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上海,实习记者 徐川)讯,中央结算公司最新发布的统计月报显示,截至9月末,境外机构合计持有我国主要种类债券34679.66亿元,环比增加888.09亿元,为今年2月以来新高。
结构层面,国债稳居外资配置首选,今年以来持有占比维持在65%以上。从配置逻辑看,业内人士表示,中美国债利差是境外机构配置我国债券的一大考量因素。
数据显示,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于去年11月下旬创纪录升至249BP附近,但在今年年初步入收窄区间,进入7月后再次收窄,已由7月下旬的183BP收窄至近期的130BP左右。
今年10月,我国国债将正式纳入富时罗素世界债券国债指数,至此,国际主流证券指数中均已涵盖人民币债券。《2021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指出,在我国债券市场持续开放,人民币资产收益良好,避险属性逐步增强的背景下,我国债券倍受境外投资者的青睐,预计未来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将稳健提升。
国债仍是外资配置首选
从趋势看,除今年3月仅实现30亿元的小幅增量外,其余月份外资持有我国债券增量均维持在300亿元规模以上,总体上境外机构对于我国债券的配置热度不减。有市场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目前来看,外资配置我国债券比较刚性,没有观察到明显的节奏变化。”
分种类看,国债与政策性银行债仍是外资的主要持有债券种类,合计持有量占比超95%。其中,国债仍是外资配置我国债券的第一增长动能,9月末持有量达到22793.84亿元,环比增加771.24亿元。从占比情况看,自年初以来,外资对于我国国债的持有比重均在65%以上。其次,政策性银行债券的持有量自今年4月以来稳定在万亿规模以上,截至9月末,境外机构持有此类债券10674.27亿元。
“外资对我国债券的持有量有一个基本逻辑可循,就在于中美的国债利差,背后显示的实质是美元指数强弱的变化力量。”华安证券金融团队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当美元指数较强时,资金是一个回流的趋势;而当美元指数较弱时,则将是一个反向变化。近期美元指数走强,显示出中美基本面差异的分化。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去年底以来,随着美国及全球疫情影响趋缓,美国中长期限利率回升,中美利差趋于收窄。尤其自9月中下旬以来,中美国债利差收窄明显,主要是市场预期美联储11月启动缩减购债、经济复苏与高通胀风险,推动美债收益率快速回升,同时,美债实际收益率为负值,相对于基本面过低。
中美利差收窄料难持续
对于境外机构持有我国债券的前景,市场人士多认为,我国债券对外资的吸引力将持续增强,但仍需重点关注中美国债利差这一外资配置的底层逻辑。
周茂华认为,随着疫情对经济影响趋缓,中美基本面或将逐步趋同,且目前中美利差远高于历史均值,中美利差可能趋于收窄,但预计这个过程缓慢且存在反复,主要是美国经济恢复政策滞后于中国,美联储政策正常化过程缓慢,制约美债利率上行空间,全球经济疫情、经济复苏仍存在不确定性,市场波动仍较大。
申港证券研报亦指出,中美利差的持续下行难以持续性。当美国在2022年二季开启实质加息后,中国如果没有跟随提升无风险收益率,那么中美利差缩窄至100bp以下后,将造成资本外流本币贬值,因此长期来看,我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仍然会跟随美国出现边际上升。
(李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