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旬,江苏、广东、广西等多个省份先后出台限产、限电措施,引发市场对煤炭、电力等行业所出现的供应短缺、价格上升、投资炒作现象增多等一些新问题的关注。
10月5日,银保监会印发《关于服务煤电行业正常生产和商品市场有序流通 保障经济平稳运行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多个方面提出要求,助力保供稳价。
“《通知》的出台,可以说是从金融层面解决这些新问题的及时之举,既有利于确保煤炭等企业合理的融资需求得到保障,也有利于防范信贷资金以各种形式流向大宗商品市场进行炒作。”中国银行研究院主管级高级研究员李佩珈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受访专家一致认为“严防资金脱实向虚和潜在金融风险”是此次《通知》的核心要义。市场普遍关注,作为社会融资的主渠道,银行业对煤炭领域的信贷政策将有怎样的变化?银行机构该如何加强和改进信贷管理?消费信贷的规范健康发展又该如何推进?
防范资金“脱实向虚”
近期,我国煤价大幅上涨,推高生产者价格指数,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困难随之加大。《通知》强调,既要保障煤电、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生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同时,也要严禁各类主体通过挪用套取信贷资金或绕道理财、信托等方式,违规参与大宗商品投机炒作等行为。
“大宗商品是重要的原材料,且具有较为明显的金融属性,同时,茅台(600519)酒、名贵普洱茶等高端消费品也带有金融属性。利用银行保险资金参与投机,推高价格,不仅会增加企业生产成本,而且容易引发高杠杆风险,同时扰乱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秩序,因此,对此类行为需要严格防范。尤其是在当前大宗商品价格已经大幅上涨的情况下,更要严格管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就煤炭行业而言,该行业既面临着包括“去产能”在内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同时又需要以相对充足的电煤供应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那么,银行业对煤炭领域的信贷政策将有怎样的变化?
“这就需要银行把握好长短期的平衡。”李佩珈表示,一方面,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将是个长期过程,因此信贷需要积极退出落后产能以优化产业结构;另一方面,考虑到煤炭在我国能源产业结构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需要制定科学的碳减排目标,不能搞“一刀切”和“运动式”减排,核心是遵循市场化原则,通过促进煤炭先进产能释放以满足市场要求,稳定煤炭市场。稳妥处理好煤炭长期“去产能”和短期“保供应”的平衡。
对于严防信贷资金用于大宗商品炒作,银行机构则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信贷资金用途的甄别,处理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防风险的平衡,防范资金“脱实向虚”。
推动消费信贷规范健康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对于消费信贷,《通知》强调要积极推动其规范健康发展。不得诱导金融消费者盲目借贷、过度超前消费,不得通过诱导信用卡过度分期等方式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不得提供显著高于市场利率的消费信贷产品,不得开发违反公序良俗、助长社会陋习和不良风气的消费信贷产品。
根据人民银行发布的《2020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截至2020年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838.64亿元,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06%,比2019年末的0.98%有所上升。
李佩珈表示,《通知》提出要依据客户还款能力合理授信,这有利于引导消费者理性借贷、促进消费金融业务长期稳健发展。对银行机构来说,接下来展业的关键是要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促进消费金融长期健康发展。
“首要一点是加强消费信贷的风控能力建设,规范信用卡经营,防止‘以卡养卡、以贷还贷’。”李佩珈认为,单一客户拥有的信用卡数量过多为部分群体“以卡养卡”创造了条件,为此,要严控单一客户发卡数量和授信额度,防止其过度借贷和多头借贷。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银行与互联网营销平台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潜在风险,一旦合作平台出现贷款集中度过高、不良率高企等问题,其风险很可能向银行传染。因此,银行应审慎开展合作,加强合作方资质管理。完善消费者信用评分、贷款定价、还款能力预判、信贷审批、风险预警等全流程管理,确保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
娄飞鹏表示,未来,消费信贷市场将进一步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围绕居民在追求美好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真实消费需求提供贷款服务。
银行需调整完善信贷政策
《通知》强调,要督促银行机构切实加强和改进信贷管理,主动调整完善信贷政策,防止抬高融资准入门槛。坚决压缩退出过剩产能贷款,不得继续支持长期亏损、失去市场竞争力的“僵尸企业”,加快不良资产核销进度,防止信贷资源被长期低效占用。
专家分析认为,这体现了“有扶有控、有保有压”的信贷投放原则。李佩珈表示,为解决煤炭短期保供稳价和长期能耗双控间的矛盾,银行业将切实优化信贷结构,一方面,加大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资金支持力度,促进资金更多投向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另一方面,对长期亏损、失去市场竞争力的“僵尸企业”,要严格控制新增信贷规模并逐步压缩存量,缩小“僵尸企业”存在空间。
对于《通知》提出的“严禁对符合支持条件的煤电、煤炭等企业和项目违规抽贷、断贷”,李佩珈分析认为,“运动式”减碳容易导致信贷的“一刀切”,进而加大煤炭稳定生产的压力。银行机构要根据企业偿债能力的不同,制定科学的信贷支持计划和授信条件,要防止出现抬高煤炭企业融资准入门槛的情况。对短期偿付压力较大但符合支持条件的企业或项目,可通过贷款展期、续贷等方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此外,银行机构还要加大产能过剩行业的不良资产拨备计提力度,前瞻性应对不良资产上升压力。“从历史角度看,银行业不良贷款主要集中于产能过剩行业,未来产能过剩问题仍将是我国经济转型面临的长期矛盾,这也加大了银行不良资产上升压力,未来要加大不良资产核销力度,防止信贷资源被长期低效占用。”李佩珈表示。
(李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