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牛股单季暴涨200%以上!恰被部分公募基金独家重仓,逆向投资做到极致,*ST德新加入阵营

财经
2021
10/29
10:38
亚设网
分享

又到季报收官季,基金公司独家重仓股标的全部揭晓,倚重低估值防守策略,季内多数独门重仓股藏于TMT、金融、地产等领域,但也不乏牛股产生,有四只股票季内涨幅超过100%,广宇发展(000537,股吧)季内涨幅高达207.25%。

值得注意的是,继嘉实基金(博客,微博)二季度独家重仓风险警示股票后,三季度内鹏华基金也在旗下基金产品中纳入此类标的,*ST德新季内涨103.73%。对此类股票的配置依据及合理性,基金公司回应称,在合同及法规的框架内,风险警示股票并非禁地。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独门重仓股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机构的投研独特性,但稳定性往往不高,除非价值被市场认可,否则被市场证伪的标的或在后期陆续退出投资组合。

三季度独门重仓股489只

三季报揭晓,独门重仓股再引热议,相比众星捧月的"抱团股","冷门股"的投资逻辑备受投资界关注,投资者也可从中探寻机构投研的另类视角。

天相投顾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三季度内,共有1627只个股被公募基金公司重仓,贵州茅台(600519,股吧)、药明康德(603259,股吧)、招商银行(600036,股吧)与宁德时代(300750,股吧)备受关注,均有超过百家基金公司重仓。与此同时,阿拉丁、艾可蓝、安洁科技(002635,股吧)等489只个股在季内却仅有一家基金公司重仓。

从行业分布来看,被基金公司独门重仓的个股中,TMT、有色、化工领域的个股数量较多,且对比此前二季度被机构剔除的前50大重仓股来看,当虹科技、晨鸣纸业(000488,股吧)、精工钢构(600496,股吧)等个股也被相关基金公司独家重仓。

此外,非银金融和房地产板块内个股也受到很多基金公司的关注,部分也被机构独家重仓。如非银金融领域的西南证券(600369,股吧)、国投资本(600061,股吧)、江苏租赁(600901,股吧),房地产板块内的广宇发展、顺发恒业(000631,股吧)、绿地控股(600606,股吧)等。

从中不难发现,即便侧重冷门股投研,机构对行业投研的把关依旧是侧重时下热点,特别是具有低估潜力的股票来说,一直是今年以来机构选股和择时的重点"抓手"。

值得注意的是,在独门重仓股的所属板块中,科创板个股占据相当大比重,统计显示,共有53家科创板上市公司被基金公司独家重仓,这在此前几个季度的独门重仓序列中比较少见。祥生医疗、凯因科技、纽威数控等医药、机械类个股被华富基金、天弘基金等机构重仓。

可遗憾的是,这些被独门重仓的科创板个股多数在季内收跌,相较于主板和创业板季内收涨的个股数量占比来看,相关科创板个股表现并不尽人意,统计最高涨幅为诺安基金(博客,微博)独家重仓的中国电研,季内涨幅58.43%;阿拉丁、品茗股份、上声电子等个股季内跌幅超过30%。

绩优股业绩翻两倍!*ST德新被重仓

投资策略注重低估值潜力的挖掘无可厚非,但注重个股业绩的贡献度才是关键。从统计的结果来看,有264只独门重仓股季内收跌,而在季内收涨的个股中,业绩首尾差距依然明显,个别风险警示股票一骑绝尘。

记者结合天相投顾的数据统计,有225只被公募基金独门重仓的个股季内收涨,其中涨幅超过50%的有27家上市公司,另有4只个股季内涨幅超过100%。

这4只"牛股"分别是广宇发展、海源复材(002529,股吧)、盛弘股份(300693,股吧)和*ST德新,除盛弘股份隶属创业板外,其他三只均为主板上市公司。年初至今,围绕科技、新能源赛道的布局,市场的投资重心从主板向创业板过渡已是业内共识,而一众挖掘主板稀缺投资机遇的基金经理或也在贯彻逆向投资的思路。

较为典型的是中欧潜力价值,三季度重仓了广宇发展,为第三大重仓股,该股三季度涨幅高达207.25%。这只由中欧基金投资总监曹名长协作管理的基金季内净值增长率9.44%,根据基金经理的季报运作分析,经理团队贯彻了较为防守的投资策略,并在一些低估值、低关注但又有较好成长性的细分行业挖掘龙头价值。

可见,基金经理的防守策略也试图从相对冷门的个股中寻找机遇,鹏华核心优势也采取类似策略,基金经理谢书英季内重仓*ST德新,该股季内涨幅103.73%。不过,类似风险警示股票在公募基金的配置中较为少见,对此,鹏华基金回应记者称,在合同及法规的框架内,风险警示股票并非禁地。

公司方面表示,按照目前的合同规定和监管要求,机构在配置此类标的时风控要求更加严格,特别是从研究员推荐到股票入库阶段,需要提供更为扎实的可行性报告,在此基础上,基金经理可以对已入库的股票进行筛选,兼顾其能力圈的判断,对股票配置进行取舍。

但较为遗憾的是,鹏华核心优势季内净值跌幅4.58%,股价翻倍的*ST德新对投资组合的带动有限。不过谢书英在季报中指出,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将在未来继续获得超越行业的增长,估值上的压力也将有所缓和。个股经营改善的效能或将成为日后是否留在投资组合的关键。

(赵鹏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