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原始创新”培育周期 湖北激光产业蝶变

财经
2021
10/29
06:35
亚设网
分享

中国,武汉东,光谷未来科技城,一块占地面积66.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汇集了3家已上市和1家拟上市激光类企业,它们还串起周边上下游近300家企业,形成了中国目前产业链最全、企业数量最多的激光产业集群。

“对比其他激光产业集群,中国光谷以原始创新的集群式发展为特色。”10月28日,武汉未来科技城建设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陈华奋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东湖高新(600133,股吧)区激光产业集群以自主创新为源头,通过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逐步形成了当下的产业规模。而地处光谷的华中科技大学,更被业内视为中国激光产业的“黄埔军校”,“在全国激光产业相关科研机构中,几乎每个机构都有来自于华中科技大学的学生。”

这种独特的发展模式下,“武汉被业内称为中国激光产业的发源地。”湖北省激光行业协会秘书长童吉山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50年发展历程,让东湖高新区激光产业破茧而出,推动着中国激光产业从无到有,完成部分产品的国产化甚至反转。

当下,面对着激光器应用的范围正在量变级扩大,中国激光产业也因技术更迭,面临重新洗牌。而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以往身处“内陆”的东湖高新区激光产业集群,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奠基:激光产业的起步与积累

1971年,华中工学院(时称,现更名为华中科技大学)以李再光为首的激光教研组确定了研究方向——面向工业应用的激光器研发,武汉激光产业从原始创新为切口,自此起步。

诸多业内第一在此研发成功:国内首台光纤飞秒激光器、国内首台万瓦连续光纤激光器、国内首次突破1.5微米光纤放大器技术等等。每一次的研发成功,都是湖北激光研发力量产业化的一大步。

但这一过程并非一蹴而就。

华工激光总经理邓家科回忆,2005年以前,中国激光产业仅有打标机这一产品,可与国外产品放在一起“说一说”,还不能谈竞争。

2000年,华工科技(000988,股吧)(华工激光母公司)收购国际知名激光切割机制造商澳大利亚ACS公司,获得控股权,但核心技术依然无法引入国内,华工激光自此加速研发自己的核心产品。

第一台自主知识产权的打标机被研发出来后,因国产品牌无人认知,产品测试是最大的问题。邓家科说,当时的华科系领导层,要求产品在自己体系内先用,这台打标机最终成功应用。

“政产学研用”融合也是湖北激光产业成长至今的“法宝”之一。邓家科记得,2006年,湖北省、武汉市和高新区三级政府,在“十三五”期间,与企业共同筹集1.8亿元,推动华工科技(华工激光母公司)六个重大专项立项,项目研究范围实现行业全覆盖。

在合力推动下,激光类企业逐步开启产业化和集群化发展之路。

湖北给予中国激光产业的另一贡献则是人才的培养。

童吉山表示,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工学院)在国内第一个创办激光专业,几十年里向全国输送4000多名人才。此外,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院校均也开设激光专业,武汉的激光人才数量位列全国第一。

沉淀:一个专精特新的产业集群

“如果将配套企业计算在内,湖北有激光企业1000多家。”童吉山介绍,相比全国其他激光产业集群,东湖高新区激光产业集群在中游、下游激光产业具备明显优势。

不过,早期东湖高新区激光产业的规模效应相对较弱,这也是科研驱动的集群发展模式的早期特点之一。

武汉中国光谷激光行业协会会长朱晓表示,“在融资方面,武汉激光对比珠三角等地区尚存距离,导致企业只能依靠自身力量,发展速度相对不快。”

其次,童吉山表示,“市场决定规模,珠三角、长三角制造业较为发达,对激光的需求更大,当地激光企业能拿到大量订单。”

但这并不意味着永远是短板。

武汉激光企业大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聚焦于细分领域,陈华奋则认为,这类企业核心竞争力强,走过研发周期后,能快速形成爆发力。

比如,武汉新一批成长起来的规模在20-30亿元的企业,大都在几年间快速成长起来。陈华奋表示,高新区也在考虑通过资本方式,推动“链主型”的龙头企业与规模较小企业的并购、重组,在短时间内提升企业规模,提高区域内企业集中度。

事实上,这种特点的形成,也与政策的引导密不可分。

有“中国光谷”之称的国家级高新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文中简称“东湖高新区”),其作为湖北省派出机构,区别于传统政府管理部门,其使命是承接国家各类政策的落地。陈华奋坦言,为了解决早期资源较少的问题,东湖高新区对激光产业的扶持,还体现在引导力量办大事,“3年只专注于1-2个细分方向予以扶持。当下,诸多细分领域都是行业内隐形冠”。

突围:中国激光产业的国产化

在科研和市场的双轨驱动中,中国激光产业快速成长。根据《中国激光产业发展报告》,2020 年中国激光设备市场规模为 692亿元,2010-2020年CAGR约21.7%,其中工业是主流应用,2020年中国工业激光设备市场规模为432.1亿元,占比约63%。中国是全球最大激光市场,按照2020年激光加工设备销售额和当年平均汇率计算,2020年全球激光加工设备市场规模为1200亿元,中国激光加工设备在全球的市场份额约为36%。

不过,当前,中国激光技术的渗透率也仍然存在上升空间。

朱晓以激光切割机为例,“一方面,供给不足,激光产业的产能不够,规模需要提高,而这涉及人才队伍、供应链、资金、场地等多个问题。另一方面,需求不足,传统厂商的旧设备使用年限未满,尚不需要升级新设备。”

不过,行业需求仍在,邓家科指出,“当前,中国激光技术与GDP的贴合度低于20%,而美国、德国基本达到50%、40%。”当前,随着双循环战略的推进,湖北的地理位置优势,给与湖北激光产业许多扬长补短的先机。

湖北省激光学会副理事长、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激光与太赫兹实验室主任熊伟认为,“华中地区的龙头企业聚焦于高功率、超快激光器方向发展,符合国际发展潮流。但若能发展出各自的特点,会更具备竞争优势。此外,政府方面对武汉的激光产业愈加重视。”

自主创新往往意味着一段漫长的培育期和经济收入的贫乏。陈华奋表示,如今的事实证明,不断打磨技术、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路是正确的,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也符合当下和未来的经济规律。

(作者:陈红霞,井然 编辑:张伟贤)

(张泓杨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