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PM2.5平均浓度仍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指导值,同时臭氧污染问题凸显,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已进入深水区,面临治理大气复合污染新挑战。环保部监测表明,机动车尾气是我国主要的空气污染源之一。根据生态环境部《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20)》显示,2019年全国机动车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四项污染物总排放量为1,603.8万吨,此外,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船舶、飞机、铁路机车等非道路移动源的尾气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近日,深耕千亿规模机动车尾气处理催化剂市场的高新技术企业中自科技(688737.SH)成功登陆科创板上市,获得市场广泛关注。资料显示,中自科技是一家专注于环保催化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我国移动污染源(机动车、非道路机械、船舶等)尾气处理催化剂领域的少数主要国产厂商之一,目前正在积极探索其技术在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等新能源领域的应用。
新材料产业获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支持,环保催化剂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据了解,中自科技所处的环保催化材料属于新材料产业,是我国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为我国环保催化剂行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和财政部于2016年12月30日联合发布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中,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净化用催化材料等环保催化材料被列为重点应用领域急需的关键战略材料;机动车尾气净化催化剂作为稀土催化材料制造中的重点产品和服务被列入国家统计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
经过多年的深耕发展,中自科技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环保催化剂领域的领先企业。资料显示,中自科技是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内燃机排放后处理催化剂工作组(WG15)组长单位、移动源污染排放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常务理事单位、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理事单位及其排放后处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理事单位及其机动车污染防治专委会(CVEC)副主任委员单位、国际氢能委员会成员单位,曾主持或参与尾气处理催化剂和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相关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稀土稀有金属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化以及“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9项,作为参与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主持或参与制修订相关行业标准14项。
在环保催化剂领域,以巴斯夫、庄信万丰、优美科为主的外资企业历史悠久、技术积累深厚、品牌影响力巨大。我国企业经过长期的技术积累和产品追赶,在自主品牌车辆以及商用车等部分领域取得了一定突破,其中中自科技、威孚高科(000581,股吧)、贵研铂业(600459,股吧)、凯龙高科及艾可蓝的生产规模较大。
数据显示,中自科技所取得的国六天然气发动机型公告数量居行业前茅、取得的国六柴油发动机与国六汽油车车型公告数量居行业中国产厂商前列;公司2019及2020年天然气车催化剂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1.10%、20.69%,其在天然气重卡领域市场份额分别为30.55%、48.55%。业内人士表示,型式检验公告意味催化剂厂商所配套的车型符合国六排放标准,该车型获准生产、销售,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市场对催化剂厂商产品技术的认可。这进一步可以看出,公司行业地位居于前列。
进军新能源赛道,中自科技超前布局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
为加快大气污染治理,我国在迅速推进尾气排放标准升级的同时,大力支持天然气、电动、燃料电池等清洁能源汽车的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政策。清洁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将促进应用于清洁能源汽车的环保催化剂市场需求不断上升。
中自科技基于催化材料方面的长期技术积累,积极探索其催化技术在电池关氢燃料键材料领域的应用,现已研发出第一代铂碳电催化剂。值得一提的是,中自科技作为我国首家进入国际氢能委员会的催化剂生产商,参与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抗中毒车用燃料电池催化剂的合成技术与批量制备”的研发。
此次中自科技上市募投项目中,涉及氢能源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研发能力建设项目。资料显示,公司拟投入氢能源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的研发能力建设,主要投入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膜电极、集成系统的小试制备工艺的开发,并拟升级改造公司现有厂房作为小试洁净车间,另拟使用新建研发楼的局部区域作为研发场所。此项目的实施,将提升公司在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及膜电极组件的整体研发能力,拓展公司的产品种类,进一步巩固并扩大公司在环保催化剂领域的产业地位,推动公司产品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快科研成果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行业分析师人士表示,中自科技基于其底层核心技术全面布局各燃料类型下的国六标准催化剂,后期随着各燃料车型国六排放标准的相继实施及燃料电池汽车行业的逐步发展,公司产品组合优势将逐步显现,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张泓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