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研判
期性板块调整两市成交额跌破万亿元
三季报披露期业绩成股价“试金石”
本周作为国庆后首个完整的交易周,大盘呈现弱势震荡盘整的走势。本周最大的特点就是缩量,随着周期性板块大幅调整,大消费板块起到稳定大盘的作用。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成交量大幅萎缩,市场热点明显缺乏持续性,一批中小盘个股短线反弹,投资者近期应关注三季报业绩情况。
周期性板块大幅调整
本周,大盘探底后逐步企稳,两市成交量大幅萎缩,成交额持续不足万亿元。以沪市为例,受到周期性板块大幅调整拖累,沪市成交额逐步走低。周一至周五分别成交4687亿元、4620亿元、4050亿元、3775亿元、4259亿元。深市方面,周一至周五分别成交5235亿元、5346亿元、4847亿元、4833亿元、5631亿元。海通证券一分析师告诉记者,尽管市场交投明显清淡,但周五成交额却有所放大,显示市场短期有技术性反弹可能。
板块方面,本周周期性板块无疑是重灾区,电力、钢铁、券商、地产、煤炭等板块跌幅居前。消息面上,中电联日前公布了2021年1-9月电力消费情况。今年1-9月,全社会用电量616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9%;第三产业用电保持较快增长;全国16个省份全社会用电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工业和制造业当月用电同比增速低于全社会平均水平;建材和黑色行业当月用电负增长,化工和有色行业当月用电正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 《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部署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工作。《通知》明确了几项重要改革措施:一是有序放开全部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燃煤发电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通过市场交易在“基准价+上下浮动”范围内形成上网电价;二是扩大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将燃煤发电市场交易价格浮动范围由现行的上浮不超过10%、下浮原则上不超过15%,扩大为上下浮动原则上均不超过20%,高耗能企业市场交易电价不受上浮20%限制;三是推动工商业用户都进入市场。
食品饮料板块逆市上涨
本周,与周期性板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食品饮料板块逆市上涨。
数据显示,食品饮料本周上涨2.30%,春雪食品、海南椰岛、海融科技一周涨幅超过一成;*ST西发、水井坊、千禾味业、祖名股份、三元股份、元祖股份、李子园、山西汾酒周涨幅超过5%。记者注意到,海天味业本周上涨2.38%,周线四连阳。
A股调味品龙头海天味业日前正式官宣提价。据了解,海天味业上一次调价是在2017年1月(多数产品提价约5%),距今已经接近5年。海天味业称,鉴于各主要原材物料、运输、能源等成本持续上涨,为了更好地向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促进市场的可持续发展,经公司研究决定,对酱油、蚝油、酱料等部分产品的出厂价格进行调整,主要产品调整幅度为3%—7%不等,新价格于2021年10月25日开始实施。
业内人士认为,作为调味品行业的绝对龙头,海天味业的价格调整动作在业内具有 “风向标”的作用。在海天味业确定产品提价后,其他企业跟随将是大概率事件。事实上,2017年1月海天味业前一轮宣布提价后,千禾味业、中炬高新也在2017年3月跟进了提价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白酒龙头股贵州茅台近期走势也明显强于大盘。该股在8月20日创出1525.50元/股阶段低点后一路震荡走高,周五收盘报1916.97元/股。
关注三季报业绩
近期市场交投有所清淡,业内人士认为,投资者短线可关注中小盘超跌个股,基本面上还是应多研究三季报情况。
国泰君安证券高级经理薛先生告诉《大众证券报》记者,周期性板块短线经过大幅调整之后有所企稳,下周或有反弹可能。在两市成交额不足万亿元之后,中小盘个股或有机会。近期三季报密集发布,投资者可多研究公司业绩变化,逢低布局年报行情。
山西证券分析师麻文宇认为,前期表现强势的钢铁、有色金属等周期上游板块近来快速杀跌,消费板块呈触底反弹走势。从行业角度来看,能耗双控会催生新能源设备和配套电力设施的需求,相关领域发展空间巨大。投资者可关注货币政策后续变化。
公司观察
“突击”连续分红6000万元
亚洲渔港:“不差钱”背后的盈利能力下滑之忧
上市之路有点漫长的生鲜餐饮食材品牌供应商亚洲渔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洲渔港”)IPO再添插曲,9月30日,深交所网站信息显示拟登陆创业板的亚洲渔港审核状态变更为“中止”。
此前的9月24日,《大众证券报》明镜财经工作室报道亚洲渔港第二轮审核问询中深交所关注点之一、对亚洲渔港经销商客户及终端核查的第三方市场调查机构,公司表示该机构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但其为公司服务前一年半左右时经营范围才新增市场调研,令人对其所称专业性、权威性不免生疑。
本报记者注意到,此次拟募资3.30亿元的亚洲渔港并不差钱,2019年、2020年连续分红合计6000万元,募资必要性引人关注。而且,亚洲渔港最近几年业绩波动较大,尤其是盈利能力在2017年来呈现整体走势存忧,多个盈利能力关键指标都呈现整体下滑甚至明显滑坡态势,同样令人瞩目。
不差钱还连续分红6000万元
亚洲渔港主营业务为标准化生鲜餐饮食材的研发、销售及配送服务,此次IPO拟募资3.30亿元,投向亚洲渔港中央冷链加工和亚洲渔港前进宝供应链项目。
从亚洲渔港最新招股书来看,公司资金状况良好。
2020年底,亚洲渔港手持货币资金4.12亿元,占资产7.65亿元的五成以上,另有应收账款及票据8175.78万元。实际上,2017-2019年,公司每年底货币资金都在4.40亿元-4.85亿元不等,手持现金长期充沛。
与之对应的是亚洲渔港债务规模不高。公司2020年底流动负债合计1.77亿元,其中短期借款1128万元不到,应付账款等款项合计1.23亿元是大头,加上非流动负债后公司全部负债合计也就1.99亿元。而且,2020年公司流动负债金额还是近年高位,2017-2019年期间,只有2019年流动负债达到1.93亿元,其余年份都低于1.33亿元。
也就是说,亚洲渔港仅仅是手持货币,就足以轻松覆盖全部负债。
实际上,亚洲渔港2020年底的资产负债率仅为26.04%,较2019年还少2.5个百分点以上。对比A股可比同行安井食品,公司2020年资产负债率低了22个百分点,比千味央厨、海欣食品都低11个百分点以上。Wind数据显示,申万食品加工行业2020年资产负债率为32.67%,核心产品为速冻水产、肉类及面点类等的亚洲渔港资产负债率在同行中处于较低水平。
另外,2020年末,虽然亚洲渔港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8869.46万元,但是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仍高达3.87亿元。2017-2019年,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多在4.7亿元上下。具体来看,公司2020年主要因为投资活动现金净额为-9307.69万元,导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为负和余额减少,但是就余额规模看仍然可称资金充裕。
而且,尽管亚洲渔港最近三年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波动较大,但三年里平均每年也有数千万元,如2020年接近3440万元。
亚洲渔港此次拟募资中,2.50亿元用于亚洲渔港中央冷链加工项目,另外8000万元用于亚洲渔港前进宝供应链项目,建设期都为3年。具体来看,亚洲渔港中央冷链加工项目第一年投资金额5746.80万元,第二年投资金额6937.20万元,第三年投资金额12316.00万元(含30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亚洲渔港前进宝供应链项目建设工期也是3年,第一年投资金额2400.00万元,第二年投资金额2550.00万元,第三年投资金额3050.00万元。两个项目拟投资额中合计有6000万元为铺底流动资金。
这意味着,以亚洲渔港现金充沛、负债率很低的状况而言,支撑上述IPO项目每年的资金投入,恐怕并非难事。可谓不差钱的亚洲渔港,IPO募资必要性显然令人关注。
不差钱的亚洲渔港,2019年度、2020年度还连续分红共计6000万元,每年度分红金额3000万元都在当期归母净利润一半左右。
根据最新招股书,亚洲渔港之前存在过两份对赌协议。2016年1月,厚义投资向公司增资,厚义投资与亚渔实业、九贡投资、瑞勤投资、敏公投资、姜晓、亚渔有限签署的增资协议约定了对赌条款及分红、回购、股权转让及增资、引进新投资者限制等方面的特殊条款。
还有,2016年11月,天津众美、厚义投资、新希望投资向公司增资,天津众美、新希望投资、厚义投资与亚渔有限、亚渔实业、九贡投资、敏公投资、瑞勤投资、姜晓签署的投资协议约定了对赌条款及公司运作治理、指定竞争对手资本合作否决权、优先购买权、共同出售权、回购、新投资者进入的限制、优先清算权等方面的特殊条款。
不过,亚洲渔港称为解除上述对赌条款及特殊条款,天津众美、新希望投资、厚义投资、亚洲渔港、亚渔实业、九贡投资、敏公投资、瑞勤投资及姜晓于2018年9月签署协议,终止上述全部特殊条款,并于同日生效。
那么,亚洲渔港此次IPO,是否与上述对赌协议有关,例如要求在限定日期前完成IPO,或者对赌对象涉及公司?公司称对赌协议解除,又是否是为了规避相关规定,或者是否存在恢复条款?
不过,对于《大众证券报》明镜财经工作室发函问及的募资必要性以及IPO与上述对赌协议是否有关等问题,截至发稿前未收到亚洲渔港回复。
业绩波动背后的盈利能力之忧
虽然不差钱,亚洲渔港最近几年业绩波动有点明显。
2017-2020年,亚洲渔港营业收入分别为8.21亿元、9.14亿元、12.03亿元和8.97亿元,2019年同比增长31.69%后的2020年下滑25.48%。盈利上波动更明显,公司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206.03万元、6408.89万元、6904.87万元、5352.14万元,2018年几乎腰斩后2019年增长超过7%,2020年又下降22.49%,整体来看呈现波动中下降态势,2020年归母净利润不但四年来最低且不到2017年一半。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亚洲渔港营收、盈利双双较大幅度下滑。从具体业务来看,2020年占亚洲渔港营收超过90%的生鲜食材产品业绩全线下滑 (见图一),其中,2019年初加工产品的绝对主力——虾类产品下滑最严重,营收同比下降超过60%,销售金额8481.62万元对比2019年的21583.45万元可谓“凄惨”;深加工产品的贝类产品降幅同样猛烈,从2019年销售金额11276.56万元几乎腰斩到2020年的6663.04万元,主打产品虾类产品降幅也超过25%。
亚洲渔港曾于2018年底和2019年上半年设立子公司海燕号和海鹰号,拓展进口虾类以及鲍鱼初加工产品,以保证深加工产品供应的稳定性与拓展初加工业务,其中,进口虾类供货源主要为南美白虾。发展数年后,亚洲渔港初加工业务已有一定分量,2018-2020年初加工产品占总营收比重分别为 4.78%、22.74%、16.51%,其中虾类产品是核心。
2020年全球爆发新冠肺炎疫情,亚洲渔港曾向检测出新冠病毒的“桑塔”公司采购进口南美白虾,公司虽然称“相关事项并未对发行人的生产、采购、销售造成重大不利影响”,但是承认“对于发行人的初加工产品特别是进口南美白虾的采购和销售造成较大的影响。”而且,公司在最新招股书中称,由于全国新冠疫情加上大连地区两次爆发新冠疫情,“进口加工产品业务仍然持续受到负面冲击,特别是进口南美白虾业务的恢复仍需一段时间。”
亚洲渔港在最新招股书中还坦陈:“新冠疫情对于发行人所处的餐饮供应链行业具有较大的关联性,且新冠疫情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若未来新冠疫情出现新的不利变化,可能会对发行人的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此外,受进口海鲜产品检出新冠病毒的影响,海燕号的进口南美白虾产品的销售价格和销售量受到较大影响,亚洲渔港2020年末还对南美白虾产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导致存货跌价准备余额增加945.64万元。最新招股书显示,若新冠疫情出现反复等原因造成进口南美白虾产品消费信心的恢复不及预期,公司将可能出现进一步存货跌价风险,对未来生产经营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还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不考虑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剔除2017年处置亚食联发展股权产生的收益影响后,亚洲渔港2017-2019年扣非净利润虽然逐年增长,但毛利率却逐步下滑。招股书显示,亚洲渔港2017-2019年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18.12%、17.88%和16.52%。公司招股书中提及的两家同行可比A股公司中,安井食品同期毛利率分别为26.27%、26.51%和25.76%,千味央厨同期毛利率分别为22.69%、23.83%和24.50%,两家同行毛利率均超亚洲渔港,且基本稳定或稳步增长。
更值得注意的是,从其他多个盈利能力关键指标来看,美团控股企业入股且美团旗下企业为公司大客户的亚洲渔港,近年盈利能力也现滑坡态势(见图二)。
首先看股神巴菲特择股时偏爱的ROE(净资产收益率)。最新招股书显示,亚洲渔港加权ROE在2018-2020年分别为12.89%、13.70%、9.56%,整体下降。而Wind数据显示,亚洲渔港ROE(摊薄)从2017年的27.31%到2018年的14.22%,再到2019年的13.56%,一路滑坡到2020年的9.56%,四年里下滑几乎2/3。安井食品同期ROE(摊薄)持续增长到2020年的16.39%,千味央厨同期ROE(摊薄)虽然先增后降,但2020年的13.15%较2017年相差不大。
此外,知名投资家、晨星创始人多尔西提出了衡量企业能力、用来修正ROE不足的指标ROIC(资本回报率),业界普遍认为ROIC高低分界线一般是10%。Wind数据显示,亚洲渔港从2017年的26.91%,突然猛降到2018年的11.90%,2019年虽然小增到12.33%,但2020年再度大滑坡至7.16%。千味央厨同期ROIC先增后降,2020年的14.49%稍低于2017年,而安井食品同期ROIC整体增长,到2020年达到15.72%。
从上述多个盈利能力关键指标变化来看,意味着即便剔除受到疫情影响的2020年,亚洲渔港近年盈利能力也有整体下滑之忧,成长能力或成远虑。
公募观点
湘财基金徐亦达:能源转型或带来周期股中长期机会
徐亦达,清华大学工学硕士。现任湘财基金研究部总经理,掌管着多只产品。研究方面,他擅长把握产业发展规律和运行周期,识别其中的投资机会和风险;投资方面,他在绝对收益思维引导下,践行“价值成长、长期主义和最优风险收益比”的投资理念。
回顾2021年三季度,采掘、钢铁、有色、化工等周期股的表现,成为结构性牛市中的一抹亮色。“双碳”政策驱动能源加速转型的背景下,旧能源供给约束,叠加全球经济复苏和新能源需求旺盛,给沉寂多年的周期板块,点燃了一轮靓丽的上涨行情。
《大众证券报》记者注意到,湘财周期轮动一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正在发行中。拟任基金经理徐亦达表示,这一轮周期股行情远未到结束的时候,盈利改善叠加估值抬升,使得行情具备长期逻辑支撑。在组合管理过程中,他将在绝对收益思维的引导下,践行“价值成长+长期主义+最优风险收益比”的投资理念,力争为持有人创造较好的持有体验和超额收益。
能源转型驱动周期股行情
“‘双碳’政策驱动能源加速转型背景下,我们特别看好中长期的周期股投资机会。”徐亦达告诉记者,湘财周期轮动一年持有期基金的设计、发行,正是希望在未来市场中,能够更好地把握住这一机会。资料显示,该基金是一只聚焦于全行业配置的偏股型产品,权益配置比例为60%-95%,设置了一年最短持有期限。
进入2021年以来,A股市场震荡调整频繁,长期结构性行情逐渐成为业内共识。统计显示,采掘、钢铁、有色、化工等周期板块自年初以来的涨幅,大大领先其他板块。南华工业品指数年初至今的累计涨幅突破40%,新需求驱动的碳酸锂(新能源车)和工业硅(光伏)表现更为出色。
徐亦达指出,在未来长达数十年的“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推进过程中,能源转型将持续进行,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有望长期呈上升趋势,新经济、新能源的需求扩张和旧经济、旧能源持续偏紧供给之间的缺口将长期存在。而去年以来,疫情、天气、货币宽松、国际政治等中短期因素,也持续刺激商品价格走高。
“传统周期行业估值仍处于底部,而龙头公司的ROE在这个过程中,存在长期中枢抬升的可能,因此,我们认为周期股当前仍具备较好的投资性价比。”徐亦达强调。
从二级市场看,自2005-2007年、2009-2011年超级周期行情后,周期行业长期不景气,机构持仓趋势性下降,大多处于低配状态,市场存在大量估值较低的标的。
徐亦达表示,“供需关系紧张局面长期难以扭转,伴随着市场对此认知的转换,机构也可能加大配置力度,进一步助推周期股行情持续演绎。”
持续优化组合风险收益比
公募基金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中小基金公司要想脱颖而出,有效的抓手成为关键。徐亦达作为研究部负责人,他对此表示,湘财基金逐渐形成了 “价值成长+长期主义+最优风险收益比”的投资理念,找到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今年以来,A股风格切换频繁,板块轮动加速,给投资操作带来较大难度。据数据统计,截至9月30日,权益类基金年内收益率首尾相差超过了140%,基金业绩表现冰火两重天。
据海通证券发布的基金公司权益类及固定收益类资产业绩排行榜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湘财基金近2年的收益率为110.73%,排名位列133家基金公司的第19位(前15%);今年以来的收益率为11.62%,排名位列149家基金公司的第45位(前30%),形成了擅长权益投资的公司特色。
“我们一直努力践行‘价值与成长相结合、长期主义和最优风险收益比’原则。”徐亦达强调,业绩要归因于团队始终贯彻的投资理念上。
在管理组合过程中,徐亦达会在坚持绝对收益导向基础上,寻找估值合适的行业龙头进行配置,特别注重好公司与好价格之间的平衡。
“我们格外注重对组合性价比的持续优化,只有当风险收益比合适时,才会考虑去配置。”徐亦达告诉记者。
此外,据徐亦达介绍,湘财基金强调投研一体化,投资与研究内部互动非常高频,使得每个环节都能将投资理念付诸实践,实现所谓的知行合一。
(文章来源:大众证券报)
文章来源:大众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