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第五个交易日新股首日上市即破发。
10月28日,成大生物正式登陆科创板,但首日上市开盘即跌18.19%,随后一路下杀走低超20%,截至收盘时,成大生物跌27.27%。这也就意味着,参与成大生物打新的投资者,中一签成大生物将亏损1.5万以上。
与成大生物同日上市的戎美股份情况亦不容乐观,开盘戎美股份便低开9.53%,盘中跌幅一度有所收窄,但随后下跌,截至收盘跌幅为13.18%,仍处于破发状态。
中新股的股民纷纷表示,说好的大肉签,结果中了个飞刀。(点击进入N成大吧)
自10月22日中自科技上市破发后,此后的上市的新股便开始陆续破发,10月25日上市的可孚医药、凯尔达,10月26日的中科微至,10月27日的新锐股份,加上28日上市的成大生物以及戎美股份,截至目前5个交易日内,首日破发新股已达6只。
同期上市的新股数量为14只,首日破发比例超过4成。而回望2020年全年,共有396家公司登陆A股市场,但截至年末,仅有22家跌破了发行价,且没有股票在上市首日破发。
在不少市场人士看来,在注册制改革持续深化、询价制度调整的大背景下,“打新”红利或将一去不返。
明星企业也破发
相比前期破发新股,成大生物作为行业龙头、明星企业,早在新三板挂牌期间就已声名远播。
公开资料显示,成大生物主营业务为人用疫苗研发、生产和销售,成大生物主要产品包括人用狂犬病疫苗、乙脑灭活疫苗,且近三年来,两类主营产品毛利率均在85%以上。
其中,狂犬疫苗是成大生物的“拳头产品”,成大生物狂犬病疫苗为目前中国唯一在售的可采用Zagreb 2-1-1注射法的狂犬病疫苗,2018-2019年,狂犬病疫苗产品销量连续两年位列全球首位;乙脑灭活疫苗则是目前国内唯一在售的国产乙脑灭活疫苗产品。
2018年至2020年,成大生物实现营收分别为139,057.19万元、167,692.45万元、199,557.55万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2,026.03万元、69,837.19万元、91,819.40万元。
今年上半年,成大生物实现营收11.72亿元,同比增长13.86%;归母净利润5.75亿元,同比增长9.91%。
此次成大生物于上交所科创板正式上市,发行价格110元/股,发行市盈率高达54.24倍。然而,上市首日公司股价就较发行价跌去逾27%。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这或与公司业绩下行和估值过高有关。
早前,成大生物发布2021年三季报称,前三财季盈利8.29亿人民币,同比减少0.27%;营业总收入17.1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0%。
一名机构人士分析指出:“成大生物主要是做狂犬疫苗虽然批签量国内第一,但是他的狂犬疫苗是Vero细胞的,不是人二倍体,未来属于慢慢被取代的产品。目前公司产品研发管线除了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Vero细胞)已完成临床试验,其他的疫苗都是拿到临床批件不久。”
此外,2018-2020年期间,成大生物狂犬病疫苗产品营收占比也均在九成以上且逐年攀升(90.51%/93.46%/96.42%),占主营业务毛利金额比重也在逐年增加,这也构成了公司产品结构相对单一的风险。
“公司市值就是靠这一款产品撑着,未来3年没有新产品上市,PE20倍以下比较合理,发行价确实高估了。”前述机构人士补充道。
询价新规下发行价“高估”警报拉响
事实上,成大生物的遭遇并非个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目前市场上的破发新股发现,部分破发新股确实存在业绩下滑或发行价被质疑高估的情况。
较典型的如前期破发的可孚医疗,该公司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业绩显著增加,但到了2021年却出现下滑趋势。
招股书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可孚医疗实现营业收入约11亿元,同比减少10.5%;净利润2.16亿元,同比减少20.97%。可孚医疗同时预计今年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约为17.03亿元、3.1亿元,同比下降2.18%、6.5%。
主要原因是2021年国内新冠疫情得到很好地控制,公司业务基本回归正常,非疫情商品将保持快速稳定增长,销售毛利率逐渐回归正常。
此外,可孚医疗的首发股价市盈率为37.15倍,而行业可比公司扣非后平均市盈率仅为20.32倍,被视为家用医疗器械龙头企业的鱼跃医疗目前的市盈率也不过22倍左右。
今年首个科创板首日破发新股——中自科技同样存在业绩下滑、定价过高的情况。在2020年业绩达到最高水平之后,今年前三季度,中自科技预计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75.33%至70.4%,并表示2021年度公司面临经营业绩大幅下滑的风险。
由于上述股票都是在“询价新规”落地后发行的新股,因此部分市场人士猜测“询价新规”的落地,或催化了新股发行估值迅速上移,使得上市涨幅收窄,进而出现破发。
早前,因注册制下的A股市场频频诞生低发行价、低市盈率、低募资额的“三低”新股,询价过程中呈现出的机构“抱团报价”行为引发监管关注。
证监会及沪深交易所先后对科创板、创业板发行与承销规定中的询价环节进行修订,通过完善高价剔除比例、取消定价突破“四数孰低值”时需延迟发行的要求、加强询价报价行为监管等内容,促进买卖双方均衡博弈,提升发行定价市场化水平。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自9月18日注册制板块承销制度修订正式落地后,前期约7只新股的发行价格超过了“四值”孰低值(“四值”指剔除最高报价后网下投资者报价的中位数和加权平均数,剔除最高报价后公募基金、社保基金、养老金、企业年金基金和保险资金报价中位数和加权平均数)。
可孚医疗就是其中之一。可孚医疗的发行价为93.09元/股,而“四值”孰低值为93.02元/股,网下有效报价区间为“93.09-110.10”。
事实上,自“询价新规”修订后,新股的报价更为分散,有效报价区间也显著拓展,除了可孚医疗外,险些破发的凯尔达和已破发的中自科技,其有效报价区间也进一步扩大到20%~40%。
而在询价制度修订之前,IPO询价入围报价的最高价和最低价往往出现仅几分钱的落差,区间宽度不足1%。
机构趋于谨慎报价
随着越来越多新股破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家机构人士处了解到,目前机构开始更加谨慎的报价。
“现在破发太厉害了,报价要压下来了,可能入围只是一部分考核指标了。”一名机构人士指出。
“现在报价难度上升了,原来大家的心思都很好猜,无非是在高价剔除的背景下为保证中签,尽量往低了报。现在敢报高价的多了,低价区反而容易被淘汰。”有上海公募基金相关负责人称,缺少参考的情况下,机构想要成功获配必须依赖自身的研究能力,“不是过去拍脑袋的定价方式了。”
事实上,这一市场化趋势也符合众多行业人士的判断。
“之前(打新)一直赚钱,预期高点报价也还能赚;新股迅速破发案例不断增加,报价就会谨慎了,新的IPO公司就会压一下发行价;后续新股不大可能持续破发,但也不会一直高收益。”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说道。
德邦证券吴开达团队也分析认为,现行规则下,当且仅当新股临近破发,投资者将重新考虑自己的安全边际,进行报价从而打破搭便车报价策略,博弈再平衡。此时,赚取的一二级价差不再是无风险收益,收益的分配方式不再是入围率高低,轻研究重博弈的定价方式将有待改善,收益分配回归研究能力。
新股破发会传染?疫苗龙头成大生物一签亏1.4万 高毛利难掩产品单一尴尬
连续五天有破发!市场持续转弱 新股破发速度加快 投资者该如何打新?
“打新”不再无风险 投资还需擦亮眼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