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杜川
[ 受居民中长期贷款和企业中长期贷款收缩影响,9月新增信贷明显放缓。数据显示,9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66万亿元,同比少增2327亿元。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6.72万亿元,同比多增4624亿元。 ]
有效信贷需求仍显不足,9月金融数据出炉不及预期。
10月13日,央行发布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初步统计,2021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4.7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4.87万亿元,比2019年同期多4.14万亿元;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08.05万亿元,同比增长10%;9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66万亿元,同比少增2327亿元。
光大银行(601818,股吧)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第一财经表示,展望四季度,影响社融、新增信贷的因素仍是此消彼长,房地产调控,部分制造业企业面临原材料等经营成本压力和关键零部件问题,但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向好,消费需求回暖,带动信贷需求,国内托底政策有望适度发力,支持内需恢复与跨周期调节,国内支持小微企业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和财政支出有望适度发力,财政支出增加、专项债发行增加,预计四季度新增信贷维持稳定,社融改善。
9月新增信贷明显放缓
受居民中长期贷款和企业中长期贷款收缩影响,9月新增信贷明显放缓。
数据显示,9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66万亿元,同比少增2327亿元。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6.72万亿元,同比多增4624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6.35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6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72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0.4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04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33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814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619亿元。
周茂华对第一财经表示,9月新增信贷放缓主要受几方面因素影响:一是房地产融资环境收紧,部分企业转向票据融资,同时,9月楼市降温,居民购房意愿下降拖累房地产销售,居民长期限贷款下降;二是受能源、工业原材料价格走高、全球物流供给瓶颈、天价运费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转向观望。
虽然信贷增速持续下降,但短期贷款持续反弹,中长期贷款增长也开始企稳。
按照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人民银行将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于后4个月发放,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的纾困帮扶力度。
“9月释放有限,预计四季度会有所提速。”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预计。
社融增速有望触底回升
受去年高基数、贷款、专项债发行不及预期等因素影响,9月社融表现不及预期。
数据显示,9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5675亿元,比2019年同期多3876亿元。
中国民生银行(600016,股吧)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9月社融同比少增,主要由于表内贷款、表外融资、政府债券少增导致,既由于去年基数较高,也反映出有效需求偏弱。
周茂华认为,9月社融虽然同比少增但较往年依然高,社融、新增信贷绝对量并不比正常年份低。
具体来看,前三季度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6.83万亿元,同比多增1400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2531亿元,同比少增521亿元;委托贷款减少1142亿元,同比少减2048亿元;信托贷款减少1.23万亿元,同比多减8133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2228亿元,同比多减7904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2.43万亿元,同比少1.66万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4.42万亿元,同比少2.3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8142亿元,同比多2043亿元。
温彬认为,9月新增贷款规模同比回落,体现了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然欠佳,社融增速继续回落,处于筑底过程。“下一阶段,宏观政策要做好跨周期调节,金融将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加大对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中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结构性支持,新增贷款规模有望有所加快,M2和社融增速将触底回升。”
M1创新低
9月M2同比增速维持稳定,略好于预期;M1表现放缓,不及预期,并创下20个月以来新低。
央行数据显示,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34.28万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2.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2.46万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5个和4.4个百分点。
在业内专家看来,M1回落,或与企业需求低迷、地产销售下降等有关;M2小幅抬升,主因居民和非银存款支撑,而财政存款同比多减,指向财政支出依然偏慢。
周茂华表示,9月M2同比改善,主要是受居民和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抵消了企业和财政存款同比少增影响。9月企业经营活动有所降温,居民消费和投资偏暖;M1同比增速下滑超预期,很大程度上受企业存款放缓与房地产销售下滑影响。
“一方面部分实体企业面临原材料涨价、全球供给和物流瓶颈等压力,企业贷款和存款需求有所放缓;另一方面,房地产销售下滑,居民增加储蓄。”周茂华称。
降准预期仍存,业内观点现分歧
一方面,国内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增速放缓超出预期,另一方面,四季度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到期量较大,由此,市场对降准预期仍然存在。四季度的货币政策走向也引发关注。
不过,对于四季度降准,业内现分歧。近期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三季度例会提出,要加强与财政、产业、监管政策之间的协调,统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与防风险。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认为,在9月社融增速创2013年12月有数据记录以来新低的背景下,叠加考虑M2同比也处于历史低位,以及制造业PMI时隔18个月跌至荣枯线之下,短期内央行大概率启动降准,以提振M2同比以及社融增速,进而托底宏观经济。在社融增速创新低的背景下,降准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体现。
“7月降准后银行业存贷比运行态势依然没有明显改变。部分商业银行负债增长困难,信贷投放能力受限。为保持信贷平稳增长,支持经济稳健运行,当下仍有必要再次降准0.5个百分点。”连平说。
但另有观点指出,货币政策目标不具备持续放松的条件。周茂华认为,目前国内经济复苏面临问题较为复杂,仅靠货币政策放松难以解决全部问题,目前国内货币信贷环境整体仍处于合理区间,预计央行需要进一步观察,短期降准可能性不大。
此前招商证券(600999,股吧)也指出,如果货币政策进一步边际放松,金融让利实体和稳定宏观杠杆率两大重大政策调控目标将会受到冲击。从今明两年的维度来看,货币政策将保持中性状态,其间难免有短期摆动。
连平强调,2021年四季度,抑制房价过度上涨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基调不会改变,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灵活,前瞻性和有效性会受到更多关注,直达实体经济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很可能会继续出现,以保持流动性适度充裕。
(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