入第二个投保年度,续保率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惠民保的未来。

允许带病投保、政府主导下要求赔付率必须高企、政府背书将渠道费用降至极致……由于这些普遍具备的特质,惠民保被认为将成为国内最理想的商业健康险范式,从第二轮投保情况来看,现实与理想还有多远?

赔付率的差距

沪惠保正式运行两月赔付过亿,而大部分城市首年赔付率尚不足50%

纵观各地正在运行的惠民保,赔付情况可谓冰火两重天。

近日,沪惠保公布的理赔数据显示。截至9月17日17时,沪惠保生效两个多月以来累计赔付保险金额1.28亿元,累计受理理赔服务共25400人次。而此前7月29日公布的首月理赔数据显示,截止7月29日,沪惠保总受理件数为3995件,累计赔付金额2111万元。

两组数据相比,两个多月时间,理赔服务数量暴增将近6倍,赔付金额环比高达406%,而其总保费收入也不过8.5亿元。

一时间,保险圈开始炸锅。“照这么赔下去,沪惠保还能撑多久”的声音甚嚣尘上,不少人预测沪惠保首个承保年度或将严重亏损,但也有人为其竖起大拇指:“这才是真正的商业健康险。”

究其原因,从产品形态来看,该款产品的医保外自费部分毫无范围限制,如医保三个目录中,药品目录总量2800种,而自费药品总量多达19万种,其中大量的新药、昂贵药都在自费药品之列,诊疗项目目录和医疗服务设施目录中,有多达数万种项目限定了医保支付上限,上限以上就是自费的范围。

与沪惠保理赔激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部分城市惠民保首年赔付率不到50%。

以浙江某城市惠民保为例,该款产品正陷入赔不出去的焦虑中。2021年,该产品参保人数470万人,保费收入突破7亿元,但承保5个月以来,赔付金额仅为1亿多元。

该产品赔付率较低,是因为在保障责任上做出了较多的限制——2020年是惠民保爆发的第一年,由于行业没有太多经验供参考,同时也出于长期可持续性考虑,各家保险机构在做产品精算时都相对偏保守,导致很多惠民保项目在免赔额设置上偏谨慎。

惠民保赔付率过高,商业保险公司就面临亏本、破产的可能,赔付率过低,参保人群得不到足够好处,又会面临死亡螺旋加速,影响惠民保可持续性的问题,如何取舍似乎考验着各方参与者的判断力。

但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惠民保,尤其是政府定制的惠民保,其强烈的民生色彩决定了,赔付率一定不能低。实际上,很多政府定制惠民保都对赔付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包括80%、85%、90%,乃至95%以上。高赔付率于惠民保,尤其是政府定制惠民保,是一项必须达成的目标。

续保率的差距

有升有降,降低免赔额、提升赔付比例及扩目录、扩服务范围成惠民保提升续保率主要策略

从惠民保第二轮续保来看,各城市的续保率有增有降。有统计显示,已结束第二轮续保的惠民保产品中,成都惠蓉保和苏州苏惠保参保人数有不同幅度增加,另有一些城市均出现了小幅下降。

例如,珠海“大爱无疆”2021年参保人数由103.95万人降至75.98万人,其中有45万人脱保。业内人士解释称,这是因为珠海第一年采取账户自动扣缴,第二年则是自愿参保。同样由政府强主导的佛山,参保人数也由95万人降至80余万人。

除了政策的变化,赔付率低、获得感差也是导致续保率走低的一个原因,因此,降低免赔额、增加特药品种,扩大投保范围、提升赔付比例,已经成为2021年各城市惠民保吸引投保的主要策略。

例如,9月15日发布的潮州市民保项目,在保费59元不变的基础上,保障责任进行了“一升一降两扩展”,即社保险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与特定高额药品费用赔付比例由75%升级到80%;免赔额由2万元降低到1.5万元;允许带病投保;将住院合规药品费用和检验检查费用纳入保障。

健康增值服务逐步增多也是惠民保的一大亮点。例如,北京普惠健康保包含出院后5次复查陪诊或上门护理服务,服务人员为执业护士;深圳惠民保包含50元急诊报销金,65周岁以上参保人有9次健康咨询服务和指定健康产品现金抵扣券;广州穗岁康覆盖住院、门特、门诊和癌症筛查,承保包括治疗费用、药品费用、检验检查费用、特殊医用耗材费用和指定病种筛查费用;四川内江甜惠保,被保险人可享受包括配送及用药咨询等。

此外,通过梳理重点城市的“惠民保”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药物开始被纳入目录。例如慢性疾病,今年7月底推出的“北京普惠健康保”就将小干扰核酸降脂药纳入报销范围;例如高额特药,东莞市特定高额药品目录从20种扩展到30种;2021版惠蓉保由2020年的20种增加到38种,抗肿瘤药物针对的适应症也显著增多,由22种增加至48种。

承保主体的差距

中小公司边缘化,头部效应显现,市场或将逐步走向垄断竞争格局

从惠民保的承保方来看,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很多城市的惠民保逐渐向头部保险公司集中,这一趋势在2021年更加明显,而在此之前,一些地方性保险公司还可凭借地方政府资源优势,在惠民保项目中占据主导地位。

以北京两款惠民保产品举例:2020年的京惠保,由北京人寿和安盛天平承保,均为中小公司;2021年,北京医保局定制的普惠健康保,承保方则全部变为大型险企,包括人保财险、国寿财险,以及泰康养老、太保寿险、平安产险等。

此外,近期落地的威海威你保、自贡贡惠保、济宁济惠保等产品也都由头部险企及其旗下子公司作为承保方。虽然部分项目中仍然能见到中小保险公司的身影,但总体而言在其中的作用与地位愈加边缘化。

业绩重压下,头部险企对于细分市场的兴趣渐浓,与此同时,政府越来越多介入到惠民保的定制中,头部险企在政保业务方面的资源优势也得以凸显。

在这种局面下,中、小型保险公司在惠民保市场中的地位将受到一定挤压,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中小保险开路的差异化惠民保,其赛道已经挤满了巨头的身影。业内人士预判,惠民保这一市场,未来或可能形成垄断竞争的格局,几家大而强的保险公司将占据市场主要份额。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慧保天下。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李佳佳 HN15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