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增长4.9%,季度经济增速提早跌至5%以下,这着实有点超预期。
由于去年低基数效应,一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增速高达18.3%,以2019年为基数的两年平均增速为5%,相较6%左右的潜在增速比较接近。当时,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提出了“稳增长较小的窗口期”,但依然存在“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的问题。
二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增长7.9%,两年平均增速提高到5.5%。虽然内需在稳步恢复,但二季度消费和投资恢复依然较慢,外需是否能延续强劲增长还有待观察。今年上半年经济数据发布前夕,央行宣布降准,中央要求加快“十四五”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都释放着明显的“稳增长”“促投资”信号。
三季度经济未能延续二季度向上修复的态势,工业、服务业、投资、消费等增速均在下行,两年平均增速回落至4.9%。这背后的原因很复杂,既有疫情、汛情、特大暴雨等冲击,也有大宗商品高位运行等外部因素冲击,还有限电限产、房地产调控等带来紧缩效应等冲击。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稳增长政策会发力,宏观政策会加大纾困力度。但面对当前多重不同来源的冲击,似乎并没有单一的政策“良药”,未来还需提高政策协同效应,包括要避免“运动式”减碳、房地产市场过度紧缩等。
散发疫情拖累消费
梳理今年的经济数据,可以发现原本稳定恢复的消费,在三季度受到一波明显冲击。
一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速为4.2%,二季度的月度两年平均增速从4.3%稳步升至4.9%,虽然远不及前些年8%左右的水平,但稳步恢复的态势很明显。三季度这一趋势被中断,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速降至1.5%,1-9月份累计增速处在3.9%的水平。
这跟国内散发疫情有关。5、6月份,广州、深圳局部地区出现疫情,对这些地区的消费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三季度疫情影响则在进一步升级,南京疫情波及国内多个省市。正值暑假出行旺季,多省建议避免跨省旅游,学校提前召集家长学生返回,机票、住宿、出行等消费受到明显抑制。例如,8月份餐饮收入同比下降4.5%,今年以来餐饮收入持续正增长的态势被中断了。
除了疫情、特大暴雨、南方汛期等因素,汽车消费回落也是一大拖累因素。7、8、9月份,汽车类限上零售额同比下降1.8%、7.4%、11.8%。这类大宗消费的回落,跟汽车缺芯相关。乘联会披露数据显示,5月份以来,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下滑5个月,汽车经销商库存数据跌至2018年新低。当然,汽车消费的连续负增长,也跟去年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政策带来的高基数有关。
消费跟居民收入有关。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3.22万元,实际增长2.1%,略低于同期GDP增速(2.3%)。考虑到去年居民收入增速较低,可以预期今年居民消费支出增速大概率会低于正常水平。
粤开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罗志恒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虽然每一轮疫情的影响在逐步减弱,但在彻底结束之前,仍将长期压制居民和企业的风险偏好,抑制消费和投资有效修复。9月消费较8月有所改善,后续消费可能仍将在低水平上逐步恢复,恢复强度和节奏取决于疫情以及就业形势。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当前国内消费偏弱,表面上会被疫情掩盖,实际上是群体收入受到影响之后的表现,也是收入结构分化的表现。由于高收入群体资产价格判断能力强,随着货币投放量加大,资产价格泡沫进一步形成,会导致富人收入越来越高,但是他们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贡献很小,这需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来提振我国整体消费。另外,从我国疫情防控来看,因为疫情原因会限制一部分人的流动,形成对消费的局部冲击。
房地产业短期剧烈收缩
根据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三季度GDP初步核算结果,分行业看,房地产、建筑业季度增加值出现少见的负增长。其中,三季度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88万亿元,同比下降1.6%,房地产业占当季GDP比重为6.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询数据发现,自1992年有该项统计数据以来,房地产业季度增加值同比负增长的仅有三次,分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的2008年的三、四季度(降幅最大为6.2%),其次就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2020年一季度(降幅为6.1%),再就是今年三季度。
房地产行业遭遇短期剧烈收缩,是三季度经济增速下行的重要因素。三季度房地产行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6%,较二季度下行8.7个百分点,当期GDP增速仅下行3个百分点。这也拖累了三季度房地产投资、房地产销售、房地产相关消费等数据。
上半年房企“三道红线”、房贷集中度管理等金融审慎管理机制陆续落地,部分热点城市调控政策密集发布,部分企业资金压力导致市场紧张,房地产市场迅速转冷,更多城市房价转跌、部分城市出台了“限跌令”。
银监会数据显示,随着“房住不炒”政策落实,9月末房地产贷款余额增速为8.6%,较全部贷款增速低2.9个百分点。
为避免房地产行业整体下滑以及风险传导,围绕地产融资政策的“矫正”工作正在进行中。10月15日,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在央行发布会上表示,个别大型房企风险暴露,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行业的风险偏好明显下降,出现了一致性的收缩行为,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出现较大幅度下滑。这种短期过激反应是正常的市场现象。央行将指导主要银行,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有序投放,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近期表示,在金融管理部门的预期引导下,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风险偏好过度收缩的行为逐步得以矫正,融资行为和金融市场价格正逐步恢复正常。下一步,坚定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0月20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金融街(000402,股吧)论坛书面致辞中表示,目前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个别问题,但风险总体可控,合理的资金需求正在得到满足,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整体态势不会改变。
除了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增长依然低迷,前三季度基建投资两年平均增速为0.4%。这里有我国基建投资增速自然回落的因素,随着高铁干线等大基建的铺设,我国基建投资进入“补短板”阶段,2019年基建投资增速大概在3%左右,也有其他因素。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指出,从3月份全国两会通过“十四五”规划纲要,到国家围绕新发展格局进行全面布局,加快“十四五”规划重要工程项目建设,照理说这种投资规模拉动作用不小,但事实是地方政府在各种因素叠加下行动力大幅下降。有项目库存太少,有定向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也有土地流拍造成政府可用资金下降的原因。
限电限产影响工业增长
今年以来,由于海外疫情存在反复,我国稳定可控的供应链生产链优势明显,我国出口依然超预期保持强势,推动我国工业生产延续超常规高增长。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速为6.4%,好于2019年全年常规水平(5.7%)。
但是,三季度工业生产增速在明显走低。时隔18个月之后,9月PMI重新跌至景气区间之下,显示9月制造业下行压力加大,企业面临需求不足和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月度两年平均增速,从7月的5.6%降至9月的5%。
三季度工业生产趋缓,除了汽车缺芯抑制产能增长,还在于限电限产的蔓延影响。
今年以来电力供应持续紧张,7月安全生产、暴雨灾害加剧了电煤供应紧张,且高温天气推高居民用电,多个省份要求企业错峰用电,建材、有色等行业生产活动表现较弱。8月中旬,国家发改委点名9个省份能耗强度同比不降反升,部分省份采取“一刀切”节能减排的做法。9月中以来,多家上市公司公告,迫于“能耗双控”压力,企业面临临时停产,或部分产能限产,涉及到化工、化纤、纺织品、铝合金、煤炭加工等多个行业。
限电限产推动多个上游行业涨价,包括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非金属矿物质等。煤炭价格连涨六个月,秦皇岛Q5500动力煤的价格从3月初的600元/吨的价格,涨到10月中旬2300元/吨的价格,基础能源涨价进一步推升了高能耗行业的成本。
“钢铁、铝等原材料价格占我们成本的60%,煤炭价格进一步上涨,钢铁、铝材料价格可能会继续上行。我们产品端价格不敢随便涨价,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企业利润挤压严重”,江苏一家汽车装备制造企业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当前能源涨价、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是全球多国面临的共同难题。近期,国务院召开多次会议,围绕煤炭、电力供应保障工作进行部署,积极推动煤炭增产、通过税收金融政策支持煤电企业增加电力供应、推动煤电价格市场化改革等,做好煤炭保供稳价工作。10月19日,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能源保供专题座谈会,研究依法对煤炭价格实行干预措施。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于泽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上表示,当前能源问题是一个全球问题,能源价格涉及到全球经济的一次大转型,能源价格一段时间会处于高位。双碳目标的实现,向绿色发电转型,需要用到大量化工新材料,也会使得化工产品价格一定时间处于高位。
稳增长政策加力应对多重冲击
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经济整体恢复状况不错。9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4.9%,较上月和去年同期都有所下行,且青年群体失业率改善至14.6%,就业形势整体稳定。
但是,三季度经济增速加快下行的趋势,显然不能视而不见。10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重提“保主体”“保就业”,点明了“散发疫情”时期的宏观政策应对重点之一。
会议要求,防止大宗商品涨价向下游产业传导使中小微企业承受成本压力,抓紧研究包括阶段性减税降费在内的普惠性政策,鼓励地方对中小微企业在减免房屋租金、水电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减轻企业负担,帮助渡过难关。
除了减税降费,财政支出进度将进一步提速。10月22日,财政部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表示,继续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以及“十四五”发展规划等,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2021年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尽量在11月底前发行完毕,持续发挥专项债券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四季度经济运行是否值得担忧呢?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许宪春表示,前三季度已经实现9.8%的增长,可以完成全年6%以上的增长目标。三季度经济增速回落是多种因素造成的,需要把偶发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区分开来。四季度经济增速存在下行压力,既有基数压力,部分投资也有下行压力。但是也有很多支撑因素,就业形势、居民收入增长、疫情防控形势等总体稳定,居民消费意愿有望继续回升。四季度专项债还有超1万亿额度待发,央行货币政策稳中偏松,这些都有利于基建、制造业投资回升。我国疫情防控形势较好、工业体系完整,还在不断吸引国外进口商,四季度出口需求有望继续保持较好增长。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由于2020年四季度经济增速基数较高,预计今年四季度受此影响经济增速将进一步下滑至4.5%,全年GDP增速预计落在8.3%附近,四季度和全年经济两年复合增速分别为5.5%和5.3%。
于泽表示,短期内要以降成本为政策核心,财政可以结构性减税,并推动减税政策直达企业;货币政策可考虑降准,以低成本资金取代高成本的公开市场投放。要扩大总需求,短期可以通过汽车给消费托底,但更需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张永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如果考虑大宗商品涨价因素,货币政策不应放松。但是,当前国内需求恢复相对滞后,且上游成本上升很快,下游制造企业运营困难加剧,很多中小微企业资金比较紧张。因此,企业信贷可适当放松,同时四季度可加快专项债、企业债的发行进度并加大发行规模,政策层面应适当加力。
刘元春表示,当前疫情防控尚未取得最终胜利,世界经济依然处于复苏的艰难期,宏观政策保持总量扩张应该是后疫情时代的基本基调。四季度政策的适当调整,能推动明年一季度经济增速有明显回升。未来要在结构性政策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包括税费减免、信贷直通政策、专项补贴等;财政还应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将稳定居民收入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作者:周潇枭 编辑:杜弘禹)
(张泓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