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车已进入加速阶段。
10月25日晚间,小米官方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特别大会提呈的普通决议案已采用投票方式正式通过,这意味着小米汽车的股权激励计划正式获批。
对于造车这件事,雷军的认真程度已然超出了市场的想象。从3月底官宣造车以来,七个多月的时间里,小米的动作不可谓不迅速。
10月中旬,雷军更是在小米集团年度投资会议上表示,小米造车及团队各项工作的进展都远超他的预期,预计小米汽车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除了斥资100亿成立小米汽车有限公司外,近年来,小米还不断集中投资、收购产业链公司,“自研”、“收购”多管齐下,其中,A股市场更是小米扫货的重要场地。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经公开的小米系智能汽车领域投资超过40起,其中包括多家动力电池企业如珠海冠宇、赣锋锂业、蜂巢能源、中航锂电;超过20家智能驾驶相关企业,包括雷达供应商禾赛科技、几何伙伴,自动驾驶相关方案纵目科技和爱泊车等,以及半导体制造商如比亚迪半导体、易兆微电子等。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注册制大幕拉开,小米“造车”版图中的A股军团,或将持续扩大。
其中,通过投资智能汽车产业链完成造车拼图,包括投资动力电池企业,补齐自动驾驶领域短板,再到人才队伍的搭建,思路正变得越来越清晰。
小米的投资主体主要分为四大平台,包括小米集团、小米科技、顺为资本、小米长江产业基金。这四大平台囊括了小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几乎所有的投资,在官宣造车后,小米的投资方向主要围绕动力电池和自动驾驶展开,呈现目标明确、集中的特点。
根据每个产业的成熟度不同,小米的投资方向也有所差距,如对于相对较成熟的动力电池领域,小米投资的A股上市公司相对较多。整体来看,小米的投资版图大多集中在中早期的公司,对于成熟市场如A股市场的投资主要依托于小米长江产业基金进行。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截至目前,小米在动力电池领域公开投资的A股企业合计有两家,分别是赣锋锂业和珠海冠宇。
其中,珠海冠宇成立于2007年,2021年10月15日正式在科创板上市,其主要专注于锂离子电池技术和生产工艺的自主研发,现已发展成为全球前四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供应商。
2020年珠海冠宇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电脑锂离子电池合计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二,智能手机锂离子电池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五。
早在2017年,小米就已通过旗下小米长江产业基金投资了珠海冠宇,时至今日仍位列前五大股东之列。
而小米对于赣锋锂业的投资则是在最近。10月14日,上市公司赣锋锂业(002460.SZ)发布《关于控股子公司赣锋锂电增资扩股事宜的进展公告》。公告显示,小米长江产业基金作为赣锋锂电的第30大股东,认缴注册资本7500万元,持股比例3.5117%。
公开资料显示,赣锋锂电成立于2011年6月13日,注册资本为 21.36亿元,经营范围包括锂离子动力电池、燃料电池、储能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当前,赣锋锂电在液态锂电池与固态电池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液态锂电池方面,在工信部第345批新车公告中,奇瑞新能源申报的一款A00级新车Costinec1,其配套电池来自赣锋锂电的磷酸铁锂电池,意味着赣锋锂电开启了动力电芯的首次外供。
固态电池方面,赣锋锂电已与东风公司技术中心正式签约,双方就固态电池示范运营合作进行洽谈,并签订固态电池E70车型示范推广协议。
除了前述企业外,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小米长江产业基金还投资了方邦电子、精测电子、利和兴等A股上市公司。
其中,方邦电子主营业务为高端电子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现有产品包括电磁屏蔽膜、导电胶膜等高性能复合材料,直接下游行业为柔性电路板及印制电路板行业,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及通信设备。
其中,方邦电子于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上市,截至目前小米持有方邦电子2.5%的股份。
如在动力电池领域,小米长江产业基金还在今年8月投资了蜂巢能源,而传闻称,蜂巢能源正计划在科创板上市,预计将于今年下半年完成股改,2022年上半年提交申报材料,计划筹资30-50亿元,不过,该消息尚未得到蜂巢能源的确认。
此外,小米投资的中航锂电也计划在2021年8月31日进行股改,以2021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在2022年一季度申报A股IPO。
围绕自动驾驶的细分领域,如半导体设备、激光雷达、软硬件开发等,小米的A股小伙伴也有望持续壮大。
近日,上海监管局披露了便披露了灿瑞科技的辅导备案基本情况表,其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已于7月9日进行辅导备案,小米长江产业基金为公司第四大股东,持股比例3.89%。
资料显示,灿瑞科技创立于2005年9月,主要从事高性能集成电路研发设计、封装测试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及服务包括智能传感器芯片、光电驱动芯片和封装测试服务,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家居、计算机、可穿戴设备、金融安全和智能安防等众多国民经济重要领域。
小米投资的另一家车规半导体企业——比亚迪半导体的A股分拆上市申请,也在10月22日正式获得了香港联交所的同意。
公开资料显示,比亚迪半导体成立于2004年,主要从事功率半导体、智能控制IC、智能传感器、光电半导体,半导体制造及服务。比亚迪半导体于2018年推出了第一代8位车规级MCU芯片,2019年推出第一代32位车规级MCU芯片,并批量安装到比亚迪的全系列车型上。目前比亚迪半导体是国内第二大新能源汽车商用IGBT厂商,作为重要的功率半导体,IGBT芯片可以理解为是新能源汽车的大脑。
此外,主打机器视觉的凌云光和主营高性能 CMOS 图像传感器芯片的思特威,其IPO申请也分别于2021年6月23日、2021年6月28日获科创板受理。其中,思特威将于10月29日上会接受科创板上市委审议。
具体来看,小米长江产业基金持有凌云光1.13%的股权,持有思特威1.61%的股权。
不过,也有部分小米投资的企业有IPO计划,但上市进程却不尽人意。
较典型的是禾赛科技,今年6月8日,作为激光雷达“独角兽”的禾赛科技宣布完成超过3亿美元(约20亿元人民币)的D轮融资,领投方就包括了小米集团。但今年1月份,禾赛科技曾计划登陆科创板,计划募资20亿元,估值约133亿,但2个月后,禾赛科技却突然向上交所申请撤回IPO申请文件。
另一家处于国产光纤激光器第一梯队的企业创鑫激光同样IPO失利,据了解,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分别在2019年1月31日和2月21日通过股份转让方式获得创鑫激光股份,耗资1.12亿元,持股比例在4.43%。
但一年前,即2020年10月,创鑫激光却在已过会的情况下,主动撤回了IPO申请。
但由于汽车供应链和智能手机/传统智能消费硬件供应链,无论从具体厂商、认证标准、采购模式、备货周期等方面都有诸多不同,通过对外投资补足供应链是小米当前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不过,在市场人士看来,小米的“买买买”并非没有章法。
“前期,小米的版图主要呈现广撒网特征,基本跟着潮流走,比如集中在消费电子领域,多数投资也主要集中在天使轮或前几轮融资,可以看作是基于财务层面进行的操作,并没有深入参与被投企业的发展。但随着今年3月正式宣布造车,小米投资思路逐渐清晰。”沪上一名中型券商汽车行业分析师受访指出。
在该分析师看来,小米目前的其投资方向主要围绕动力电池、车用芯片和自动驾驶展开,“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小米几乎对自动驾驶供应链各环节均进行了投资,覆盖从ADAS驾驶辅助到L4级别高级自动驾驶,并同时涉及纯视觉和激光雷达两条技术路线。”
信达证券电子行业分析师方竞也指出,面对供应链挑战,小米拥有生态链和供应链投资优势,“截至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投资的企业家数已经超过 310 家,这些投资的企业当中不乏一些优质的汽车电子和半导体企业,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小米未来的供应链资源。”
而在新供应链开发和管理方面,方竞认为,小米可以凭借其多年积累的产品经验、品牌优势和供应链管理优势快速获取优质供应链资源。
除此之外,方竞还指出,开展电动汽车业务,小米还存在足够的资金实力。
“小米集团 2020 年报中,现金及等价物+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投资+其他流动资产,合计高达 1082.7 亿人民币。此外公司还保持了良好的现金流表现,2020年经营性现金流高达 218.8 亿人民币,足以支撑造车业务的资金需求。”方竞指出。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