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张寿林 每经编辑 廖丹
过去40余年,中国经济创造了高速增长的奇迹。当前,中国更加重视高质量发展,经济进入调速换挡期。
环顾全球,其他率先完成工业化的经济体,长期处于低速增长状态。在接下来的40年乃至更长时间,中国能否再创奇迹?特别是“十四五”规划期间,中国将要跨过大家共同关心的“中等收入陷阱”。面对这些富有挑战性的议题,我们如何实现一个又一个突破?
近期,《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下称“NBD”)专访了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亚太区私人银行高级顾问陶冬,他对中国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驶入未来中长期的阳光大道持有信心,认为这取决于三个战略的实施。
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亚太区私人银行高级顾问陶冬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中国经济进入第三个转型期
陶冬侧重对中国经济的研究,但同时兼顾亚洲区其它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曾对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和2004年中国宏观调控作出过前瞻性分析和预警。
NBD:中国经济已处于“十四五”规划期,在此期间顺利迈过大家关心的“中等收入陷阱”非常重要。对于当前经济发展态势,请问您有哪些看法?
陶冬:我们看到,中国经济正处于非常重要的转型期。这种转型期,曾在上世纪90年代初出现过一次,我们打造出了一系列经济特区,吸引外资,为中国最终成为世界加工厂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大概是在21世纪最初几年,中国大搞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使得房地产大放异彩,期间中国人均收入连升几个台阶。
如果说第一个转型期,我们吃的是人口红利,那么第二个转型期,可以说我们吃的是水泥红利。
现在,中国来到了第三个转型期。如果按照我们过去的走法,再靠财政干基建,一方面上升动力不足,另一方面风险聚集。不过,从当前的发展总体来看,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几率很大。
三大战略助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NBD:在这样一个新的转型期,您认为中国如何能够顺利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并继续保持亮眼的增速?
陶冬:这取决于三个战略的实施,事实上,在“十四五”规划中也有体现。
第一个战略叫做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我的理解,是尽量利用国内需求培育国内品牌,打通国内在生产、流通、分配各领域间的掣肘,提高经济效益。
短期之内,外循环不能忽视,毕竟是中国经济的组成部分,但是外循环对中国经济带来的提升,在全球弱复苏的环境下已经乏力,尤其是在我们的经济体量大了很多的背景下。
而我们的内循环,还有许许多多的文章可做。我们有庞大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整个经济社会进入转型阶段,也在不断产生全新的需求,从而出现全新的业态。这是一个重大的窗口期。
我们要想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内循环至关重要。
第二个战略是智能工业化。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数据时代,这一次,我们要吃的是数据红利。
当5G、区块链、人工智能成为一个全新时代的基础设施底蕴时,许许多多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工业生产不再是大批量生产。生产的出发点,将从工厂决定如何设计、制造、用料、定价、销售等等,转变为当消费者需要时,按照其自身喜好来启动,根据消费者个人的需求量身定做。
这就是C2M(用户对厂商)Model,它从根本上带来了工业的颠覆性革命。谁能够占据这一个制高点,谁就占领了未来四五十年全球经济的制高点。
而中国在这些方面有自身的先发优势,因为我们有一个巨大的市场。未来,5G时代是一个C2M的时代。智能工业,是中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并驶入下一个增长赛道的另一个重要支撑。
第三个战略就是自主的科技研发。过去的“拿来主义”让我们实现了一次快速的经济起飞,但也逐渐流露出了一些短板。当地缘政治环境改变的时候,这些短板就成为制约我们发展甚至是“卡脖子”的问题。因此,自主科技和自主创新刻不容缓。当然自主创新并不是说闭门造车,而且必须和商业相结合。自主科技、自主创新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全方位地实现,但不得不做。
能否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走上未来中长期阳光大道,取决于这三个战略。我个人是有信心的。
(李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