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京沪高铁发布公告称,平安资管根据“平安资管-建设银行-京沪高铁股权投资计划”(下称“京沪计划”)受益人的减持申请,计划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所持公司股份不超过12.49亿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不超过2.55%。
公告同时指,此次提交减持申请的受益人中不包括平安人寿。平安人寿是京沪计划的牵头发起人平安资管所持份额的最终受益人,持有京沪计划比例为39.375%。
针对减持事宜,平安资管对券商中国记者独家回应称,平安资管作为管理人受托管理“平安资管-建设银行-京沪高铁股权投资计划”,本次由计划的受益人决策进行减持,不涉及平安资金。
平安资管认为,京沪高铁项目具有长周期性、高投资潜力,且拥有稳定的投资回报,高度匹配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稳定性要求高的投资属性。中国平安非常看好京沪高铁项目的未来发展前景,目前无减持计划,并将会长期助力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计划减持京沪高铁12.49亿股
平安资管作为受托管理人受托管理的“京沪计划”是京沪高铁第二大股东,也是创始人股东之一。该计划持有京沪高铁约49亿股无限售流通股,占公司总股本的9.98%。
“京沪计划”投资机构共有7家保险机构,牵头发起人为平安资管,共同发起人包括太保资管、泰康资管和太平资管;参与认购方包括中再集团、人保财险以及唯一的合资险企中意人寿。
上述股份是京沪计划在京沪高铁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前获得,已于2021年1月21日解除限售并上市流通。
根据减持计划,平安资管根据京沪计划受益人的减持申请,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所持京沪高铁股份不超过12.49亿股(占京沪高铁总股本比例不超过2.55%)。
其中,通过大宗交易方式进行减持的,在任意连续90日内减持股份总数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减持期间为自公告之日起3个交易日后至2022年3月31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进行减持的,在任意连续90日内减持股份总数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减持期间为自公告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至2022年3月31日。
若计划减持期间有派息、送股、资本公积转增股本、配股等除权除息事项,减持股份数量将相应调整。
本次减持主体不涉及平安资金。平安资管表示,京沪高铁项目具有长周期性、高投资潜力,且拥有稳定的投资回报,高度匹配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稳定性要求高的投资属性。中国平安非常看好京沪高铁项目的未来发展前景,目前无减持计划,并将会长期助力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称,此次是预减持公告,按照计划,真正的减持会在未来半年之内发生。虽然目前计划减持数量不小,但估计与相关受益人技术性的用足申请额度以避免额度被占用有关,实际上大概率不会按照这个比例来减持。
投资14年浮盈逾70亿元
“京沪计划”是保险资金首次以股权投资计划方式投资具有国家重大战略价值的基础设施项目。京沪高铁开建之初筹资颇费周折,2008年,平安资管作为牵头人设立股权投资计划,在保险业内最终成功募资160亿元,通过股权计划方式投资京沪高铁。
其中,平安资管作为牵头发起人出资63亿元,持有投资计划份额39.375%;3家共同发起人太保资管出资40亿元,持有份额25%,泰康资管出资30亿元,持有份额18.75%,太平资管出资20亿元,持有份额12.5%;参与认购人中国再保险集团、中意人寿、人保财险各出资3亿元、2亿元和2亿元,持有份额分别为1.875%、1.25%和1.25%。
经过多年经营,京沪高铁成为中国最赚钱的高铁,并于2020年1月登陆A股。数据显示,2016-2019年,京沪高铁营业收入分别为262.6亿元、295.6亿元、311.6亿元和348.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9亿元、90.5亿元、102.47亿元、110.68亿元。
作为发起人股东之一,陪伴京沪高铁一路成长的险资也收获了收益。以4.73元/股的最新收盘价计算,“京沪计划”投资机构浮盈超70亿元,该收益尚未计算分红和未来持续收益。
新冠疫情对京沪高铁的影响比较明显,这或是影响险资决策的原因之一。2020年,受疫情影响,京沪高铁营收和净利润下降明显。2020年,京沪高铁营业收入252.4亿元,同比下降27.59%,归母净利润大幅下降70.83%至32.9亿元。
不过,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2021年以来,京沪高铁营收上升明显。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京沪高铁营业收入150.98亿元,同比大增50.30%,实现归母净利润27.43亿元,同比增长417.28%。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