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协与清华五道口联合发布《中国私人银行发展报告(2021)暨中国私人银行公益慈善白皮书》

财经
2021
10/25
12:36
亚设网
分享

10月21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周更强副秘书长在“金融街(000402,股吧)论坛”上发布《中国私人银行发展报告(2021)暨中国私人银行公益慈善白皮书》(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是中国银行业协会连续第五年发布的私人银行行业发展报告。

中银协与清华五道口联合发布《中国私人银行发展报告(2021)暨中国私人银行公益慈善白皮书》


周更强副秘书长发布《中国私人银行发展报告(2021)暨中国私人银行公益慈善白皮书》

《报告》由中国银行业协会和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共同编写,从市场、机构、客户、投资、传承和战略等六个部分,总结了2020年中国私人银行的发展概况,研究探讨未来私人银行发展模式。同时,《报告》深度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现状,聚焦中国家族公益慈善领域,系统阐述中国家族公益慈善发展历程、实践方式和制度环境,并展示了我国私人银行在公益慈善领域的成功实践案例。《报告》数据来自于26家中资银行私人银行及其2589位高净值客户的调研,重点内容如下:

一、中国经济复苏势头强劲,财富聚集效应突显,财富管理行业各类机构加速转型

我国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中,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态势。2020年,我国GDP突破100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3%,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我国GDP将于2021年增长8.5%,继续领跑全球。

经济向好带动了居民财富的增加。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20》,截止2019年底,我国居民总资产达574.96万亿元,全球财富市场规模排名第二,在世界前20大财富市场中增速最快,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持续高速增长。在存量经济和全球低利率的环境下,富裕人群的财富规模增速明显。根据2021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国上榜的亿万富豪总人数为745人,首次超越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财富管理行业供给端的各类金融机构呈现出新模式、新产品、新格局的特征,转型态势良好。截至2020年底,银行全年理财产品累计募集资金124.56万亿元,存续规模超25.86万亿元,同比增长6.9%;信托资产规模20.13万亿元,同比降低6.81%;保险规模达23.3万亿元,同比增长13.33%;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达19.89万亿元,同比增长34.66%;私募基金规模达16.96万亿元,同比增长20.45%;基金及子公司专户理财规模8.06万亿,同比降低5.51%;券商资管资产规模8.55万亿元,同比降低21.05%;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0.22万亿元,同比增长53.95%。

二、私人银行业资产管理规模与客户数量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行业焕发生机活力

作为中国财富管理市场中最重要的主体之一,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在不断探索发展新动能。随着财富管理行业的参与主体丰富化、竞争白热化,未来,对银行内部零售、对公业务与投行业务协同整合的能力,将成为私人银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法宝。

中资私人银行的资产管理规模(Asset Under Management, AUM)从2019年的14.13万亿元,增至2020年的17.26万亿元,增长率达22.09%。私人银行客户数从2019年的103.14万人,增至2020年的125.34万人,增长率达21.53%。处于中资私人银行第一梯队、AUM 超1万亿元的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600036,股吧)和平安银行(000001,股吧)引领行业发展。截至2020年底,高净值客户数量和客户资产规模排名前五的省(直辖市)依然为广东、北京、上海、浙江和江苏。这五个省(直辖市)的高净值客户数量和资产管理规模占全国总量的比例较往年有所提升,体现出我国私人财富在地域分布上的进一步集中。

三、新经济业态快速增长,多重因素引发富裕人群结构变化,财富聚集效应进一步强化

以新能源、高端制造、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力量于近年来快速成长。疫情进一步加速传统行业的优胜劣汰,资本持续涌向新经济。在注册制改革的推动下,科技、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投资金额高、回报周期长、战略意义重大的企业加速上市融资,大批企业高管、专业人士因此跻身高净值人群之列。本次调研结果发现,57.03%的私人银行客户为实业企业家,14.71%为金融投资者,二代继承人占8.87%,企业高管占18.60%。实业企业家占整体高净值客群的比例较2020年的73.33%明显降低。以企业高管、专业人士为代表的高工薪人群占比较2020年的8.20%显著增加。

后疫情时代,“黑天鹅”事件逐渐常态化,地缘政治摩擦增加,各类资产价格高位震荡,进一步引发高净值人群对资产配置的重视。调研显示,高净值人群多元化配置资产的意识和需求较往年有所提升。在选择财富管理服务机构方面,商业银行凭借坚实的信任基础,成为高净值人群的首选。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人群开始应用保险、家族信托、慈善信托等财富管理和传承工具。

四、量化宽松下高净值人群对收益要求提高,投资兼顾高流动性和高收益性,境外投资心态更加谨慎

在疫情与货币宽松的共同作用下,“流动性”与“收益率”成为高净值人群资产配置的两大关键词。一方面,全球各类风险事件的频发促使高净值人群审视持有资产的流动性与安全性,另一方面,货币宽松下资本市场的优异表现使高净值人群对收益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调研显示,高净值人群在2021年显著增加了对高流动性的银行理财产品及现金的配置,同时增配了公募基金、二级市场股票等资本市场产品。

随着持续深化的开放政策不断推行,金融业的双向开放推动QDII基金规模呈增长态势,居民财富管理的合理有序“出海”变得更为便利。本次调研中,五成以上的高净值人群配置境外资产的目的是分散单一市场的投资风险。在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摩擦的影响下,选择在美国和澳大利亚配置资产的高净值人群比例显著下降。

五、代际传承进展加速,大额保单、家族信托、慈善信托、家族办公室等传承工具的应用更为广泛

一代创富者是高净值人群的“主力军”,但呈现出占比逐年下降的发展趋势,家族代际传承正在加速进行。大额保单、家族信托、慈善信托、家族办公室等跨越代际的家族财富传承工具,既可助力家族财富的合理配置、保值增值,又能推动家族财富实现有序传承。

大额保单是高净值人群最常用的财富传承工具之一,11.83%的高净值人群配置里大额保单。随着内地保险市场产品的丰富和投保便利,超过九成的高净值人群将保单配置在境内。8.58%的高净值人士设立了家族信托,受托资产有九成是金融资产类,将股权资产置于信托中的家族占比较去年有所增多。1.45%的高净值人士设立了家族办公室,其中,选择联合家族办公室和单一家族办公室的高净值人群比例大致相当,35%的家族办公室资产管理规模在10亿元以上。

六、私人银行应打造更全面、更深入、更立体、更绿色、更互惠的服务模式

随着财富管理需求日趋综合化和多元化,私人银行服务内容和质量被提出更高要求。未来财富管理机构应更加强调以客户为中心,以“为客户及背后的家族、企业创造价值”为导向建立完善的增值服务体系。同时,竞争的加剧推动私人银行机构将实现从单一的手续费型收费、依赖人工运营的模式向多元创新收费、精简运营费用的模式转变。

客户结构的改变推动私人银行与客户交互模式的转变,这对私人银行建设多元化服务人才队伍、数字化客户信息收集及分析、定制化客户服务方案及对客户反馈的智能“再反馈”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私人银行服务模式将迎来“人机结合”的投顾时代,围绕买方的全方位动态智能客户测评系统以及智能投资组合检视系统将成为投资顾问业务的基础工具。

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下,发展绿色金融已成为国际社会共识,更是落实党中央提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的具体体现。绿色金融业务是私人银行的战略业务关键点,私人银行应提升对ESG理念投资的重视程度,积极倡导推广以ESG为主题的产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七、慈善作为改善财富分配格局的重要工具被写进国家规划,高净值家族和超高净值家族对慈善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上升

私人银行在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担当、支持企业的同时,充分挖掘企业家慈善需求,利用慈善信托工具为企业家反哺社会赋能。2021中国胡润慈善排行榜显示,中国“亿级慈善家”达39人,人数居历年第二,仅次于2019年的47人。新生代企业家和新经济行业企业家拥有强烈的公益意识,愿意持续投入慈善活动。随着现代慈善公益理念推广与深入,高净值家族和企业的捐赠行为具有更强的组织性和持续性,更多地使用了专项基金、家族基金会、慈善信托等结构明确、捐赠行为可溯的捐赠工具。

私人银行作为具备专业运营、资源整合及综合服务能力的金融机构,应更加积极的将慈善事业纳入高净值客户服务的范围内,为家族慈善事业充当顾问,利用规模优势为家族提供捐赠平台,从而有序推动中国高净值人群慈善事业的发展。

(邱光龙 HF056)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