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185亿借壳三年期满蹊跷变脸 三季净利预减超23亿市值缩水2000亿

财经
2021
10/25
08:30
亚设网
分享


中公教育185亿借壳三年期满蹊跷变脸 三季净利预减超23亿市值缩水2000亿

“公考第一股”中公教育(002607.SZ)也“爆雷”了。业绩预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公教育预计亏损7亿元至9亿元,而上年同期盈利13.21亿元。其中,三季度预亏6.03 亿元至8.03 亿元,上年同期公司盈利 15.54 亿元。

短短一年之间,从15.54亿元到亏损8.03亿元,中公教育三季度的差距是超过23亿元。

2018年,中公教育作价185亿元借壳亚夏汽车成功登陆A股市场。作为“公考第一股”,中公教育曾备受投资者关注,也是A股市场上明星股。借壳上市后,股价累计涨幅曾超过5倍。

然而,随着实际控制人鲁忠芳母子三年业绩承诺期满,中公教育“原形毕露”,连续的高增长变成“爆雷”成巨亏。二级市场上,股价跌跌不休,市值蒸发近2000亿元。

国内疫情总体上控制得较好,为何中公教育还会“爆雷”?究竟是为了兑现前期的业绩承诺而“透支”了业绩,还是经营出现重大失误?

巨大的业绩落差引发市场对中公教育“阶段性”亏损合理性高度质疑。10月18日,深交所也闪电发出关注函,要求就合理性作出解释。

业绩承诺期满蹊跷巨亏

中公教育的业绩变脸迎来市场一致的高度质疑。

10月18日,中公教育发布2021年三季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其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为亏损7亿元至9亿元,去年同期为13.21亿元,同比减少20.21亿元至22.21亿元。其中,公司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其亏损的金额为6.03亿元至8.03亿元,去年同期盈利15.54亿元,同比减少21.57亿元至23.57亿元。

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公教育实现营业收入48.56亿元,同比增长72.94%,净利润为亏损0.97亿元,同比减亏1.36亿元,减亏幅度为58.3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润)为亏损1.70亿元,较去年同期减亏1.98亿元,减亏幅度为53.77%。

分季度看,今年一二季度,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0.52亿元、28.04亿元,同比增长66.79%、77.73%。对应的净利润为1.41亿元、-2.38亿元,同比增长21%、31.90%。扣非净利润分别为0.92亿元、-2.62亿元,同比增长18.70%、41.13%。

去年,受疫情影响,中公教育的经营业绩出现波动在市场意料之中。去年一二三季度,其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2.30亿元、15.78亿元、46.31亿元,同比变动-6.22%、-32.16%、83.65%。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1.16亿元、-3.49亿元、15.54亿元,同比变动9.52%、-190.31%、233.58%。二季度受疫情影响出现阶段性亏损,三季度,疫情得到控制,业绩出现爆发式增长。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疫情得到持续较好控制,“双减”政策对中公教育的经营基本上没有影响,市场的预期是,中公教育的经营业绩可以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至少要超过2020年,未曾料想到的是巨亏。尤其是第三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净利润的差距是至少超过21亿元,令人大跌眼镜。

对比今年一二季度与上年同期经营业绩,今年一二季度同比均在向好,爆雷发生在第三季度。为何第三季度会大幅变脸?

针对今年前三季度经营亏损现象,中公教育解释称,一方面,因多省联考提前导致高峰收费期减少,以及教师板块、综合板块、医疗板块招考变动和考试推迟等因素影响,同时受行业外部、内部环境较大变化影响,公司业绩出现阶段性亏损。另一方面,公司继续优化产品、市场、研发及人员策略,不断加强线上与线下融合(OMO)力度,强化重点项目的布局与发力,优化成本结构,完善激励机制,实现更有效地应对政策、竞争及疫情的稳健高效运营模式。

中公教育的前身是亚夏汽车,2018年,中公教育作价185亿元实现借壳上市。当时,实际控制人鲁忠芳、李永新母子等人承诺,2018年至2020年,中公教育实现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9.30亿元、13亿元、16.50亿元,合计为38.80亿元。这三年的实际数为11.23亿元、17.19亿元、19.03亿元,合计为47.45亿元,超出承诺数8.65亿元。

连续三年超额完成业绩承诺,尤其是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仍然大幅超出业绩承诺,而在承诺期满,经营业绩立即变脸为大幅亏损,中公教育如此业绩“爆雷”,让市场难以相信其合理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公教育发布“爆雷”的业绩预告之前一个交易日,其股价提前跌停。

究竟是阶段性亏损还是被提前透支

业绩“爆雷”的中公教育究竟是暂时性亏损,还是难以翻身?

纵览中公教育的借壳上市,期间存在不少疑虑。

中公教育自称是国内领先的专注于非学历职业就业培训服务提供商,也是招录考试培训领域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主营业务涵盖招录考试培训、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提升以及职业技能培训等三大板块,提供超过 100 个品类的综合职业就业培训服务。

早在2015年底,中公教育就与华泰联合证券签署协议,接受创业板上市辅导,但此后并未有任何动作。直到2018年,借壳亚夏汽车,才再次在资本市场露面。

借壳上市之前的2015年至2017年,中公教育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0.76亿元、25.84亿元、40.31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1.6亿元、3.2亿元、5.2亿元,3年合计为10亿元。

借壳上市之后的3年,扣非净利润为47.45亿元,这个三年较前一个三年增加37.45亿元,增长3.75倍。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借壳上市之后,中公教育并未进行募资,也未通过并购等进行产业、市场拓展。

借壳前后,中公教育还是那部分资产,其经营业绩为何能在短短三年实现惊人增长?而在业绩承诺期满立即变脸?

在财报中,中公教育曾称,疫情加速产业淘汰出清,大型龙头企业进一步引领需求释放。作为行业龙头企业,中公教育按理应当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盈利能力会有明显提升。

综上所述,中公教育的业绩变脸似乎并不具有合理性。

市场的质疑为,业绩承诺期内,中公教育为了顺利兑现承诺,提前透支了未来的经营业绩。如果不存在财务造假行为,那么,可能在包括成本、费用结转、投入等开支压缩等方面,千方百计“调整”、“节流”。

单纯从利润表数据看,2018年至2020年,中公教育的销售费用分别为11.02亿元、14.83亿元、18.12亿元,2019年、2020年分别较上年增长34.57%、22.18%。销售费用增长主要来自职工薪酬,市场推广费并无明显增长。 管理费用为8.73亿元、10.98亿元、12.80亿元,近两年增长的主要是职工薪酬和分摊用于股权激励的股份支付费用。

今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9.76亿元,同比增长2.75亿元,增幅为29.23%,除了职工薪酬增加外,房租物业及折旧摊销费为1.08亿元,同比增长72.69%,堪称是大幅攀升。

分析人士称,如果中公教育并非因为透支未来业绩导致今年以来出现亏损,会更令人担忧。随着“双减”政策出台,会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培训机构加入到职业教育领域,中公教育面临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未来,其能否翻身,或者说全面恢复,存在未知数。

二级市场上,借壳上市后股价最大涨幅超过5倍的中公教育,但从今年2月初开始,股价跌跌不休,截至目前,累计最大跌幅超过70%。鼎盛时期,公司市值接近2700亿元,如今不到700亿元,蒸发了约20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实际控制人,鲁忠芳、李永新母子直接持有中公教育41.36%股权、18.35%股权,通过北京中公未来信息咨询中心(有限合伙)间接持有0.62%股权、0.26%股权,母子二人合计持有公司60.59%股权。2018年、2019年,中公教育合计派发了32.18亿元现金红利,鲁忠芳母子分得约19.50亿元。

目前,中公教育正在筹划定增,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募资不超过60亿元,用于怀柔学习基地项目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补充流动资金的募资为18亿元。

(文章来源:长江商报)

文章来源:长江商报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