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销校园贷骗局围猎大学生和职场新人 今年前8个月被骗金额超13亿

财经
2021
10/03
12:30
亚设网
分享

注销校园贷骗局盯上在校大学生和职场新人。

近日,时代周报记者从东莞市反诈骗中心了解到,注销校园贷骗局案件并不少见。9月14日,刚参加工作的东莞市民钟敏(化名)接到自称是银保监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称,学生不能贷款,需要更新网贷平台的个人消息,否则贷款业务将无法使用。随后,钟敏按对方指示操作,最终被骗金额高达31万元。

据国家反诈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全国涉及注销校园贷类的诈骗案件共发案1.7万起,合计损失金额达13.3亿元。

新浪数科9月22日发布《大学生金融反欺诈调研报告》(2021年)(下称“反欺诈调研报告”),参与调研的全国2393名大学生中,47.7%的受访大学生称自己或同学遭遇过诈骗,约两成金钱损失在5000元以上,过半的学生遇到过注销校园贷诈骗。

9月28日,花呗和京东白条相关工作人员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修改学生信息和注销账户业务属于用户自主需求业务。凡是以客服名义外呼,要求更改个人信息的电话,基本都可以认定是诈骗。

提空额度骗局

在上述案例中,对方准确说出钟敏的姓名和其他个人信息,顺利取得钟敏的信任。对方要求钟敏将网贷平台的学生信息改为成人信息。

钟敏回忆道,“对方说贷出来的资金必须转到他们特定的银行账户,才能成功修改校园贷的信息,否则这些平台的贷款业务都不能正常使用。”通过多家贷款平台套现转账,钟敏累计受骗金额近31万元。

9月28日,另一名受害人宋姜(化名)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他也曾遭遇过注销校园贷。“电话接通后,对方立马叫出了我的名字和就读学校,还询问我是不是有京东的校园认证账户。”宋姜说。

注销校园贷的骗局并非滴水不漏。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多数不法分子以账户“清零”才可销户为由,要求当事人将金融借贷平台的额度全部“提完”,再让当事人将网贷平台的所贷款项全部转入他们指定的所谓对接账户。

即便当事人未曾注册“校园贷”,不法分子依旧有“应对之策”,比如,谎称当事人身份信息被盗用来注册网贷账号,需要配合注销为由诱导贷款套现操作。

“不法分子要求事主在多个贷款平台借款,提现后转入他们的‘对公账户’来完成‘销户’,并承诺会返还转账资金。当你发现被骗时,对方早已联系不上。”某地公安机关的案情介绍揭示其中套路。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4月1日发布《2021年第1号预警:警惕“注销校园贷”骗局》,提示支付宝等平台均设有官方电话,不会用私人号码或者微信等方式联系用户,更不会让用户添加QQ群。

9月28日, 蚂蚁金服客服也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支付宝无主动外呼联系用户修改、解除大学生验证信息的情况。大学生验证信息不会影响用户使用支付宝账户中花呗、借呗业务。” 京东白条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修改认证服务属用户需求,平台不会主动联系更改。

更重要的是,金融机构没有权限随意更改个人征信信息。如果个人征信发生错误,只能由放贷机构修改并重新报送。人行征信中心官网也提示,人行征信中心不会以短信、电话或邮件的方式向信息主体告知涉及贷款的信息。

谁更容易被骗?

注销校园贷骗局更“青睐”拥有分期贷款经历的学生群体。

反欺诈调研报告显示,有过分期购物经历的受访者表示遭遇过金融诈骗的比例相对较高,比没有分期购物经历的受访者高出一倍。

“个别网站对用户信息保护意识和能力薄弱,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建议大家定期修改支付和登录密码。”上述京东白条相关负责人表示。

有意思的是,调查发现高学历的人群并没有因此降低受骗的比例。反而用户学历越高,被骗的比例也小幅升高。

调研发现,遭遇金融诈骗的大学生群体中,本科以下学历(大专生、高职生为主)群体中,遭遇诈骗的比例为52%和36%;在读本科生群体中,遭遇诈骗的比例分别为46%;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中受骗占比分别为60%和59%。

反欺诈调研报告还指出,大学生遭遇金融诈骗的场景中,占比最高的是“网络诱导投资、赌博诈骗”类型,其次是注销校园贷、清理网贷额度等类型。另外,也有超过五成受访者称,遭遇网购等刷单类电商运营诈骗,48.7%的大学生遭遇过信用卡、网贷套现诈骗。

有分析人士表示,部分大学生群体对现实认知比较理想化,防骗意识和技能较为薄弱,对新型诈骗手段的警惕性偏低。因此,大学生群体和职场新人必须警惕“注销校园贷”骗局,不向陌生账户转账;树立正确消费观念,办理贷款务必做好前期工作;主动学习金融消费知识,保管好个人信息。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