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运动式”减碳,都源于标准的缺失

财经
2021
10/13
10:35
亚设网
分享

所有的“运动式”减碳,都源于标准的缺失

不久前,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并表示:“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工作。”

我看了以后真是大快人心,因为我的又一个预言应验了!早在我的文章“从新疆棉事件看我国标准制定”就提到,标准制定是一个国家非常重要的软实力,而我国目前在这一块非常弱。弱到什么程度,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记者会上,国家质检总局表示:“现阶段中国质量技术基础和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还比较明显,中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仅占1%。”所以,要想实现真正大国崛起,必须从国家层面来制定一个长远的标准化发展规划。

这不说着说着,规划就来了,你说是不是大快人心!

标准制定有多重要?我们就从碳中和领域来说吧。双碳目标一提,就出现了各种“运动式”减碳。什么叫“运动式”减碳,一句网络用语可以完全概括:“我减碳了,但没有完全减”。就是在这似是而非之间让你分不清到底是减了还是没有减。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公认的判定标准。

拿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案例来举例,对于碳达峰,目前除了一个定义以外,并没有明确的判定标准。碳达峰的定义为“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这其中就有很多因素需要标准化:如何测算某地区或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何界定历史最高值和平台期的时长,如何判定此趋势就是历史拐点等等。

所有的“运动式”减碳,都源于标准的缺失

目前已经有一些激进的省市宣称自己已经实现碳达峰,当然这是要鼓励的,我们也应该为他们支持双碳目标而鼓掌。但是在缺乏标准的支持下,可能有些省市并非完全意义的达峰而宣称了达峰,而有些省市可能早已达峰但因为标准的缺失而不敢宣称达峰。缺了标准这个准绳,达不达峰就不能衡量一个地区是真减碳了还是在“运动式”减碳。

我们再来看看碳中和,关于碳中和概念,那可就更加五花八门了,在公开渠道我们可以查到碳中和企业、碳中和园区、碳中和乡村、碳中和活动、碳中和产品、甚至还有碳中和的化石燃料等。有些人对这些新事物大为赞赏,而另一些人则对此嗤之以鼻,认为都是一些花里胡哨骗人的东西,这也是“运动式”减碳的重灾区。

所有的“运动式”减碳,都源于标准的缺失

就我个人来说,我是鼓励这些碳中和创新的。但是,因为缺乏标准,我们同样无法判定做了碳中和的产品和没做碳中和的产品到底谁对减排的贡献更大。举个例子,同样一款产品,A产品的碳排放行业最高,但是它通过购买碳信用实现了碳中和,而B产品碳排放行业最低,但是没有购买碳信用。从目前来说,虽然A是碳中和产品,但我认为B产品对减排的贡献更大。

如果我们出台标准,对这类产品本身的碳排放进行一些规定,要求产品本身的碳排放要做到足够低才能够通过外部碳信用抵消实现碳中和,就可以从根本上杜绝A产品“运动式”碳中和的发生。如果所有的地区、行业、企业和产品的碳中和都有相关的评价标准,那么“运动式”减碳就可以从根本上得到控制。

我们再回到《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在纲要中,关于双碳相关标准是这么说的:

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加快节能标准更新升级,抓紧修订一批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提升重点产品能耗限额要求,扩大能耗限额标准覆盖范围,完善能源核算、检测认证、评估、审计等配套标准。加快完善地区、行业、企业、产品等碳排放核查核算标准。制定重点行业和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完善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制度。完善可再生能源标准,研究制定生态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标准。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工程。

我们可以看到,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主要在能耗限额和碳排放核算两个大的方面开展,我们不难想象,在未来的双碳相关标准中,一定会对实施碳中和的企业和产品能耗有硬性要求。

同时,纲要也提出了要完善低碳产品标识制度,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也提到过,中国当前的低碳产品多是定性分析而非定量分析,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真正以碳排放多少为判定标准的产品碳标识制度会陆续发布。

另外,可再生能源标准方面标准、生态碳汇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标准也是比较重要的几个方面,目前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权属还是比较混乱的,发电侧、售电侧和用户侧都在拿可再生能源说事。生态碳汇更是重灾区,许多不明真相的花草树木都在莫名其妙的地被碳汇,需要等着相关标准的出台来救场。

俗话说得好: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碳中和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新鲜事物,我们和先进国家在这方面的差距微乎其微。而且相对于其它行业,碳中和标准可能是未来几十年国际博弈非常激烈的领域。如果我们先发制人,尽快制定和完善一系列的碳中和标准,不但可以有效制止国内的“运动式”减碳,还能在国际上为成为碳中和的规则制定者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而你我要做的,就是响应《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号召,参与到碳达峰、碳中和的标准制定,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实现碳中和做出贡献!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老汪聊碳中和。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王治强 HF01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